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重庆钢研》2007,(1):F0002
M42钢是一种硬度高,红硬性好,耐磨的含钴超硬高速工具钢,主要用于制作各种性能的切削工具,在制作拉刀、铣刀、滚齿刀等高性能工具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用量不断扩大。我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对M42钢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合理控制,采用了电渣重熔工艺以及适宜的热加工工艺,生产出M42钢的优质锻材和轧材,钢材的常温淬回火硬度达到HRC69.5,经过航空航天部门的多家工厂多年使用,反映优良,获得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
M42钢是一种硬度高,红硬性好,耐磨的含钻超硬高速工具钢,主要用于制作各种性能的切削工具,在制作拉刀、铣刀、滚齿刀等高性能工具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用量不断扩大。我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对M42钢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合理控制,采用了电渣重熔工艺以及适宜的热加工工艺,生产出M42钢的优质锻材和轧材,钢材的常温淬回火硬度达到HRC69.5,经过航空航天部门的多家工厂多年使用,反映优良,获得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李惠  王然  尤晓东  张贝贝  张巍 《河北冶金》2023,(9):42-45+82
针对精冲领域高端冲头依赖进口的现状,河冶科技在冲头用M42高速钢的基础上,围绕成分、组织、制备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出了性能更好、寿命更长的冲头专用钢。从影响冲头使用寿命的材料颗粒度、不均匀度、硬度以及热处理等因素中明确了关键指标,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及控制。结合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对其进行热力学计算,得到了M42钢转变过程中的主要组成相及其溶解温度,Ac1和Ac3计算结果分别为834℃和852℃。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分析了冲头专用钢M42的组织,特别是碳化物的尺寸和分布;研究了退火态和热处理态中第二相的析出规律,并评价了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加工变形和退火后,冲头用钢M42中碳化物均匀细小,淬火温度在1 160~1 180℃时晶粒度控制在9~10级,530~570℃回火后具备优异的强度和韧性。经过合理的热处理,硬度达到66.5~67.5 HRC,无缺口摆锤冲击试验测得的冲击韧性>15 J,满足冲头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重庆钢研》2006,(1):F0004
M42钢是一种硬度高.红硬性好.耐磨的含钴超硬高速工具钢.主要用于制作各种性能的切削工其.在制作拉刀、铣刀、滚齿刀等高性能工具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用量不断扩大。我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对M42钢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合理控制.采用了电渣重熔工艺以及适宜的热加工工艺.生产出M42钢的优质锻材和轧材,  相似文献   

5.
《重庆钢研》2004,(1):F0002
M42钢是一种硬度高,红硬性好,耐磨的含钴超硬高速工具钢,主要用于制作各种性能的切削工具,在制作拉刀、铣刀、滚齿刀等高性能工具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用量不断扩大。我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对M42钢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合理控制.采用了电渣重熔工艺以及适宜的热加上上艺,生产出M42铜的优质锻材和轧材,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新型无钴易磨削超硬高速钢G105钢的性能,并对钴对高谴钢的一些性能的影响作了探讨。以代替含钴超硬高速钢为目标,新钢种的设计采用了提高钨当量及合理的钨钼配比以达到最大的二次硬化和热稳定性。经过1220℃淬火和580℃三次回火,G105钢的回火硬度达到HRC68.6,600℃,4 ×1 h红硬性达到HRC67.1,与M42钢相比,G105钢的高温硬度和抗弯强度与M42相当,冲击韧性较好,切削性能亦不亚于M42钢。实验结果表明:钴加入高速钢中明显提高回火硬度,并使回火硬化峰温度下降,但钴并不提高高碳钼系高速钢600℃以上的红硬性和高温硬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新型热作模具钢4Cr5Mo2V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H13钢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经1030℃淬火,4Cr5M02V钢硬度可达到57.7HRC,晶粒度达到9级;经1030℃淬火,600℃回火两次后该钢保持与H13钢硬度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工模具钢5Cr8MoVSi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模具钢5Cr8MoVSi(0.55C,8.13Cr,1.38Mo,0.45V,0.72Si)经840℃退火硬度为HB218,钢中碳化物以M23C6为主,并有少量的MC和M7C3。该钢合适的淬火温度为980—1050℃,最高硬度为HRC60—61。随淬火温度升高,淬火马氏体由板条状和针状马氏体组织过渡到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剩余碳化物主要为MC和M7C3,为减少残余奥氏体量,该钢应进行二次或三次回火。  相似文献   

9.
对42CrMo汽车用钢轧态硬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热锯后快速下线、冷床增加保温罩等措施,使该钢缓冷后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避免了产生硬度较高的贝氏体转变,满足了用户对该钢硬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碳化物堆积对钨钼系高速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速钢W6Mo5Cr4V2(M2)和W9Mo3Cr4V(W9)中的碳化物堆积程度对钢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中碳化物堆积程度的增加,M2和W9钢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增加,冲击韧性、抗弯强度和冷拔性能降低;碳化物堆积程度对高速钢淬回火硬度和红硬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P20塑料模具钢的组织对抛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宗昌  于键  郝少祥 《特殊钢》2004,25(5):19-21
测试和研究了P20塑料模具钢900℃淬火马氏体和900℃加热450℃等温淬火粒状贝氏体在400~700℃回火的托氏体组织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P20钢回火后的硬度越高,粗糙度越低,抛光性能越好;马氏体回火组织较粒状贝氏体回火组织细小,具有良好的抛光性能;当P20模具钢的硬度HRC为32~38时,钢的抛光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
热轧中、高碳窄带钢硬度偏高,不利于冷轧加工。通过对该产品大量硬度测试和数据采集,分析硬度偏高的原因,提出了热轧后温降速度影响中、高碳窄带钢硬度的观点。采取针对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热轧中、,主碳带钢的硬度。  相似文献   

13.
以废钢粉取代普通钢粉制备铁基粉末冶金制品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通过测定其密度、硬度与弯曲强度,重点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铁基粉末冶金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不超过1180℃时,试样的密度、硬度随着烧结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加。试验最佳烧结温度为1170℃,此时试样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724.15M Pa,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弯曲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石油储罐用08MnNiVR钢板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扫描电镜等设备,研究了不同开冷温度和不同终冷温度对610MPa级08MnNiVR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开冷温度和终冷温度的变化,钢板组织中M/A和铁素体组织数量和形态都有相应变化。随着开冷温度升高,维氏硬度逐渐增加;随着终冷温度降低,维氏硬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室热处理,模拟了对齿轮钢20CrMnTiH的等温正火处理,分析了等温正火温度对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620oC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等温正火温度的降低,齿轮钢20CrMnTiH的珠光体团尺寸以及渗碳体片层间距减小、硬度升高,且在500~560oC的温度区间内等温正火,可以获得理想的切削硬度。  相似文献   

16.
对42Mn刀模用带钢冷弯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带钢硬度偏高和带状组织严重是造成带钢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42Mn带钢的生产工艺,有效地改善了带钢冷弯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 AMS 6308钢硬度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退火温度,马氏体板条内位错密度降低,M6 C 的尺寸逐渐增加,硬度下降,但在750℃以上退火,进入二相区,空冷后产生二次马氏体,硬度回升。延长退火时间,马氏体板条回复逐渐充分,硬度开始下降较快,16 h后组织变化不明显,M6 C 的含量变化不大,硬度变化也不大。退火软化程度主要受板条内位错密度的下降以及M6 C 的粗化控制。推荐退火温度选择700~720℃,退火时间不低于16 h,720℃退火软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乔桂英  肖福仁 《特殊钢》2000,30(1):16-18
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激光重熔对50CrMoV钢脉冲放电强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重熔可使放电表面强化层的硬度进一步提高。硬度提高的原因是激光超细化组织及高密度位错和一定量的碳化物所致。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表面硬度对弯管产品性能的重要性,通过采用里氏硬度仪和维氏硬度计对弯管进行试样检测和产品表面检测,比对发现里氏硬度仪自带硬度转换软件造成硬度转换值差异较大,不适宜直接用于评价弯管产品硬度性能;并分析探究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正确地测量弯管表面硬度和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铬对高速车轮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量铬对高速车轮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微量的铬,可以细化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在保持韧塑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显著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从而提高车轮钢的耐磨性和抗剥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