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欢  马莉  惠敏  沙仁花  马海军 《农药》2021,60(4):250-256
[目的]寻找较高抑菌活性的酚类化合物.[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丹皮酚和百里酚磺酸酯类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结果]在50 mg/L时,丹皮酚(1)衍生物4a~4n对供试病原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部分表现出比阳性对照百菌清更高的抑制活性.而百里酚(2)衍生物5a~5n抑菌活性较低,酚羟基对于百里酚维持其高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NO供体型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皮酚与溴乙酸为原料制备丹皮酚乙酸,利用其羧基与不同碳数的二溴烷烃反应得到相应的丹皮酚乙酸溴代烷基酯(3a~3e),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NO供体型丹皮酚衍生物4a~4e。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对合成的NO供体型丹皮酚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及体内调血脂作用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及较强的体内降脂作用,其中化合物4c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以中药有效成分丹皮酚 (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为原料,与水合肼反应得到中间体丹皮酚腙,然后分别与各种取代苯甲醛反应合成了9个N-苄叉丹皮酚腙,产率为50.5%~91.9%。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FT-IR,1H NMR,13C NMR, LC-MS表征。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测定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N-(4-氟苄叉基)丹皮酚腙 (3c)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4μg/mL,化合物N-(2-氟苄叉基)丹皮酚腙 (3b) 对大肠杆菌表现出与阳性对照药利福平相当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丹皮酚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同桃 《天津化工》2012,26(4):20-22
以丹皮酚和有机胺以及多种金属化合物为主要原料,合成11种丹皮酚衍生物。通过DPPH.分析法,研究了目标产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目标产物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但清除自由基能力都比较弱。  相似文献   

5.
丹皮酚的药理作用及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皮酚既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简述了丹皮酚的药理作用及其主要的人工合成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农药》2021,60(7):475-477,495
[目的]发现高除草活性化合物。[方法]通过亚结构拼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芳氧苯氧丙酸酰胺类化合物。[结果]生测数据显示,大多数化合物在15 g a.i./hm~2剂量下对稗草的防效大于80%,其中化合物1a和1b防效大于95%。[结论]设计合成的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活性。构效关系显示,随着氮氧杂环上碳原子个数的增加,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丹皮酚磺酸钠制备的收率,并提供一种新的精制方法。方法:以氯磺酸做磺化试剂,乙酸乙酯做溶剂,60~C/~应1h,与氯化钠成盐后,经活性炭脱色,乙醇精制,得到高纯度的丹皮酚磺酸钠。结果:合成了有关物质、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均合格的丹皮酚磺酸钠,三步综合收率不低于60%。结论:该工艺路线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丹皮酚为原料,利用其2位羟基与二溴烷烃反应得到中间体丹皮酚溴代烷基醚(2a~2e),再将化合物2a~2e与硝酸银反应得到丹皮酚硝氧烷基醚类衍生物3a~3e.化合物3a~3e的结构经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a~3e对二磷酸腺苷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康太  李慧英 《农药译丛》1998,20(1):23-29,45
  相似文献   

10.
丹皮酚乙酸哌嗪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丹皮酚乙酸哌嗪并优化其合成工艺。方法:以丹皮酚溴乙酸为原料,合成中间体丹皮酚乙酸,再与哌嗪成盐,得到目标产物丹皮酚乙酸哌嗪。结果与结论:设计合成了丹皮酚乙酸哌嗪盐,产物的化学结构经IR、MS等确定。  相似文献   

11.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衍生物是一类高效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近年来在苯氧羧酸的苯环对位引入杂环基开发了一系列高活性的品种,如Hoechst公司开发的噻唑禾草灵和曙唑禾草灵、Dow公司开发的吡氟氯禾灵甲酯。文献报道合成这类化合物的方法是首先合成卤索取代的杂环,然后与苯氧羧酸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吡唑[3,4-d]并嘧啶-4-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我们通过新方法已合成了一系列含吡唑[3,4-d]并嘧啶-4-酮的芳氧苯氧乙酸酯类衍生物,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丹皮酚的合成过程中,原料间苯二酚、中间产物2,4-二羟基苯乙酮及主产物丹皮酚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通过抑菌活性的变化来推测影响抑菌活性的主要官能团.结果表明:0.5g·L-1的2,4-二羟基苯乙酮对11种真菌的抑菌率大于或等于同浓度丹皮酚的抑菌率,两者均远远大于同浓度间苯二酚的抑菌率.由此可推测,酚类分子中乙酰基的引入对抑菌活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酚羟基的甲基化的作用却并不显著.该结论对寻求具有更高抑菌活性的酚类衍生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丹皮酚(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Ⅰ)为原料,与水合肼反应得到中间体丹皮酚腙(Ⅱ),然后Ⅱ分别与各种取代苯甲醛反应合成了9个N-苄叉丹皮酚腙(Ⅲa~Ⅲi),产率为50.5%~91.9%。利用FTIR、1HNMR、13CNMR、LC-MS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探索了Ⅱ和Ⅲ的合成条件、测定了Ⅲa~Ⅲi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N-(4-氟苄叉基)丹皮酚腙(Ⅲ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 mg/L,化合物N-(2-氟苄叉基)丹皮酚腙(Ⅲb)对大肠杆菌的MIC为8 mg/L,与阳性对照药利福平抗菌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付金广 《山东化工》2014,(4):125-126
优化丹皮酚的合成方法,以间苯二酚为原料,通过酰基化,聚乙二醇4000为相转移催化剂与碳酸二甲酯甲基化得到的丹皮酚,收率由文献的68.3%提高到85.3%。该合成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易得,且用无毒的碳酸二甲酯代替剧毒的硫酸二甲酯,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以丹皮酚为起始原料,以体积分数为95%乙醇水溶液为溶剂,与多聚甲醛和有机胺经Mannich反应得到得到丹皮酚曼尼希碱衍生物2a~2e。目标化合物2a~2e经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证。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目标化合物2a~2e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collagen)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6.
JSW002、JSW021是以芳氧苯氧丙酸类和氰基丙烯酸酯类拼接而成的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针对这两种化合物进行了室内除草活性筛选和作物安全性评价试验,表明JSW002、JSW021对禾本科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大豆、油菜等作物安全,在低剂量情况下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略逊于同剂量下对照药剂精喹禾灵。  相似文献   

17.
以麝香草酚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7个麝香草酚衍生物,其结构经IR、1 H NMR和MS确证。初步的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5种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琥珀酰麝香草酚(1a)和甘氨酰麝香草酚酯(2e)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丹皮酚与甘氨酸为原料制备含席夫碱结构的丹皮酚中间体,利用其羧基与不同碳数的二溴烷烃反应得到相应的丹皮酚亚胺基乙酸溴代烷基酯衍生物3a~3e,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丹皮酚硝酸酯衍生物4a~4e。化合物4a~4e的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证。对合成的丹皮酚硝酸酯类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及体内调血脂作用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a~4e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及较强的体内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旭东  唐辉  代友彪  张欢  陈欢 《广州化工》2011,39(19):43-45
以色氨酸甲酯盐酸盐、醋酸棉酚、NaOH和95%的乙醇为起始原料,经中和、希夫碱反应,合成了光学活性棉酚衍生物并对其工艺进行改进。异构体分离得到光学活性棉酚衍生物,其结构和旋光性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NMR)、圆二色光谱(CD)和旋光仪进行了鉴定,收率为100%,含量为98%。目标产物合成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合于放大生产,为棉酚衍生物的合理利用打下了良好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3/5(3,5)-(二)硝基/氯丹皮酚酰腙类化合物和3/5(3,5)-(二)硝基丹皮酚腙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杀虫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开发基于丹皮酚的绿色杀虫剂,在1 mg/mL质量浓度下,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分别测定了21个3/5(3,5)-(二)硝基/氯丹皮酚酰腙类化合物(1~21)和18个3/5(3,5)-(二)硝基丹皮酚腙类化合物(22~39)对三龄前期草地贪夜蛾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共计39个目标化合物中5个化合物(12、13、30、32和34)表现出最好的杀虫活性,其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5.0%、71.4%、71.7%、71.4%和70.4%,显著高于阳性对照川楝素(50.0%),特别是化合物12,表现出显著的杀虫活性,其最终校正死亡率达75.0%;整体而言,丹皮酚腙类化合物杀虫活性优于丹皮酚酰腙类化合物;在丹皮酚C-3、C-5位引入硝基或氯原子,在其羰基位引入席夫碱(即酰腙和腙),均能提高丹皮酚类衍生物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