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12Cr1MoV分解炉换热器管的失效从化学成分、金相、断口等方面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管子外壁在高温环境中发生了沿晶剥落;管子内壁在氨分解气氛中的高温作用下产生了氮化现象。同时,基体组织中的珠光体发生了粒化造成管子的强度下降。最终管子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逐渐脆化,当内壁沿晶裂纹和外壁的剥落坑相连通时管子发生早期失效。  相似文献   

2.
崔荣荣 《山西化工》2000,20(4):29-32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连接的质量控制,其中包括管板、管子的质量控制,管子与管板连接方式和检验等。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确定核电站换热器冷/热启动工况下防止管子管板连接接头热冲击失效的许用温差的有效分析方法,同时针对某核电站换热器,建立了下部管板-管束-腔室结构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启动工况下多种冲击温差进行了瞬态热冲击分析,得到管子管板连接接头的冲击热应力及相应的疲劳损伤因子,从而拟合了热冲击下管子管板连接接头的疲劳损伤趋势,对系统设计和控制提出了冲击温差及启动次数的限制要求,从而避免管子管板连接接头在热冲击工况下由于过大的热变形或热疲劳损伤导致的密封失效甚至破损。  相似文献   

4.
仲重州 《化工机械》2011,38(5):633-635
采用化学分析、金相检验和X射线分析等方法,对换热器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失效机理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管子与管板的质量控制、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及检验等几个方面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接头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的焊缝(这里主要指强度焊,以下同)是换热器的关键部位,也是传热的两介质接触面上焊缝最多的地方。它的失效将直接影响换热器的功效及操作的安全。因此这道焊缝应当引起设计人员及制造者的高度重视。实际生产中由於这道焊缝泄漏而造成事故,损失等事列是太多了。本文介绍了高要求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的焊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设备的工况、材料和制造工艺.分析了干燥再沸器、卧式再沸器管子-管板接头的失效 原因。对换热管管端外表面进行严格清理并采取液压胀管工艺,有效保证了换热器管子-管板接头的 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8.
前言由于热变换器尺寸增大,壳程流量(流速)增加和要求最小压力降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导致了管子和折流板间的间隙增加,折流板之间的间距增大,结果使管子无支撑的长度更为增大,引起管子强烈的振动,造成换热器管子的损坏。另一种情况是当换热器  相似文献   

9.
《化工机械》2016,(5):687-688
通过对某厂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加热器的腐蚀形貌进行检测,利用超声波检测并结合生产工艺对该换热器发生失效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该换热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热应力腐蚀开裂,因为进料温度急剧升高,从而使得换热器内部稳定温度体系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换热器发生热应力开裂。  相似文献   

10.
对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的管板、管子和壳体等部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力学分析,导出了管板与管子相互作用力的计算式、管板的弯矩与转角公式等,通过实例对管板的挠度与管子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类换热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高换热效率的螺旋盘管换热器。将该新型换热器与普通的管壳式螺旋盘管换热器进行理论分析对比,该新型换热器具有以下主要三个方面优势:可轻松拆卸,定期清除管外壁上的污垢;能有效提高管外侧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减少了管壳体本身的蓄热耗能。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比较了设计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的性能优劣;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管外侧水流速是普通螺旋盘管换热器的2.3倍,管外侧对流表面换热系数是普通螺旋盘管换热器的1.69倍。验证了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能够有效提高换热能力,为螺旋盘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性能优化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进行应力分析,获得了该结构的应力强度分布图,可知该结构的最大应力强度发生在筒体与管板的连接处,最大应力强度为160.133 MPa。然后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蒙特卡罗法对该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经过分析获得了其在置信度为95%且初值极限状态Z〈0(Z=σs-σmax),其中σs为材料的屈服强度,σmax为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应力)的情形下的概率平均值为3.264 8%,即说明容器的可靠度为96.735 2%,并绘制了Z在置信度为95%的情形下的分布图和输出结果参数的灵敏度图,通过此次分析证明了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多管式换热器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高效换热器,目前对于这种换热器的研究较少,其传热性能的研究也鲜见报道。对多管式换热器做了初步的研究,并以实际工业装置工况为例,采用管壳式、多管换热器和翅片管多管式作为换热器设计的三种方案,利用HTRI软件进行模拟,比较出三个方案在传热和经济方面的性能差异,分析多管式换热器在工业应用中优势,为研究和推广这种新型的换热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从管程、壳程两方面介绍了传热强化技术和传热强化结构.管程传热强化方面主要介绍了一些新型强化管,壳程方面主要介绍了一些新型的支承结构,并指出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三维翅片管外螺旋流动传热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正国  余昭胜  方晓明  高学农 《化工学报》2006,57(11):2531-2535
流体在螺旋隔板换热器的壳程类似于塞状流流动,几乎没有返混和流动死区.在相同压降下,其传热系数比普通的弓形隔板换热器高得多.以润滑油作为实验介质,研究了润滑油在螺旋隔板单管换热器的壳程传热和压降性能,并与光滑管进行了性能对比.采用Wilson图解法分别分离出了螺旋隔板花瓣管和光滑管单管换热器的管程传热系数,并计算出各自的壳程传热系数,壳程传热系数相对误差为±3%.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Reynolds数下,螺旋隔板花瓣管单管换热器的Nusselt数和压降Δp分别是螺旋隔板光滑管单管换热器的2~2.7倍和1.3~1.4倍.与螺旋隔板光滑管单管换热器相比,螺旋隔板花瓣管单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的提高远高于压降的提高,证明在螺旋流条件下,花瓣管具有很好的传热强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亚东 《化工时刊》2002,16(11):18-22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在多个方面的技术进展情况,主要从改进管子,折流挡板和支撑物,加入管内扰动体等方面提高传热效率,并简述了一些应用情况和几种新型材料的管壳式换热器。  相似文献   

17.
双管板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特殊结构。对一台固定双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选材、布管、管板的结构和间距、胀管和开槽尺寸等方面的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18.
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是一种新型强化换热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管内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流体在管内形成了强烈的涡流,且主要出现在壁面附近;设计开发了一种可制造该强化换热管的模具,利用该模具生产的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制造了一台小型换热器,与同规格的光管换热器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表明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和热效率较光管换热器要高,具有优良的强化换热性能,在换热器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赵本华  何雪涛  丁玉梅  关昌峰  阎华  杨卫民 《广州化工》2011,39(10):157-159,170
通过在安装有不同组合式旋向交叉转子的管壳式换热器上进行传热实验.结果表明,旋向交叉转子能够平均提高总传热系数K达到35%以上,随着管程流量增加,强化传热效果更好;在实验的换热管长度内安装整体组合式转子比分段组合式转子的换热管总传热系数提高5%~10%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双管板换热器的下管板与管束采用焊接连接的特点,并推荐了几种常用换热管的双管板间隙G与管子中心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