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安徽全椒金矿矿石金的嵌布粒度极细,属于典型的类卡林型金矿。对该矿石采用单一浮选工艺,金回收率仅为10.40%;采用全泥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仅为23.55%;采用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仅为37.43%。根据矿石性质,对原矿进行了酸浸预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盐酸酸浸后,再进行焙烧—氰化浸出,金浸出率可达到82.03%;酸浸液采用硫酸进行盐酸再生,可获得高品质的氢氧化镁、二水石膏和盐酸,综合回收了矿石中的钙、镁矿物。酸浸预处理可大幅改善提金效率,对中国类卡林型金矿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难选金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金品位为3.51×10-6 ,SiO2 含量高达71.88%,有害元素为碳和硫。其中,有机碳含量高达2.51%,严重阻碍了后续浸出过程的进行。XRD和金物相分析可知,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及硫化矿,硫化矿以黄铁矿为主。金主要以微细粒浸染或包裹于石英、硅酸盐、硫化矿及碳酸盐矿物中。针对该难选金矿石的性质,采用非氰化药剂TL直接浸出时,浸出率较低。采用了微波预处理边磨边浸非氰化工艺,研究了微波焙烧时间、微波焙烧温度、浸出剂TL的用量、液固比及磨浸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微波焙烧温度为650 ℃、微波焙烧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当非氰化浸出剂用量为6 kg/t、液固比为4∶1、磨浸时间为6 h时,可获得71.64%的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某含砷含碳微细粒嵌布难处理金矿石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根据矿石性质试验采用了原矿细磨后直接氰化浸出,浮选预处理后尾渣氰化浸出,氧化焙烧预处理后烧渣氰化浸出工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焙烧-烧渣氰化浸出工艺可获得83.45%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4.
难处理金矿二次包裹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难处理高砷金精矿回转窑、沸腾炉两段焙烧、氰化提金工业试验,金浸出率只有80%左右,氰化尾渣含金高达20g.t-1。对回砖窑焙烧矿分粒级后进行二次焙烧和氰化,结果表明金浸出率与焙烧矿的团聚粒度密切相关,直径大于5mm的粗颗粒焙烧矿浸出率达到90%,小于5mm焙烧矿浸出率只有72%。细分粒级研究表明,粒度越小,金浸出率越低。氰化渣金物相分析表明,未浸出的金主要是氧化铁包裹金。电子显微镜形貌研究表明,较细回砖窑焙烧矿存在严重的过烧,氧化铁包裹金主要发生在细团聚颗粒矿物上。回砖窑补热方式不合理是造成过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含砷、锑难处理金精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某含砷、锑金精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42.79%,采用常规焙烧—氰化工艺金浸出率仅48.22%,而采用碱浸—两段焙烧—磨矿—氰化工艺金浸出率达到了86.3%。同时锑脱除率达到了96.6%,也可作为产品外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碳质微细粒金矿石高碳、低硫、金嵌布粒度微细等性质,进行了原矿全泥氰化浸出、强化浸金、预处理—氰化炭浸、单一浮选及浮选—焙烧—氰化炭浸等选冶工艺探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浮选碳—高碳含金产品焙烧—焙砂与浮尾合并氰化炭浸工艺可获得较好试验效果,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金浸出率达80%以上;有机碳烧失量越大,金浸出率越高,说明碳质对金的浸出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7.
对沸腾焙烧预氧化处理含砷金精矿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焙烧气氛、焙烧预处理剂等因素对焙砂表面形貌、金银浸出率及氰化尾渣中金银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砷难处理金精矿在富氧焙烧气氛下所得焙砂表面出现气孔较为均匀的形貌;对氰原(氰化原料,酸浸渣)与氰化尾渣中金银进行化学物相分析发现,硅酸盐包裹是影响金银氰化浸出的主要因素。富氧焙烧气氛下,采用NaOH︰Na2CO3=1︰2复合添加剂所得氰原中硅酸盐包裹金银占比明显下降,焙烧效果大幅改善,金、银浸出率分别提高7.27与1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某高砷、高碳、贫硫、微细粒难浸型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仅为42%左右。采用"生物预氧化—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达到96.3%,采用"中温中压预氧化—三段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达到99.66%。并对生物氧化、热压氧化、焙烧氧化3种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热压氧化、焙烧氧化相比较,细菌氧化工艺投资少、成本低,且金、银回收指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9.
高起方  段胜红 《黄金》2021,42(3):68-71
以某含金银铜复杂硫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沸腾炉焙烧—酸浸—氰化浸出联合流程研究,考察了焙烧、烧渣除杂及金、银浸出等作业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沸腾炉焙烧—酸浸—氰化浸出联合流程,可综合回收各有价元素;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焙烧硫回收率97.57%,酸浸铜浸出率66.45%、硫浸出率88.28%、砷浸出率50.70%,氰化浸出金...  相似文献   

10.
添加亚硫酸钠焙烧-氰化提高金、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光  任文生 《黄金》2006,27(2):33-35
进行了添加亚硫酸钠焙烧—氰化浸出金、银的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样中加入1%~3%亚硫酸钠进行焙烧。可使焙烧一氰化工艺金、银的浸出率分别提高2%和2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黄埠岭金矿床是招莱金矿带内典型的脉型金矿床之一。研究表明,该矿床矿石中金主要是以显微可见的金银系列矿物,呈裂隙金、包裹金和粒间金产于黄铁矿、石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和硫盐矿物等之中。金矿物主要富集在早期金矿化的二、三成矿阶段和晚期硫盐矿物富集阶段。这一特征与区域招莱金矿带内其他金矿床相比较,该矿床具有晚期金与硫盐矿物共生富集特征,证明该矿床存在两期金矿化。  相似文献   

12.
东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北, 赋存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晚印支期碱长花岗岩和中燕山晚期细粒碱长花岗岩脉强硅化蚀变带中。矿石为强硅化贫硫化物金-银矿石。矿体矿石矿物成份简单, 金属矿物含量低, 总量只占2.8%,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少量的毒砂、闪锌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少量的长石、高岭土、绿泥石、绢云母等。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 以粒间金为主, 裂隙金次之, 包裹金少量, 粒度为中-微细粒为主。  相似文献   

13.
马蹄沟金矿床为一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能谱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该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金主要为自然金,部分为银金矿,成色变化大(650.9~894.7);嵌布状态以硫化物包裹金为主,裂隙金、粒间金较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石英、毒砂;金矿物粒度多为显微金,个别为细粒金。对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为探讨矿床成因及选矿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天水柴家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李子园-吊把子金矿带上,赋存于柴家庄二长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丹凤群地层中,严格受北东向及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区已发现金矿带4条,金矿体11个,具中型矿床规模。矿石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次为构造蚀变岩型。品位较高,矿床平均品位达20.70×10-6。矿床形成经历了火山沉积期、区域变质期、构造热液成矿期及岩浆热液成矿期4个阶段,属沉积变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带南侧的加甘滩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床。为了确定金的载金矿物及其赋存形式,利用显微测试技术对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原生矿石样品进行了详细观察,确定原生浸染状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但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BSE)图像观察中均未发现自然金包裹体,故确定金在载金矿物中的赋存形式为次显微不可见金。  相似文献   

16.
黔东同古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攀  叶俊  余大龙 《黄金》2005,26(10):7-10
黔东同古金矿床产于元古界下江群浅变质岩系中,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划分为层间脉型、破碎带型和网脉型3种类型,矿石贫硫化物。通过对同古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成分、氢氧同位素及包裹体CO2的碳同位素特征研究分析,认为同古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富含CO2的弱酸、弱还原混合地热流体。  相似文献   

17.
甘肃拾金坡金矿床矿石及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拾金坡金矿床矿石属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以原生矿为主。通过对该矿床矿石特征的分析,并对金矿物的组成、形态、粒度、赋存形态及成色等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这些为选择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萑香洼金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主要的蚀变类型有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其中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自中心向外划分出3个蚀变矿物组合带,其中矿化蚀变岩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蚀变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石英-钾长石-黄铁矿阶段是主成矿阶段。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流体-岩石反应,造成Au、Ag、As、Sb等成矿元素含量增加和金的富集。流体-岩石反应引发的围岩蚀变是造成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马连金矿床位于佳木斯隆起北部,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黑龙江群中,并受NNE向断裂构造控制.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学特征,并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对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综合分析认为,马连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伴生元素特征研究是金矿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间接找矿的重要手段,也是金矿床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庞家河金矿为主,对庞家河-左家庄地区诸金矿床(点)伴生元素特征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并阐述其意义,从而对该地区金矿床成因研究、金矿找矿勘探及矿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