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烤烟蒴果发育的实时定量监测,采用全自动颜色计测定蒴果颜色参数,采用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的活力。结果表明,授粉后10~20d,蒴果的干鲜重持续增加,颜色参数黄度b*和色相角度h逐渐变大;授粉后20~50d,蒴果的干鲜重持续减小,颜色参数亮度L*,黄度b*,色饱和度C,色相角度h逐渐变小;授粉后10~50d,蒴果含水量和颜色参数L*持续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蒴果鲜重和颜色参数L*,b*,C,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红度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蒴果含水量与颜色参数L*和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与L*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拟合方程分别为Y鲜重=0.579 L*-1.703 a*-0.316 b*+0.499 C-0.847h+45.294(R2=0.910,P<0.05)。Y含水量=0.907 L*-0.014 a* +0.009h+17.391(R2=0.892,P<0.05)。Y发芽率=-0.068 (L*)2+4.451 L*+24.212(R2=0.907,P<0.05)和Y出苗率=-0.064(L*)2+4.228 L* +23.002(R2=0.905,P<0.05)。CIELAB颜色空间是一种定量化的颜色识别系统,可以较好的模拟烤烟蒴果的发育过程,辅助预测种子活力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蚕蛹为原料,考察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中的压力差、停滞时间、抽空时间、膨化温度对蚕蛹酥含水量、色泽、脆度值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并对其进行可靠性验证,确定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蚕蛹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压力差0.2 MPa,停滞时间10 min,抽空时间2 h,膨化温度80℃。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得到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亮度L*为65.49,含水量为2.95%,脆度值为156.28 g/s。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结合干燥曲线,探讨了热泵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对蚕蛹水分迁移变化规律的影响,揭示两种不同干燥过程中蚕蛹内部的水分状态、分布、含量的情况。结果表明,变温压差膨化干燥(EPD)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下降较快,其干燥速率也快于热泵干燥(HPD)。新鲜蚕蛹水分可分为结合水T21(0~2 ms)、不易流动水T22(2~100 ms)和自由水T23(100~1000 ms)三部分,对应3个峰的峰面积分别为:49.531、661.651、1730.075,峰面积占比分别为2.03%、27.10%、70.87%。蚕蛹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EPD和HPD 2种干燥方式下T2弛豫时间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一方面是峰位置向左迁移,另一方面是总峰面积A总不断减小,水分的主要状态逐步变成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EPD和HPD 2种干燥方式下干基含水量x和总峰面积A总之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A总=702.01x+173.92(R2=0.9997)及A总=695.94x+229.24(R2=0.9968),两者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其中EPD拟合度更好,但HPD过程的氢质子密度分布相对均匀。综合考虑EPD能更好描述蚕蛹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3):115-120
该文分别采用-15、-35℃冻融扇贝柱以未经冻融的扇贝柱为对照(CK),采用低频核磁共振分析扇贝柱横向弛豫时间(T_2);以膨化度、平均干燥速率、复水率、色差、硬度、脆度为指标,探究冻融对压差膨化扇贝柱水分分布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冻融降低了扇贝柱的T_2值不易流动水T_(23)值由73.18 ms减小至59.37、51.63 ms。预干燥后扇贝柱结合水随冻融增加,而膨化度和真空干燥速率呈降低趋势。冻融降低了扇贝柱的复水率、脆度增加了平均干燥速率、色差和硬度。一定条件下,冻融降低了扇贝柱压差膨化产品品质。扇贝柱品质与解冻后T_(23)和不易流动水比例(mT_(23))显著相关;膨化度、复水率、硬度、平均干燥速率与预干燥后单分层及多分子层结合水比例之和(mT_(21)+mT_(22))、mT_(23)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冷冻淡水鱼糜(鲢鱼)为研究对象,优化鱼糜微波凝胶化和膨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微波凝胶化和膨化过程鱼糜中水分迁移特性。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微波功率和微波作用时间两个因素在鱼糜微波凝胶化和膨化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利用低场核磁等技术研究水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鱼糜微波凝胶化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124 W,微波作用时间为11.0 min;鱼糜微波膨化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273 W,微波时间为10.0 min。在此条件下,可得到金黄色带有鱼香味的脆性膨化鱼糜制品,微波膨化鱼糜制品膨胀率为258%±23.9%,硬度为(26.98±1.85) N,脆性为(13.95±1.23) N。鱼糜微波凝胶过程中,水分存在状态由单一的不易流动水(T22)转变为自由水(T23)和不易流动水(T22)两种状态,其中T22部分转为成T23,T23被锁闭于鱼糜凝胶网状架构中,水分状态的稳定性增强,表现为驰豫时间减小。鱼糜微波膨化过程中,各水分存在状态的比例由结合水(1.62%)、不易流动水(95.75%)、自由水(2.58%)转变为结合水(88.95%)、不易流动水(11.05%)。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秦川牛牛脂烤制过程中水分分布及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烤制过程中牛脂L*值明显下降(P<0.05),a*值、b*值先上升后下降。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在整个烤制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而不易流动水先上升后下降,自由水整体下降(P>0.05)。弛豫时间T23和T24逐渐减小(P<0.05),水分子的自由度逐渐降低,说明此过程中水分子与脂质、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电子鼻能对烤牛脂样品进行有效区分,并且电子鼻数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醇类、芳香类、萜类以及有机硫类化合物受烤制时间影响显著。在牛脂样品中共检测出95种挥发性物质,1-甲氧基-2-丙醇、1-辛烯-3-醇、己醛、乙酸、壬醛、壬酸和乙酰胺含量较高且普遍存在于每个样品中,酮类、杂环类、胺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烤制后期。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鉴定出19种关键挥发性物质,其中大部分物质...  相似文献   

7.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了冻融后松茸水分的存在形式及相对含量,比较了冻融次数对解冻损失率、色泽和硬度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利用多层自旋回波(multi-slice spin echo,MSE)序列获得样品质子密度成像,进而分析冻融过程松茸内部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松茸中存在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分别为T_(21)(0.01~10 ms)、T_(22)(10~100 ms)和T_(23)(100~1 000 ms)。冻融过程中松茸不易流动水、结合水、自由水相对含量分别为88.7%~92.2%、6.2%~9.8%、0.7%~1.9%,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含量不断下降,结合水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松茸解冻损失率增大,亮度L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逐渐降低,硬度先下降后上升,松茸品质下降。MRI结果表明,冻融5次后,菌柄失水较菌伞严重,菌柄部分区域已无自由水存在。相关性分析表明,冻融次数与T_(22)、T_(23)、a~*、b~*和解冻损失率极显著相关(p0.01)。T_(22)、T_(23)与a~*值、b~*值和解冻损失率显著相关(p0.05)。因此,应用LFNMR对松茸水分状态及组分含量的测定可以作为考察松茸品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加州鲈鱼肉品质,在禁食条件下暂养加州鲈8周,每周取鱼背肌肉,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质地剖面分析对样品水分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和质构特性进行检测,计算水分峰面积(area, A)和峰面积占比(proportion, P),并进行鱼肉水分和质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加州鲈鱼肉水分主要为不易流动水,其峰面积占比P21可达95.00%以上。随着暂养周期延长,鱼肉结合水T2b呈下降趋势;暂养至6~8周,鱼肉自由水信号消失,P2b和P21之和可达100%。与第1周相比,暂养6~8周鱼肉硬度和咀嚼性分别下降34.34%~42.03%和18.54%~26.34%,恢复性和凝聚性均显著上升(P<0.05)。主指标相关性结果显示,鱼肉咀嚼性和硬度均与A22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凝聚性和恢复性均与T21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禁食暂养期间鱼肉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的是影响其质构特性的主要因素;加州鲈禁食暂养6~8周,可以提高鱼肉与水分的结合力,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广西月柿果片在微波间歇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和干燥效果,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在不同的微波功率密度下果片干燥过程中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进而分析其内部的水分赋存状态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新鲜月柿果片中主要存在三种状态的水,即自由水、不易流动水、结合水;月柿果片微波间歇干燥过程包括前期加速、中期恒速和后期降速阶段。当微波功率密度为3.1、2.7、2.3 W/g时,随着微波功率密度的增大,失水速度逐渐加快,干燥至终点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210、240、300 min;随干燥时间的延长,T2弛豫时间均向左迁移,峰总面积减小。根据MRI图像可知柿子的失水方向是由表面向内部逐步进行,最先消失的是最外侧的部分,中心部位直到干燥后期才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固态渗透(solid osmotic dehydration, SSD)和液态渗透(liquid osmotic dehydration, LOD)过程中草莓水分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在糖渍72 h的过程中,2种糖渍方式下草莓水分含量均逐渐降低;在渗糖72 h时,SSD和LOD处理的草莓水分含量分别由91.83%下降至74.56%、79.90%。2种渗透方式的弛豫时间T22与T23值均伴随着渗透过程而变小,表示SSD和LOD都使得草莓中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的流动性减小;同时峰面积A22值均逐渐减小,表示2种渗透方式均减少了不易流动水的水分含量。然而在LOD处理过程中,草莓中自由水峰面积在渗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但下降不显著(P>0.05),同时弛豫时间T21峰位置逐渐右移,表示随着渗透时间的延长,草莓中结合水的流动性增强;相反,在SSD处理中,草莓中自由水峰面积在渗透72 h后显著下降(P<0.05),相比0 h,下降幅度达55.35%,并伴随着渗透时间的延长,草莓...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香菇采后腐烂变质导致的经济损失,基于瞬时压差膨化技术,开发了一种非油炸香菇脆。研究了渗透脱水(osmotic dehydration,OD)预处理工艺顺序、渗透剂种类及质量分数(质量分数0、10%、20%、30%、40%麦芽糊精、10%乳清分离蛋白、20%麦芽糊精+10%乳清分离蛋白复合渗透剂)对香菇脆平均干燥速率、总色差、膨化度、复水比、硬度和脆度的影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探究了OD预处理对香菇水分组成及状态分布的影响。OD工艺顺序研究表明:相比于热泵干燥前OD预处理,热泵干燥后OD预处理可显著提高香菇脆膨化度、复水比、脆度,降低总色差(P<0.05)。渗透剂种类及质量分数研究表明:相比于对照组,OD预处理可显著提高香菇脆膨化度、复水比(P<0.05),但对平均干燥速率、总色差、硬度和脆度的影响则取决于OD溶液组成。香菇热泵干燥至湿基含水率70%后,先采用20%麦芽糊精+10%乳清分离蛋白渗透预处理,再继续热泵干燥至湿基含水率35%±2%,预干燥后的香菇均湿后进行瞬时压差膨化得到的香菇脆品质较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表明:香菇OD预处理后,横向弛豫时间T2向左偏移,而且随着OD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偏移幅度增大;然而自由水占比降低,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占比增加,热泵干燥后,除了30%、40%麦芽糊精预处理外,香菇主要以弱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状态存在,而自由水所占比例很低(0.41%~4.67%)。与对照组相比,热泵干燥后,香菇自由水(除了10%乳清分离蛋白预处理外)和不易流动水所占比例显著降低,但弱结合水比例显著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相比于热泵干燥,OD预处理对瞬时压差膨化香菇脆品质影响更大,而且与低场核磁共振弛豫参数密切相关。香菇脆膨化动力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尤其是弱结合水,而与自由水无关。研究旨在为非油炸香菇脆瞬时压差膨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碱处理对蛋清蛋黄碱诱导凝胶水分的影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凝胶中水分变化。结果表明,0.6%和0.7%NaOH处理组蛋清凝胶的T_2弛豫时间图上仅有2个峰,说明在凝胶体系中,存在2种水相状态: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0.7%NaOH处理组蛋清凝胶不易流动水T_(22)为83.75±1.22 ms,显著高于0.6%NaOH处理组蛋清凝胶不易流动水T_(22)76.65±1.25 ms(p0.05):1.0%和1.2%NaOH处理组蛋黄凝胶的T_2弛豫时间图上有3个峰,说明在凝胶体系中存在3种水相状态: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T_(21)从0.46±0.02 ms,增加到0.69±0.03 ms;T_(22)从29.62±0.86 ms增加到36.80±0.53 ms;T_(23)从198.45±4.94 ms增加到370.19±10.29 ms。说明T_2可以反映蛋清和蛋黄碱诱导凝胶的水分状态和组成。  相似文献   

13.
为研制一款具有高膳食纤维含量的饼干制品,提高竹笋综合利用率,本文将金佛山方竹笋全粉添加至饼干中,以色度值、质构特性、感官评价为指标对饼干进行品质分析,探究竹笋粉添加量、黄油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对饼干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方竹笋全粉酥性饼干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随着CQSP添加量的增加,饼干a*值和b*值均增大,添加量为0%~3%时,L*值变化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4%~5%时,饼干亮度明显降低,饼干硬度、脆度、咀嚼性均逐渐增大。随黄油添加量的增加,饼干的硬度、脆度、咀嚼性减小,黄油添加量为24%时饼干品质较佳。饼干的硬度随白砂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白砂糖添加量为13%~15%时,饼干硬度最为适宜。饼干的L*值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当烘焙温度为160~180℃时,饼干明显变暗。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饼干a*值和b*值增大,L*值逐渐减小,硬度、脆度、咀嚼性均逐渐增大。经单因素优化后得到...  相似文献   

14.
基于LFNMR及成像技术分析牛肉贮藏水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牛肉贮藏水分含量变化,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测定牛肉横向弛豫时间T2、峰面积,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表明,肉样中存在4种不同水分群,-10℃贮藏牛肉T2明显降低,自由水含量显著下降,在-14、-18、-22℃贮藏牛肉T2未发生明变化。冷却过程中不易流动水(pT22)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较稳定,说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易流动水逐渐转移为自由水。自由水(pT23)先减小后增大后又极显著降低(p<0.01)。通过对牛肉品质指标与核磁共振参数T2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蒸煮损失与T20、T22、pT23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0.745、0.783,因此可根据T22、pT23表征牛肉在贮藏过程中保水性的变化。通过核磁成像实验发现,在-10℃贮藏牛肉,干耗现象严重、肉的保水性差,不利于牛肉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15.
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乳酸菌细胞中水分分布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选取乳酸菌发酵剂为研究对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分析方法研究乳酸菌细胞水分分布及其变化。横向弛豫时间(T2)可以提供样品组织结构中的水分状态及水分分布的信息。根据弛豫时间T2可以将乳酸菌细胞的水分依次划分为结合水(T21)、半结合水(T22)以及自由水(T23),并分别对应不同的细胞结构中,包括T21<10 ms对应与细胞壁结合的水质子;10 ms22<100 ms对应细胞质中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结合的水质子;T23>100 ms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代表细胞壁水。渗透压冲击会改变乳酸菌细胞内水分分布情况,使得水分的自由度增大;而反复冻融会使得细胞内的水分结成冰晶,损伤细胞结构,造成解冻后细胞内水流失,导致细胞塌陷破裂。研究结果表明,LF-NMR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提供乳酸菌细胞内部水分分布信息,并且细胞...  相似文献   

16.
以马蹄为原料,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干燥马蹄脆片,考察微波功率、干燥温度、真空度、切片厚度对马蹄脆片色差值、总糖含量、脆度的影响,以响应面试验优化干燥工艺,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马蹄脆片干燥过程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马蹄脆片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2.0 kW、干燥温度71 ℃、真空度-95 kPa、切片厚度3.1 mm,所得产品色差值、总糖含量、脆度分别为3.42、50.51 mg/100 g、464.96 g,产品色泽白亮,酥脆可口,马蹄风味浓厚。低场核磁共振检测结果表明:马蹄片内部主要存在3 种状态水,分别是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及结合水,其中自由水占比较高、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的比例相对较低,在最佳工艺下到达干燥终点时自由水完全除去,只剩少量的不易流动水以及结合水。  相似文献   

17.
以即热型预制烤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不同电烤条件下烤鱼水分分布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0℃烤制20 min的烤鱼加工损失率最低,持水力最高。烤鱼中水分主要形式为不易流动水,200℃烤鱼的弛豫时间T22、T23最低,其次是250℃烤鱼,T2反演谱整体向左移动,说明水的自由度降低。250℃烤制20 min的烤鱼不易流动水峰面积占比(A22)最高,达94.03%,自由水峰面积占比(A23)最低,为1.93%,说明肌肉组织持水较优。在5组烤鱼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及烃类等。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冻融过程对速冻汤圆水分分布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及成像技术研究速冻汤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反复冻融过程及储藏期间的水分分布变化。结果 在冻结状态下,速冻汤圆中强结合水含量高达95.85%,随着温度的升高,强结合水向弱结合水转化,当温度高于0℃时,体系中的水分以不易流动水为主,T22发生右移,水分自由度增加;另外,反复冻融造成汤圆水分的迁移损耗,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进一步证实冻融循环导致汤圆体系中的结合水向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转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T21由0.62ms增加为1.97ms,说明样品体系中结合水与基质结合的紧密度减低,但储藏期间结合水、不易流动水等含量变化并未呈现出规律变化。结论 冻融循环增加了体系水分的自由度;但在冻藏的过程中,保持储藏温度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速冻汤圆体系中水分的稳定性。LF-NMR分析可以快速反映温度波动、反复冻融等对速冻汤圆水分分布造成的影响,进而评估速冻汤圆的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冻融 0(对照)、1、2、3、4、5 次的羊肉的解冻损失、蒸煮损失、pH、剪切力、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及水分状态的变化,探讨了反复冻融对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羊肉的解冻损失、蒸煮损失、TBARS、TVB-N和菌落总数均显著增加(P<0.05),pH显著降低(P<0.05),剪切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场核磁技术显示,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结合水(T21)比例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不易流动水(T22)比例呈上升趋势,自由水(T23)比例呈下降趋势,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间发生转变。这些变化表明反复冻融显著降低了羊肉品质,且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羊肉品质破坏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0.
温度波动对冷却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宰后24 h猪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研究在4 ℃、0和4 ℃各2 h、4和8 ℃各2 h条件下冷藏0、24、48和72 h对pH、色差、冷藏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和水分分布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H、b*值、冷藏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提高波动温度,pH、b*值、冷藏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增加(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低场核磁共振结果显示随着冷藏时间增加,T2b、T21和T22的起始弛豫时间显著延长(p<0.05),P21的峰面积比例降低,P22的峰面积比例增加;降低波动温度,T2b、T21和T22起始弛豫时间显著降低(p<0.05),P21的峰面积比例升高,P22的峰面积比例减少。综上所述,4、0和4 ℃各2 h冷藏保存有利于冷却肉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