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魔芋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魔芋葡甘聚糖(KG)与大豆分离蛋白(SPI)作为基材,系统研究两者间的复合凝胶作用保持SPI为2.0%,复合凝胶随KG浓度从0.8%增至2.5%,凝胶强度不断上升;凝胶失水率直线下降;凝胶松弛度也逐渐下降;而粘着性则在KG浓度为1.5%时达最大值。在SPI为0—3.0%范围内,随SPI的增加,复合凝胶粘着性和失水率皆逐渐上升;在6.0%范围内,凝胶松弛度变化较小,此后迅速上升;而凝胶强度则随SPI增加光增强,当SPI为2.0%时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KG的添加,对复合凝胶颜色无明显影响,凝胶保持浅黄色;而随SPI的添加,凝胶则逐渐由乳白色转为浅黄色、黄色,当SPI>3.0%后,凝胶褐色逐渐加深。根据氯化钠和脲对复合凝胶强度的影响,推断复合凝胶中以氢键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1):153-158
为考察高静压对多糖-蛋白质复合体系功能特性的影响,以魔芋葡甘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不同压力、不同时间下高静压处理对两者复合溶胶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黏度特性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00 MPa压力下经不同的处理时间,复合溶胶的功能性质均有显著性提高,其中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在处理10~15 min时达到最佳,与空白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6%~6.2%和2.5%~2.7%,而黏度则在400 MPa/15 min时达最高值,比空白组提高了145.3%。同时扫描电镜分析得出,适当高静压处理可使多糖和蛋白质复合溶胶体系形成更加均匀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二者间相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4.
以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低脂质含量大豆分离蛋白(LRSP),并与魔芋葡甘聚糖(KGM)按照不同配比配制质量分数10%的KGM-LRSP共混溶胶,测定并分析KGM-LRSP共混溶胶的流变性质和凝胶质构特性。结果表明:KGM-LRSP共混溶胶呈假塑性流体,其黏度随KGM量的增大而增大;不同配比的KGM-LRSP共混溶胶储存模量G'≥损失模量G″,表明KGM与LRSP形成了三维交联的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能;同单一KGM、LRSP凝胶相比,KGM与LRSP具有协同增效作用,KGM-LRSP共混凝胶质构特性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5.
魔芋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共混形成凝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魔芋葡甘聚糖(KGM)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在水和碱性促凝剂存在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力,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化学方法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KGM-SPI共混凝胶形成过程中氢键为主要的分子作用力,其次为较弱的静电作用。碱性凝固剂的加入可使凝胶的韧弹性更好,氢键作用更强。此外,交互作用的强弱还与KGM和SPI的含量及配比密切相关。魔芋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分子间可依靠多点氢键作用形成热不可逆性凝胶。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蛋白质-多糖混合物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魔芋葡甘聚糖(KGM)为研究对象,研究共混溶胶制备过程中SPI与KGM配比、总浓度、KCl浓度、pH值、温度对共混溶胶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在总质量分数为0.5%、SPI与KGM配比为7∶3的基础上,以乳化性为指标,用响应面法对KCl浓度、pH值、温度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共混溶胶乳化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53.98℃,pH值8.12,KCl添加量为0.02mol/L。按实际生产可将各因素固定在:温度54℃,pH值为8,KCl添加量为0.02mol/L,测得SPI-KGM共混溶胶的乳化性为2.193,与理论值2.197相近。 相似文献
7.
8.
为提高多糖-蛋白混合物稳定性,改善彼此性能并探究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多糖-蛋白混合凝胶成型及性能的影响,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试材,制成KGM-SPI混合凝胶,研究制备工艺对其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取KGM-SPI总质量分数、KGM与SPI配比、KCl浓度和Ca(OH)2添加量为自变量,凝胶强度为响应值,建立混合凝胶强度的二次回归方程,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制备条件为:KGM-SPI总质量分数4.5%、KGM与SPI配比3∶1、KCl浓度0.13 mol/L、Ca(OH)2添加量0.15%。此条件下混合凝胶强度验证值为2.758 N,与预测值2.779 N相近。通过对优化前后凝胶质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均证实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10.
以溶液共混法制备羧甲基葡甘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玻璃化温度测定表征其结构,测试复合物膜的力学、抗潮、阻气等性能。结果表明在羧甲基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比为1.5:1,pH10,6ml/100g干粉重的三氯氧磷作用下,40℃水浴反应3h,羧甲基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有良好的相互作用,复合物膜的力学性能、抗潮性能及阻气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拉伸强度较羧甲基葡甘聚糖提高了117.6%,吸湿增重较羧甲基葡甘聚糖下降了19.02%,透湿系数下降了40.97%。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的复合凝胶为研究对象,探讨辣椒红色素的添加量对KGM-SPI复合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辣椒红色素添加量为0.20%(质量分数)时,复合凝胶的各指标达到稳定,此时KGM-SPI复合凝胶色度的L*值、a*值、b*值分别为对照组的78%、8倍、3倍;与对照组相比,凝胶的持水力、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分别降低了1.74%、20.30%、15.79%和16.50%(P<0.05)。微观表征结果表明,该色素会通过改变氢键作用力等非共价键结合破坏KGM-SPI凝胶的网络结构,降低其热稳定性,当色素添加量为0%~0.20%时,随着色素添加量的增加,破坏的程度增大,在添加量为0.20%~0.30%时,体系的微观结构不再发生变化。综上,辣椒红色素可以作为理想的着色剂应用于KGM-SPI凝胶体系,在生产中应根据产品实际性质控制用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魔芋葡甘聚糖可食膜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CMK)、魔芋葡甘聚糖(KGM)、甘油和明胶为原料制备可食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CMK、KGM、明胶和甘油用量作为自变量,分别以抗拉强度TS(Y_1),断裂伸长率E(Y_2),热封强度SS(Y3)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原料配比,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CMK用量为1.42%,KGM用量为0.25%,明胶用量为0.33%,甘油用量为0.23%时所得复合膜的性能最好,此条件下可食膜TS、E、SS的预测值分别为10.58 MPa、20.24%、4.36 N/15 mm,验证值为(10.37±0.61)MPa、19.98%±0.92%、(4.35±0.15)N/15 mm与之接近,优化结果可靠。优化后膜的热封性得以改善,有利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CMK)、魔芋葡甘聚糖(KGM)、甘油和明胶为原料制备可食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CMK、KGM、明胶和甘油用量作为自变量,分别以抗拉强度TS(Y1),断裂伸长率E(Y2),热封强度SS(Y3)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原料配比,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CMK用量为1.42%,KGM用量为0.25%,明胶用量为0.33%,甘油用量为0.23%时所得复合膜的性能最好,此条件下可食膜TS、E、SS的预测值分别为10.58 MPa、20.24%、4.36 N/15 mm,验证值为(10.37±0.61)MPa、19.98%±0.92%、(4.35±0.15)N/15 mm与之接近,优化结果可靠。优化后膜的热封性得以改善,有利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魔芋葡甘聚糖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魔芋葡甘聚糖具有独特的性质及多方面的保健功能,可制成各种类型的食品及相关产品。本文综合介绍了魔芋葡甘聚糖的组成、独特的理化性质、测定方法、药理作用、食用价值及其主要食品,为魔芋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魔芋葡甘聚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葡甘聚糖是由D-葡萄糖和D-甘露糖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多糖,主要存在于魔芋块茎中。我国是魔芋生产大国,深度开发魔芋葡甘聚糖的应用途径,将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魔芋葡甘聚糖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成膜性、胶凝性、保湿性以及降血压、降血脂等特殊的生理功效,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魔芋葡甘聚糖应用现状和提纯方法,并分别从接枝共聚、氧化、交联、酯化等方面对魔芋葡甘聚糖化学修饰研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魔芋葡甘聚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