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建筑文化氛围中的建筑教育--意大利建筑教育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大利高等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欧洲最早、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博洛尼亚大学(1200年建校),其建校历史比英国的牛津、剑桥还要久远。全国共有64所大学,分布在40多个城市里,其中设建筑学院(系)的约有15所,学制一般为5年制。自1969年起在意大利凡具...  相似文献   

2.
剑桥历史     
《Planning》2016,(21)
<正>"剑桥大学在哪里?"这个一个很多去剑桥的游客都会问的问题。但是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清楚的答案,因为剑桥大学没有围墙。这个大学就是一座城市。你能在市内随处可见大学的教学楼、图书馆、博物馆和办公室,这些地方的大部分人是这31个学院的学生和老师。800年前,首批学生和教师来到剑桥之前,剑桥已经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城镇了。剑桥这个  相似文献   

3.
大学城建设现在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形象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从国外经验来看 ,文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高等教育中心 ,其特征是具有领先于全国或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 ,拥有国内、甚至国外名牌大学 ,使其形成具有龙头地位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聚集、辐射体系。大学城顾名思义是若干所大学聚集在一起时 ,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 ,如 :美国的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美国波士顿市坎市里奇镇的哈佛城等 ,这些早期的大学城不仅为城市的建筑文化增添亮点 ,也大大地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资料:世界上最古老的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分别创建于十二和十三世纪。它们办学的根本特点就是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它们把每年分为三个学期,每学期只有八周,全年假期约占一半以上的时间。学生听课可以自由出席,但必须参加考试和实验。历史事实证明,此种做法是成功的。英国历史上四十名首相中,就有二十九名是牛津大学毕业的。截止1977年,剑桥大学共培养了四十六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培养出诸如牛顿、达尔文、克利斯托弗、伦和拜伦等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建筑师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5.
孙忠成 《建筑》2021,(2):24-27
不管你对2020年有多少感慨,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终归只是沧海一粟。2020年能否成为行业的重要分水岭,还需要等待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感叹代替不了生活,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是,2020年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得到什么?2020年度词汇,《剑桥词典》选为“隔离”,《柯林斯词典》选为“封锁”,而《牛津英语词典》则表示,2020年度词汇实在选不出来。我理解的年度代表词是“改变”。基辛格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新冠疫情将会永久地改变世界秩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变”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姗姗     
<正>土木楼是我母校的别名,小时候那是一栋高大宏伟且亲切熟悉的大楼,于是在1978年深秋我走进了这座建筑殿堂,坚定地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懵懂地选择了牵绊一生的专业——建筑学。我是幸运的,读书那几年学校几乎没有"年轻"老师,得到了前辈们循循善诱、倾囊而授的教导,每位先生风格各异、各有所长,学生们多年后仍会崇拜、模仿、津津乐道某位先生黑板上画的那个建筑和他上课时的样子……我是自豪的,我们的大学没有围墙,学习、生活都与城市高度融合,得天独厚的开放使城市风貌、城市空间都成为我们随手可  相似文献   

7.
《中外建筑》2013,(2):18-19
2012年10月中旬,由湖南省建筑师学会主办,湖南省建筑及室内设计机构、高校、建材企业等人员组成的“英国建筑之旅”考察团一行20余人,先后在英国伦敦、约克、曼彻斯特、剑桥、牛津等城市开展考察学习。这次考察是继2009年“瑞士现代建筑之旅”后的又一次重要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8.
洪再生自述     
<正>选择某一所大学、某一个专业,在今天会有很多人来研究,特别是家长。而在上个世纪的1980年代,对许多考上大学的学子来说,也许只是"一念之差"。我选择的天津大学建筑系,就是我个人的"独断":翻看厚厚的一册中国大学招生指南时看到,天津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是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培养高层次的规划管理人才。来到学校才知道,当年城市规划专业没有招生,只招"建筑学"专业,所以我们40位同学组成了80级的一个"建筑学"专业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学语文"课,提高了我们建筑学80  相似文献   

9.
刘翠  刘娜 《建筑与文化》2020,(5):182-183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对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学对地方营销的贡献推动了大学与城市合作,而新兴城市中高等教育资源的供求差距以及地理邻近性对大学和城市互惠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大学与城市开展跨地域的合作。异地校区实质上是通过在大学与城市之间进行资源匹配,以更好地发挥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大学参与区域创新具有"在地性"特征,大学与城市在地理邻近性和关系邻近性两个层面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建筑师,日常以做建筑设计为主。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在不同地方做了一些城市设计、城市研究的工作。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拿什么与城市分享",有点儿像一句歌词"拿什么与你分享"。城市是庞大而复杂的,但对建筑师来讲,城市又是非常具体的。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中,都会有一定的城市思考,不管是做建筑、景观,还是做城市设计。我认为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出于社会公平的善意,也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法,从更大的范围思考建筑。另外我们这两年在办一个暑期培训班,让建筑师带领学生结合项目去研究城市的课题,这就是我这次演讲题目的来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