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系统,是大清河水系中游缓洪、滞沥的大型平原洼淀,要承接大清河水系南支各河及北支白沟引河等河流洪沥水.控制流域面积达3.1万km2,淀面面积约366km2,淀内纯水村39个,半水村89个.白洋淀内及蓄滞洪区共有人口38.23万人,耕地46.99万亩. 1.白洋淀生态补水情况 历史上的白洋淀曾是一个水域广阔,水质良好,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贝等多种水生动物的常年积水浅水淀泊,素有“北国江南”之称,“华北明珠”之誉。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当前水量供需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白洋淀如今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白洋淀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人手来研究,然后分析白洋淀的入淀量,得出跨流域调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华北平原著名的淡水浅湖型湿地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之美誉。但是近年来,受入淀水量锐减和水域污染严重等因素影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生命受到巨大威胁。笔者分析认为,白洋淀对维持流域防洪保安和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流域、跨流域调水的白洋淀水量供给保障系统和白洋淀水污染防治体系,使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始终保持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入淀水量锐减和水域污染严重等因素影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生命受到巨大威胁。分析认为白洋淀对维持流域防洪保安和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流域、跨流域调水的白洋淀水量供给保障系统和白洋淀水污染防治体系,使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始终保持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5.
受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影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逐步退化。近年来,虽凭借应急调水,多次避免了干淀危机,但长期的资源性缺水,使淀区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实施,为解决白洋淀生态缺水问题带来了机遇。通过在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与水资源调度原则的基础上,对利用南水北调水补充白洋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江水补淀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造成多次干淀现象。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组织多次本流域调水和外流域调水,以缓解白洋淀供水不足的问题。通过对白洋淀供水水源与耗水量分析,为保护和恢复白洋淀生态环境,跨流域调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通水后,将能实现引江水补淀,从根本上解决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7.
保持白洋淀的水生态,对于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白洋淀的反复干淀,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关注,要求水利部门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建立保持白洋淀水生态的长效机制。2006—2009年从黄河调水保证了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水资源管理概况,分析了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以流域管理为主、其他涉水部门配合为辅,公众广泛参与决策、涉水事务民主协商的新型水资源管理体制,以促进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湿地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白洋淀湿地1956~2000年的降雨、蒸发、入淀水量、出淀水量和水位数据,研究了降雨与蒸发的变化规律、入淀水量与流域降雨量的关系、水位变化趋势等,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水文变化情势,阐明了湿地水资源退化的内因是上游入淀径流减少,提出为了维持湿地的生态平衡,缓解干淀危机,必须进行人工调水。  相似文献   

10.
刘国强  张英骏  冯书仓  史洪飞 《河北水利》2011,(11):39+44-39,44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承接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九河来水.是海河流域重要的蓄滞洪区。进入21世纪后.白洋淀长期干淀.旅游业和淀内人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000~2003年,河北省政府组织从上游安各庄水库、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为白洋淀先后补水10次.入淀水量合计达4.088亿m3.2004年春.从南运河水系的岳城水库为白洋淀...  相似文献   

11.
水文连通性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湿地接收生态补水呈现出水量大、历时长和补水路径多的特点.为分析植被分布、风场和生态补水影响下白洋淀水动力变化与水文连通特性,将白洋淀湿地划分为植被与非植被区,采用三维水动力模型和地统计学连通性函数为分析方法,以不同水深阈值的最大连通距离表征湿地水文连通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白洋淀水位为7.47m,达到自1998年以来最高水位。 随着第二次“引黄济淀”工程顺利结束,加之今年白洋淀地区雨量较多,截至目前,白洋淀总水量达到1.494亿m^2,水域面积也由引水前的45km^2扩大为145km^2,水位达到7.47m,为10年来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气候变化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5年-2010年白洋淀地区气象数据及生态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期为白洋淀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近56年来,白洋淀地区的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在2007年达到最高值,而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996年以后的降水量均低于56年的平均降水量。白洋淀地区降水量和年最高水位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平均气温和水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则相反。水位、水域面积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了白洋淀水质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4.
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利用现有河渠,把漳卫、子牙、大清3条东西流向、中、上游互不相干的河道串联起来,通过科学调度,使干涸的白洋淀恢复了原有功能,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生态意义重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白洋淀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发了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WEP-L模型是对流域水循环过程与能量循环过程的综合模拟,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对白洋淀流域1956 } 2000年的径流模拟计算表明:主要水文站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在0. 8以上,可以用于白洋淀流域的水文循环分析。  相似文献   

16.
明确水鸟生境分布和变化,对于维持湿地水鸟物种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白洋淀丰富多样的生境条件为水鸟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条件。2017年以来,白洋淀生态补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质由劣V类提升到全面Ⅲ类,水位稳定保持在7 m左右,淀区面积由171 km2恢复至275 km2左右,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水鸟多样性和数量持续增加。但白洋淀地形复杂,生境影响因素众多,不同补水条件下水鸟生境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还缺乏定量研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生境适宜性指数(HSI)评价模型,量化分析了不同补水条件下白洋淀4—8月鹭类生境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位和鹭类适宜生境面积密切相关。4月份,鹭类中、高适宜生境面积随水位呈单峰型变化,在水位为7.21 m时达到最大,约为79.76 km2;5—8月份,鹭类中、高适宜生境面积随水位降低而增大,当水位低于6.33 m时随水位降低而逐渐减少。补水入淀位置是影响鹭类适宜生境时空格局的主要原因。单一入淀口补水,如由小白河、白沟引河分别补水,对淀区北部烧车淀生境适宜性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季.保定市降水较少,白洋淀水位急剧下降.截至6月8日。淀水位已降至6.78m。依此趋势月底水位将降至干淀水位6.50m以下。为此,保定市立即启动由安各庄水库向白洋淀应急补水方案。6月10日10时,安各庄水库正式提闸放水.输水线路为安各庄水库-中易水-南拒马河-白沟引河-白洋淀,全程87.7km,计划放水6000万m3.人淀约3000万m3.预计7月5日补水结束。补水后,淀水位可升至6.80m,将使自洋淀缺水局面得到一定缓解。  相似文献   

18.
郭杰 《河北水利》2011,(11):29-29
“华北明珠”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在河北平原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83年到1988年.白洋淀曾连续5年干淀。使淀内水生态系统遭受了毁灭性破坏。近10年来.全省降雨量也持续偏少.致使太行山区、白洋淀上游的大中型水库蓄水不足.白洋淀补水无源。实施多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一引黄补淀工程解决了白洋淀...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农业高产区域,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近几十年来,白洋淀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在1974年-2007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以平均每年0.51m的速率下降,1980年以后下降速率明显加速,在2000年-2007年年均下降速率达到了0.99m。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严重,且用水高峰期遭遇枯水期,尤其体现在1980年以后年降水偏枯.同时社会经济用水量维持在高峰阶段。低效的农业用水模式及地下水超采已经严重制约了白洋淀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流域降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白洋淀流域6个雨量站1959年-2009年日降水量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运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对该流域降水特性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内,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且主要由年降水日数显著下降引起;年内各月降水量的不均匀程度呈减小趋势;不同量级降水频率波动较小,但呈现小强度降水比例增加、较大强度降水比例减少的结构变化;暴雨雨量和暴雨强度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降水潜力下降;年降水量存在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16a变化为主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