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置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流形成的延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量化分析路内停车实施以后对路段车流影响,提出设置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流形成的延误模型.针对城市最常见的一幅路设置路内停车带的情况,将停车占用道路宽度形成机非混行和停车到达出发形成阻滞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根据不同道路机动车交通量到达(离散流、连续流)推导设置路内停车带车辆运行的减速-加速延误模型和跟驰延误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设置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流形成的总延误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误差在10%以内.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对设计方案的确立起到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解析设置于物理分隔非机动车道的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交通运行的影响,将行程时间比拟成生存分析中持续期,构建基于风险持续期模型的非机动车流行程时间和速度模型;提炼和筛选表征路内停车影响的因素,包括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驶入和驶出事件数、时间障碍率、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流量等作为协变量,纳入到模型当中,并利用实测数据标定模型参数. 结果表明:模型估计的速度分布特征量化表征了路内停车相关因素的影响效应,模型具有较好拟合优度和预测效果;驶入和驶出事件数、自行车所占比例和时间障碍率对速度具有负效应影响;而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对速度具有正效应影响,随着有效宽度的增加,非机动车流速度降低的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3.
为解析设置于物理分隔非机动车道的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交通运行的影响,将行程时间比拟成生存分析中持续期,构建基于风险持续期模型的非机动车流行程时间和速度模型;提炼和筛选表征路内停车影响的因素,包括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驶入和驶出事件数、时间障碍率、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流量等作为协变量,纳入到模型当中,并利用实测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估计的速度分布特征量化表征了路内停车相关因素的影响效应,模型具有较好拟合优度和预测效果;驶入和驶出事件数、自行车所占比例和时间障碍率对速度具有负效应影响;而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对速度具有正效应影响,随着有效宽度的增加,非机动车流速度降低的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4.
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机动车交通流的特征、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相互干扰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非机动车在较大交叉口应尽量采用设置左转专用相位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大力发展慢行交通的背景下,交叉口非机动车通行的秩序和效率成为发展非机动车交通影响交通效率的关键.针对城市道路大型交叉口存在的非机动车问题,进行了非机动车的干扰分析,总结非机动车在交叉口通行的管理策略,并从设置非机动车左转待转区的角度提出大型交叉口的优化策略.采用VISSIM软件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策略对于改善大型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干线协调,提高运行效率,基于线控系统中车流以波的形式到达的基本认知,分析了相邻交叉口车辆排队的时空特性,指出了干线协调的内在机理是当车流到达队尾位置时排队完全消散。然后针对排队的集结与消散建立了基于交通波的交叉口相位差模型。并鉴于干线各交叉口间的关联性以及交通需求与供给关系,提出了对干线控制参数的优化策略。最后选取青岛市漓江路沿线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验证相位差模型以及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等优化策略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对车辆旅行时间、停车次数的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通行能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在信号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后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以接受间隙理论模型为基础,给出了针对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到非机动车进入导流岛对右转车辆产生较大影响,确定以非机动车流为主路,提出红灯效应修正系数,对基础模型进行修正.通过4个城市6个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实测数据进行模型标定和检验.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发现,平均相对误差为9.28%,表明本文所提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非机动车对右转车道通行能力影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研究右转机动车通过信号交叉口的运行效率,以组合负指数分布表征直行非机动车流车头时距,负指数分布表征右转车流车头时距,以可插车间隙理论、排队论为基础建立行程时间模型,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所建模型与常用的主路车流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右转车流率、跟随车头时距、临界间隙对行程时间均有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定量地研究混合交通交叉口右转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用行程时间来表征延误,即用右转机动车的实际行程时间与不受干扰时行程时间的差值表示右转机动车的延误。从分析四相位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直行自行车之间的冲突规律入手,描述了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运行特性。应用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建立了机非冲突交叉口右转机动车行程时间模型,同时以右转机动车流率和直行自行车流率为自变量建立了右转机动车行程时间的二元回归模型。以石家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只适用于自行车流量较小的情况,而二元回归模型适用范围较广,并通过F检验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交叉口运行效率为目标,运用概率论、排队论和交通流理论对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设置依据进行研究.假设车流到达率服从泊松分布,根据左转与直行车辆的相互作用过程和运行特性,推导了无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的左转交通量阈值表达式.根据信号交叉口与无信号交叉口的不同,建立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准则模型,并讨论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受左转影响的直行车停车概率的限值和左转穿越对向车流的临界间隙.对典型情况模拟计算,对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信号交叉口设置左转车道左转交通量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为左转车道的设置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普通折叠自行车的前后车架、中间车架和车篮等关键性结构进行创新,设计了一种集自行车、轮椅、推车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折叠自行车.阐述了该新型折叠自行车各关键创新构件的设计以及自行车变轮椅变推车的原理,同时对自行车车轮架和车篮变轮椅坐垫时横螺栓的强度进行了校核,得出该折叠自行车结构设计合理,强度校核充裕,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动自行车控制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性能,介绍了以印刷电机驱动的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案,给出了速度控制的PWM控制方案,刹车控制方案和蓄电池的欠压保护方案,特别设计了软、硬结合的双重保护方案,该保护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自行车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是在机动车Nagle-schreckenberg(NS)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自行车的换道行为,在NS模型规则前加入路径选择规则,从而建立符合自行车行驶行为的模型.根据模型的规则,在不同最大速度、不同随机慢化概率、不同车道宽度等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分析,其通行能力及速度-密度仿真曲线均符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自行车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城市道路路侧自行车与机动车冲突调查,分析给出了路侧自行车数量对机非冲突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主、次干路及支路单车道路侧自行车数量与机非冲突次数的关系模型.基于机非冲突与事故数量的关系,分别以周和月均事故一次作为阈值,将机非冲突划分为轻微冲突、一般冲突与严重冲突.基于所建理论模型,结合机非冲突等级划分,给出城市道路自行车道宽度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车道路侧自行车数量的增加,自行车与邻近车道机动车的冲突次数随之增长,主干路、支路满足二次函数关系,次干路满足幂函数关系;建议在机非冲突次数达到严重等级时拓宽自行车道,以增加自行车道数量,降低单车道自行车数量,从而减少机非冲突次数,保障自行车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外转子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典型磁状态及其对应的磁势矢量位置,并用磁势矢量合成法、磁势积分法及电磁场的有限元方法对电动自行车用三相六状态外转子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气隙磁场及电枢反应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得到有益于该种电机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综合自行车检测技术,研制了电动自行车车体能量自动检测系统,并重点分析了利用VB通讯控件MSComm实现串行的通讯的方法,为串行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再生能源健身自行车研制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把人健身时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用于发电的设计思想,研制了再生能源健身自行车.此研制通过对永磁发电机、链轮、逆变电源等关键部件进行技术参数选取而进行设计制作;同时,对作为主体结构的自行车架建立了有限元动态分析模型,进行了有限元的模态计算分析和动态测试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和测试分析得到的车架的固有频率吻合较好,找出了结构的薄弱区域和共振频率区域,对结构的动态设计及修改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非混行交叉口,为了定量计算不受信号控制的右转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以右转机动车和直行自行车的冲突机理为基础,应用间隙理论,分别建立两相位和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应用石家庄市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模型可靠。本文结论为通行能力计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给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路侧自行车干扰条件下城市干路路段交通调查分析,给出了路侧自行车数量对其邻近机动车道平均行程车速、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相应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理论模型,给出了城市干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计算的路侧自行车数量修正系数建议,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提出了路侧自行车干扰下的城市干路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与分级建议,基于服务水平分析给出了设置机非分隔设施的路侧自行车数量阈值建议.研究表明:随着自行车数量的增加,平均行程车速降低,而饱和车头时距增加,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路侧自行车数量越多、设计速度越高、实际通行能力的路侧自行行车数量修正系数越小,说明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越大;在服务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设计速度越高,对应的路侧自行车数量阈值越小,说明设计速度高的城市道路路段交通运行受路侧自行车干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公共自行车调度的效率,研究了一种带软时间窗的自行车调度路径问题.首先根据公共自行车调度工作内容,建立多目标调度路径模型,然后设计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求解的调度路径比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分别缩短了18.4%、24.3%和13.0%,而且还能有效节约调度车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