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联合作战,重在联合,关键在指挥,为此,从创新指挥理论、变革指挥体制、培养指挥人才、强化指挥训练、发展指挥手段等5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我军联合作战指挥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2021年,在多域战、联合作战概念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指挥控制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国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和演示试验,开发和测试多域作战和联合指挥控制能力。综述并分析了2021年世界精确制导武器指挥控制技术的发展,重点阐述了指挥控制概念的实现及军事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技术、5G技术等新兴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未来指挥控制技术将朝着更具弹性、更灵活、更高效和专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指挥决策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为基础,结合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分析了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流程,采用UML对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流程中的信息传递情况进行了描述,建立了装备保障指挥决策信息流静态和动态模型,可以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模型库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舒振  马建威  罗雪山 《兵工自动化》2010,29(5):60-63,66
针对传统的指挥控制系统已无法满足联合作战的需求现状,给出了军事信息服务的概念,建立军事服务QoS指标模型,详细分析了各QoS的属性及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军事信息服务QoS监控及选择模型,并对基于QoS的军事信息服务选择流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及时感知军事信息服务QoS数据的变化情况,为准确获取最优军事信息服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刘婧婷  郭继坤  邵芳 《兵工学报》2021,42(2):408-421
信息系统是战区联合作战后勤与装备保障指挥要素整体联动、效能体系释放的“神经系统”。基于全军军事信息系统依托的“网-云-端”结构理论,结合最新发布的统一体系结构框架方法原理,遴选出符合我军战区联合作战后勤与装备保障指挥信息系统构建需求的具体领域模型,并设计开发流程,而后在统一体系结构框架提供元模型基础上进一步 “裁剪+修改+融合” 建立符合我军信息系统基本数据要素需求的统一认知元模型。以元模型为约束,深入剖析后勤与装备保障指挥信息系统能力、功能、结构、服务、安防5个重点建设角度的理论交互机理,完成模型集成构建。根据战区联合作战想定案例情况,采用对象Petri方法对指挥信息系统动态模型进行执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集成设计结构合理、过程逻辑正确,可以满足指挥信息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航天军事信息系统是太空作战指挥的关键所在,其发展和研究至关重要.根据航天军事信息系统的系统组成,分析系统功能和系统信息流程,研究系统在卫星对地信息有效载荷、星间与星地高速率通信及链路、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及防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最后,结合航天军事信息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以及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我国国情和网络化趋势,给出我国航天军事信息系统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未来作战向着智能化、协同联合作战趋势发展,呈现出典型复杂特征。运用美国国防部体系架构框架方法,对有人与无人联合作战模式下的装备体系结构进行多视图建模,进一步基于观察-调整-决策-行动作战环模型对装备体系结构进行效能仿真与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建模与评估方法较好地反映了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抗的本质,为进一步优化装备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依据;该建模与评估方法可以为联合作战指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提供定量的理论支持和信息链路导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的指挥控制架构难以满足联合全域作战的要求,以及为解决信息不互通问题,美国国防部倾力打造新型联合作战指挥方式,即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分析了JADC2的核心能力开发和关键技术应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JADC2与太空的融合发展,JADC2可依托卫星互联,实现“从传感器到射手”的作战能力构想。随着太空能力的发展布局,JADC2可将各类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平台、指挥控制平台、打击平台和作战管理平台连接起来,形成全平台同步决策优势和全流程敏捷响应优势,将为未来美军实施联合作战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9.
联合作战体制的确立给中段反导体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中段反导作战指挥时效性因素是优化指挥流程、提升体系整体能力的基础。从联合作战下中段反导作战指挥流程分析入手,从信息因素、系统因素和体制因素三方面展开分析,构建了中段反导作战指挥时效性影响因素集,并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俄陆军作战力量结构转型后,强化了军、师(集团军)担任战役战术指挥机构的专业性,增强了履行联合作战地面部队司令部的能力,甚至可转变为联合部队司令部,面向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指挥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美陆军结构转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军、师司令部脱离了传统上与所属战斗部队的隶属关系,成为专业的指挥机构,能更为灵活地适应不同规模联合作战对作战力量指挥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初级指挥员素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初级指挥员素质评估,以思想道德水平、身体素质、军事专业知识、军事基础知识、组织指挥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管理部队能力、高科技知识、计算机水平9项指标进行评判.并利用BP算法得到输出与样本均值之间的关系图,从系统输出值的归属区间判断初级指挥员素质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陆军合成部队如何进行战斗部署的问题,构建一种陆军合成部队战斗部署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将兵力部署、火力分配和兵力展开这 3 个方面作为评估对象,建立了数学模型来评估战斗部署方案,利用军事运筹学理论,从战斗部署 3 个方面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例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精确性,可为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兵棋推演技术在实战模拟检验中具有凸显的高效性和可靠性,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科学技术 军事化应用对战争影响的角度分析智能化战争主要特性,从计算机兵棋推演的主要技术入手,总结计算机兵棋推演 在作战模拟推演中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计算机兵棋发展建设在军事智能化发展趋势下的思考。结果表明,该 研究对深入研究战争发展的科学性、提升指战员指挥决策合理性、掌握战争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战场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的问题,建立基于灰色局势决策法的炮兵火力方案优选模型。该模型运用灰色理论,客观全面地反映每个火力方案在每个对策下的特征,并对各火力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为炮兵指挥员选择火力方案提供了一种高效、科学的辅助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程兵部(分)队工程保障任务分配中工程作业装备能力特征和任务需求有效匹配的问题,建立工程装备/任务能力属性集合,提出基于多能力属性匹配的任务分配方法。根据工程保障任务特点分解能力属性需求,分析工程装备作业能力,给出工程装备能力优先分配算法,优选出作业时间最短的工程装备集合,以构筑急造军路为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工程装备和任务能力属性的匹配度,为指挥人员精准、高效地制定工程保障计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炮兵火力毁伤实时评估模型方法存在的缺点,提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进行评估。对炮兵火力毁伤实时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利用偏好锥模型加入指挥人员对各指标的偏好信息。从非有效单元对有效面投影的角度分析火力毁伤效率不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向,并以某部20次炮兵火力毁伤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给出科学、明确、可靠的量化评估结果,避免一般评估方法主观因素过多的缺点,对指挥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吕宏  白桦  武昊鹏 《兵工学报》2007,28(4):477-480
武器装备制造成本是军事部门对装备建设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如何在满足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指标的同时,合理有效地估算制造成本,是武器装备决策和研制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数法是较为有用的新型武器系统制造成本估算方法。该文应用回归分析和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建立参数方程,解决武器系统制造成本估算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军用计算机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我国军事信息化水平,对国外军用计算机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新概念进行介绍,主要包括:高速以太网(GigabitEthernet,GbE)、高速串行口(Serial RapidlO,SRIO)、PCIe总线(PCIExpress,PCIe)以及光纤通道,6-线(FiberChannel)等军用新标准。同时,介绍了加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板卡在军用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关于发展新型军用计算机系统的建议,为我国军用计算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庆贵 《兵工自动化》2021,40(7):21-23,52
为提升军用航空发动机管理水平,提出某型军用航空发动机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依据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使用和保障需求,基于发动机大数据管理系统的构成,采用大容量主服务器加备份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存储,利用PHP(pre hypertext preprocessor)技术开发某型军用航空发动机大数据管理系统.结果表明:该研究对提高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同时对其他装备的大数据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秉良  王显会  张云  何建清 《兵工学报》2016,37(10):1902-1914
底部防护对提高军用车辆的战场生存性和形成有效的乘员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军用车辆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综述了军用车辆底部防护技术研究、基于数字仿真的防护能力分析与结构优化、车辆底部防护能力评价、防护策略及其应用、主要车辆底部防护技术措施及能力现状。阐述了 “V”形底部结构、基于新型材料的平板形底部结构、车辆内部结构及乘员约束系统等车辆底部防护技术措施;论述了数字仿真技术在车辆底部防护能力分析及底部结构优化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情况;分析了爆炸冲击对车辆内部乘员的影响及车辆底部防护能力试验评价研究现状;归纳了局部简易防护、局部加装防护组件、专用防护车身加组件和整体综合防护解决方案等车辆底部防护策略;统计了现有主要防护型车辆底部防护技术措施及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军用车辆底部防护技术研究重点,并对不同类型车辆底部防护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