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TEM和EBSD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双辊连铸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900℃退火后组织分布不均匀,有大量带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29.5μm.提高退火温度,晶粒尺寸增大,组织均匀化程度增加,1050℃退火时,带状组织基本消失,平均晶粒尺寸42.2 μm.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双辊法铸造硅钢薄带的工艺,研究了Fe-3%Si(wt)合金的铸轧工艺。指出经适当处理后铸带具有较好的冷轧性,轧后热处理获得良好织构。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试制了1.7%Si无取向硅钢铸带,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其在铸轧及随后的冷轧和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铸带表层至中间层为粗大的等轴晶粒,中心层为细小的等轴晶。铸带织构为强的<100>∥ND织构,铸带冷轧后的冷轧组织中存在大量剪切带,冷轧织构由强的<110>//RD和较弱的<111>//ND织构组成。冷轧板经900℃退火后出现强的{001}<130>再结晶织构,再结晶织构的形成可以解释为择优形核和晶粒的择优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3%Si无取向硅钢双辊连铸薄带和热轧板坯在冷轧退火过程中组织、织构和磁性能演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铸带组织和热轧板坯初始组织的明显差异影响了冷轧退火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演化。在相同冷轧和退火条件下,铸带试样再结晶晶粒比例较后者热轧板坯低试样,但是晶粒尺寸较大,而且Cube和Goss等有利织构组分比例高于热轧板坯试样,有害的γ组分较弱,这使得铸带试样具有较高的磁感和较低的铁损。  相似文献   

6.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概况,指出了这种先进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薄带连铸技术,采用单阶段冷轧和两阶段冷轧工艺分别制备了0.35 mm和0.20 mm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利用EBSD、XRD等检测手段分析了无取向硅钢制备全流程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研究表明,薄带连铸制备的铸带以粗大柱状晶为主,且具有较强λ纤维织构,取向密度达到4.76,无γ织构。正火处理后部分等轴晶粒长大,织构类型没有明显变化。单阶段冷轧板以α织构为主,经退火后再结晶织构以均匀λ织构和γ织构为主,强点为{001}<120>,取向密度为5.41。两阶段冷轧板以λ织构和γ织构为主,剪切变形明显。再结晶退火后组织相对粗大,且形成了较强的Cube织构,取向密度为6.45。得益于初始有利织构的遗传,试验钢具有高磁感、较高强度优势,且铁损值达到常规流程相当水平。0.35 mm退火板B50达到1.77 T,P1.0/400为20.78 W/kg。0.20 mm退火板B50为1.70 T,P1.0/400达到13.74 W/kg,高频铁损优势明显。两种规格无取向硅钢屈服强度均超过415 MPa,伸长率超过15%。  相似文献   

8.
双辊薄带连铸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义海  邹强  曹志强  李廷举 《铸造》2002,51(12):733-736
主要介绍了有关薄带连铸的工艺及其数值模拟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对比分析了薄带连铸的凝固行为和组织形貌、力学性能,提出了薄带连铸过程中存在的尚待解决的工艺问题,并列出了一些影响薄带表面质量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试制了2.6 mm厚5.28%Si-1.11%A1高硅钢薄带,对比了1050℃×5 min正火及不正火铸带280℃冷轧至0.5 mm后,再经900~1100℃退火的磁性能.结果表明,高硅钢铸带显微组织为等轴晶组织,正火后铸带边部晶粒长大,中心层晶粒变化较小.成品中析出物主要为较粗大的A1N和AlN+ MnS复合析出物,尺寸为0.5~2.5 μm.与不正火试样相比,正火试样成品铁损大幅降低,磁感小幅下降;随退火温度的升高,两种工艺下铁损和磁感都是先降低后升高,在1050℃出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0.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镁合金板带材生产技术,其研究开发正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本文总结了镁合金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概况,尤其是镁合金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开发、薄带组织和性能研究以及薄带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了该技术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双辊法连铸薄带凝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奇 《上海金属》1992,14(3):29-33
  相似文献   

12.
双辊薄带连铸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双辊薄带连铸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和进展情况,比较和分析了各类数学模型的特点,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杨正勇 《焊接》2006,(10):57-59
0 概述 连铸是提高钢产量、降低能耗、提高成材率的有效途径,因此,连铸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钢铁企业的主要工艺手段.  相似文献   

14.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祖齐  邢长虎  翟启杰 《铸造》2001,50(9):518-521
双辊连铸技术是一种新型近终形连铸技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介绍了侧封、轧辊运行状况和工艺参数等双辊连铸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热点。双辊连铸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不铸钢薄带的连续铸造生产、其它高合金特种钢双辊连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5.
带钢连铸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铮 《上海金属》2000,22(5):3-8
介绍带钢连铸技术的新发展,双辊连铸机的商业性应用和生产经验,同时展望了带钢连铸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双辊薄带连铸机生产的2 mm厚不锈钢薄带内部质量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问题是存在于薄带柱状晶区和等轴晶区之间的疏松和裂纹.双辊连铸薄带内部缺陷易发区域金相观察和EBSD取向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薄带等轴晶和柱状晶之间细晶区是折断的树枝晶碎块形成的,同时验证了等轴晶区的半固态特性.并从半固态钢液铸轧的角度探讨了内部缺陷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国外晶粒取向硅钢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译中 《上海金属》2002,24(3):31-38
通过对板坯加热、细化磁畴及减薄带钢等方面专利技术的论述,展示了世界取向硅钢研究开发的状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双辊薄带钢连铸是连铸领域中一项新的技术,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节约投资等优点,由于其特有的优势而越来越被重视.该项技术也日趋成熟,很具开发潜力.简要描述了双辊薄带连铸的原理和特点,并对双辊薄带钢连铸工艺参数,如产品规格、浇注辊直径等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世界上几个典型的、具有一定工业化规模的薄带铸轧机的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9.
连铸辊的热处理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齐齐哈尔161000)贾道玉崔海东齐齐哈尔链条厂荀颖第一重型机械厂董可杰HeatTreatmentofContinuousCastingRolerJiaDaoyu,CuiHaidong(QiqihaerHepingM...  相似文献   

20.
冷轧晶粒取向硅钢的生产及市场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国内外取向硅钢的生产、消费、市场占有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并对国内外在取向硅钢产品产量、质量、品种及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