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
《春潮》是海明威的第一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争议,相关学术研究较少。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解读《春潮》,分析其中蕴涵的对话性,探索小说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建构,可以发现小说中并行的双线,围绕"失落-逃避-治愈"这一主题展开,引语与内容的对话体现了海明威反对矫揉造作的艺术主张。通过分析《春潮》中的对话性,窥探到海明威创作初期表现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正>《建筑学报论文专刊》(以下简称《专刊》)自2009年创刊以来,以每年2期的方式出版,至2014年已连续出版了12期。为了进一步推动建筑学专业的学术研究,鼓励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呈现,2015年,《建筑学报》第2期集中选登了20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论文,为此,今年的《专刊》出版缩减为1期,即只出版《专刊》第13期,拟定2015年8月20日出版,容量扩大至40余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1):71-73
《象征与符号》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篇短篇小说。为了研究纳博科夫的"流亡"书写在这篇小说中的具体体现,文章从三个方面考察小说的艺术风貌。首先,分析了纳博科夫在《象征与符号》中塑造的以孤独、抑郁、焦虑为情感主导的"边缘人""流亡者"形象。其次,依据作品的语言特色探讨了纳博科夫秉承俄罗斯文学传统、以重现故国来弥补"俄罗斯"的缺席的创作方式。最后,探讨"流亡者"在现实压抑下,内心生出的逃避渴望以及对过往与故土的怀旧主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
<正>鲁迅先生在1922年的12月3日写就了《〈呐喊〉自序》,在这篇自序中他回忆了自己的思想变化的过程,尤其是"五四"革命以后的思想演变,这为《呐喊》这本小说集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缘由。在《呐喊》中一共有14篇小说,在高中语文中一共收集了三篇,分别是高中一册中的《药》、高中三册中的《阿Q正传》、高中四册中的《狂人日记》。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学习,高中的学生再来学习《〈呐喊〉自序》可以加深对这些作品的认识,归纳出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6):20-21
在十七年文学"战歌"和"颂歌"的主流创作中,宗璞的《红豆》是为数不多的有关人情与人性书写的作品。小说婉曲动人的笔调和绵密细柔的景物描写,以及独特的女性意识成就了这一篇有关人情与人性书写的佳作。无论是雪花还是那两粒红豆,都饱含主人公深深的情感,情景交融,是《红豆》的重要创作方法,景物描写,亦为小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小说中景和物的描写还使人物的情感有了节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说叙述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4)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书的合称,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话本小说发展的新阶段。"二拍"中的婚恋小说不仅数量最多,取得的成就也最高。通观这些婚恋小说,可以发现它们在叙述模式、故事格局、互文特征等方面有一些共通之处,由此形成了"二拍"婚恋小说的一系列语篇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
"70"后作家弋舟的三篇长篇小说——《蝌蚪》《战事》《跛足之年》中都有一种叙事空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小说中人物的逃离行为带来的。人物逃离背后指向的是作者对文明与野蛮的反思与批判,而且,通过小说中人物整个的逃离轨迹,反映出人物以及作者自身关于何处是"故乡"与"他乡"的巨大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3):93-96
<正>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阅读了陈力娇的《草原》。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原刊于《北方文学》,后被《小说月报》转载。初看到小说的题目,首先想到的是老舍的《草原》,虽然两者在题材上不尽相同。老舍的《草原》是散文,陈力娇的《草原》是小说,但它们都是令人难忘的作品。而陈力娇的这篇小说,确是愈加温暖人心,也足以令人反省自身和对人生深度的思考。或许我们就是小说中的吴马拉,也在等待一场自我的回归,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4)
鲁迅的《风波》和莫泊桑的《绳子》,简笔勾勒了两个农民的悲剧,"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不同时代、社会和人性的痼疾。本文主要从悲剧形象、悲剧内容和悲剧根源三个方面比较两篇小说的悲剧价值。虽然两篇小说的悲剧价值有共同的指向,但是《风波》的悲剧价值更加深刻,更加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正>我写小说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在写小说之前,我写了四年诗歌。这使我的小说常常患有诗歌后遗症,比如过度经营语言,比如故事没讲完就结束了,最严重的是连故事都没有。《共享单车逃亡记》是一篇带点想象力的新闻评论,尽管这种写法在博尔赫斯、米尔豪瑟那里早已有之,但它更是诗歌后遗症在我身上"恶化"的结果,即意象高于一切。我曾想过虚构几个人物,把它写成一篇较为常规的小说,但事实上做不到。诗歌赋予我的审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