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嘌呤检测方法不统一, 导致一些文献报道的同种食品中嘌呤分布数值出入较大。本文对食品中嘌呤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嘌呤含量分布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 以期为嘌呤检测技术发展提供借鉴。对于指导消费者合理膳食, 降低痛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嘌呤啤酒,指总嘌呤含量低于传统啤酒的一类产品,主要以患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消费者为市场对象。本文对嘌呤类物质在啤酒生产中的来源及代谢过程、嘌呤类物质含’疑的降低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讨论,为低嘌呤啤酒的研发开发和产品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嘌呤是所有人体细胞和多数食物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多以化合态存在于食品中。在人体中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当嘌呤摄入过多超出人体的代谢能力时会引发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对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检测方法以及不同食品中的嘌呤含量分布进行全面综述,并分析了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嘌呤含量变化,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嘌呤检测技术发展和低嘌呤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为最终降低痛风患病率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4.
5.
嘌呤是一种生物碱,在人体内承担着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嘌呤会在人体内逐步发生氧化代谢并最终生成尿酸。当人体内的尿酸含量高于一定阈值时便会诱发高尿酸血症,继而导致痛风等疾病。而饮食是人体摄取嘌呤的重要途径,食品中的嘌呤含量能够显著影响人体内的尿酸水平。因此,明确食品中的嘌呤含量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对目前国内外已经测得的不同种类食品中的嘌呤含量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现有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以期为确立统一的嘌呤检测方法,提高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检测效率及准确度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帮助、指导消费者合理均衡膳食,控制嘌呤摄入量,降低痛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嘌呤代谢紊乱是引起人体内诸如痛风、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表征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虽少但却几乎都转变成为了诱发痛风、肾衰竭等病症发作的有害物质,因此研发低嘌呤产品具有重要的营养健康价值。以降低高嘌呤食物中的嘌呤为出发点,论述国内外低嘌呤产品的研究进展,并对常见的降嘌呤方法进行分析论述。为低嘌呤产品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嘌呤代谢会导致尿酸沉积,最终引发痛风。人体中嘌呤的一个重要来源便是食物中的嘌呤,因此检测食品中的嘌呤含量很有意义。本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嘌呤物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嘌呤代谢会导致尿酸沉积,最终引发痛风。人体中嘌呤的一个重要来源便是食物中的嘌呤,因此检测食品中的嘌呤含量很有意义。本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嘌呤物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时玉强 《中国油脂》2020,45(7):61-66
大豆蛋白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功能特性。但是大豆作为高蛋白的植物性食品嘌呤含量较高,制约着大豆制品的应用。对嘌呤与痛风的关系,食品中嘌呤的检测方法,嘌呤与蛋白质的关系,传统大豆制品及大豆蛋白中的嘌呤含量及其控制等,特别是经过深加工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的低嘌呤工艺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大豆深加工制品如大豆分离蛋白和酸法大豆浓缩蛋白可为痛风病人提供低嘌呤、高蛋白食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香菇及其他食用菌中香菇嘌呤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以纸电泳测定香菇嘌呤的方法 ,该法能有效分离各种核苷酸干扰物 ,回收率 89% ,相对误差 5%。还报道了该法对香菇及其他食用菌进行香菇嘌呤测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肉类安全品质预测及分选分级方面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作者重点综述了其在肉类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肉类掺假检测、肉类分选分级中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肉类安全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肉类是我国居民消费最大的食品之一,然而掺假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更有甚者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肉类掺假进行检测鉴别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各种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特点,并探讨其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PCR检测技术、酶联免疫法(ELISA)、近红外光谱技术、色谱技术等。在这些技术中,以PCR为主的检测技术包括长度多态性PCR、随机扩增多态性PCR以及实时PCR等最为成熟,应用得也最为广泛。近红外光谱检测虽然检测速度比较快,但是准确度方面还有待改进。ELISA方法虽然已有商品化试剂盒出现,但由于受蛋白活性影响,其应用范围也受限。色谱分析方法近年来有了更深入的研究,随着高分辨质谱的出现,通过多肽鉴定肉类品种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多种技术相结合将会使掺假检测更加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13.
常见肉类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敬  魏迪  张癸荣  聂凌云 《食品科学》2014,35(11):356-360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市场上各种肉类掺杂、掺假事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严格监测市场上肉制品,必须要有可靠、简便、快速的技术作支撑。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常见肉类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描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因其灵敏度高和特异性高、简便且耗时少,逐渐成为肉类检测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肉类嫩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刘鹭  李洪军 《肉类工业》2001,(11):40-42
肉的嫩度是肉质量评定中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影响肉类口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了解肉的嫩化机理可以更好地加速肉嫩化的过程。通常嫩度是指肉在咀嚼(或切割)时,对破裂的抵抗力,过嫩或过硬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肉类保鲜的方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笔者详尽地介绍了各种肉类防腐保鲜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并且对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肉类研究》2006,(7):4-4
一、检测标准USDA推荐使用AOAC第16版上规定的相关微生物检测方法,这一点同商检制定的相关SN标准相一致,但同GB标准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USDA认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并经过多家实验验证过的方法。与我们只坚持使用一种标准方法相比,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二、科学化的抽样水平和合理的判定依据总体上讲,对加工产品,病源微生物的接受水平为零,即不得检出病原性微生物。但对于加工原料肉、奶制品来讲就比较科学,USDA的基本做法是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收集对某一种肉类制品中不同病原性微生物污染情况的调查,运用统计学技术提出该品种某种…  相似文献   

17.
肉类香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类香精是经科学配方加工而成的具有肉类香气、香味的均匀混合物.在肉品加工中是必不可缺的一种调味料.肉制品的香味至始至终都是消费者是否选择肉制品的一个重要评判依据.当前,市场对肉类香精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风味,而是更趋向于多样化,复合方便化、高档化、营养保健化发展.因此,对肉类香精的了解和研究,有利于我们研发出更符合消费品市场的新型肉类香精.本文对肉类香精的研究历程、提取分析技术、制备工艺及其应用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肉类香精开发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浅述肉类新鲜度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叙述了肉类新鲜度的各种检测方法,从感官检测,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肉类掺假造假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其中用低价鸡肉、鸭肉、猪肉等掺入、冒充牛羊肉成为主要的掺假方式。国内外进行肉类掺假鉴定主要以核酸作为靶标,核酸鉴定也是物种鉴别最常用、最核心的方法,以DNA检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DNA条形码、多重PCR、荧光定量PCR、荧光探针等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针对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也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大多现行标准中基于DNA检测建立的PCR技术只能检测单一物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目前,基于PCR发展起来的衍生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和高通量等优势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工作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也是肉类成分鉴定未来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肉类检测中的研究概况和现行标准的技术概况,以期为肉类成分鉴定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0.
肉类高氧气调包装通常是用含有70%~80%的氧和20%~30%的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对新鲜肉类进行包装的技术,其中的氧气可使肉类呈现稳定的红色,二氧化碳主要是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延长贮藏期限。本文对近年来该技术在新鲜肉类中应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从高氧包装对肉类颜色的影响、高氧环境下的微生物生长、高氧对肉类的脂类氧化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以及提高高氧气调包装肉类品质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评述。肉类的颜色稳定性与肌肉类型有关,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CO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另外,肉类颜色稳定性受肉类氧化特别是脂类氧化的影响。高氧气调包装肉类中的微生物受到CO2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比生长速率降低及生长的迟滞期延长。高氧气调包装会引起脂类和肌红蛋白的氧化以及蛋白质的交联,导致肉的嫩度和多汁性下降。高氧气调包装会导致肉类煮制时出现过早熟褐现象。添加某些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改善高氧气调包装肉类质量,延长肉类贮藏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