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机舱水雾灭火相似模型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型3000吨级船舶机舱为原型,根据对船舶机舱火灾蔓延规律的相似理论分析,建立了小尺度船舶火灾模拟实验舱的相似物理模型;确定了船舶机舱细水雾模拟的相似准则关系,并建立了模拟机舱细水雾灭火系统相似物理模型;依据IMO相关细水雾灭火系统有效性评估的实验场景设置和相似模型设计,采用FDS(4.0)对模拟实验舱内细水雾灭火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忽略热辐射作用的条件下,对细水雾灭火系统采用相似理论分析,并建立的相似缩比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原型舱室细水雾灭火过程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根据微波对流干燥法的特点,建立多孔物料微波对流干燥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方程式的无因次化处理,结合多孔物料微波对流干燥过程中各准数的作用,进行模化分析条件,从而找出进行模化实验研究的决定性准数,得出进行微波对流干燥模化实验研究必须遵循的条件①几何条件相似;②微波加热功率相似;③决定性准数相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当凝结蒸气中含有表面添加剂时单根管外的凝结换热。在对圆管外Marangon i凝结换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有凝结液膜的物理模型和基于边界层方程组的数学模型,应用相似理论进行了无量纲变换。计算结果表明,添加添加剂可以诱发界面流动,从而导致了气液界面处的液膜的不稳定,在气体凝结过程中产生了自发的扰动,加强了凝结换热。  相似文献   

4.
模拟多种发动机尾气热源的吸附制冷试验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立了一个模拟多种发动机尾气热源的试验台。通过理论和经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试验台的热流量、出口温度及压力等参数。试验台的热源由燃油燃烧提供,能够模拟出和实际发动机工作时尾气特性(温度、压力、流量)相似的热烟气。模拟的发动机尾气热源和吸附制冷系统相结合,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并使试验的可信度更高。为给定热源条件下设计吸附发生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圆管内膜状凝结换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重力、表面张力梯度引起的Marangoni力以及气液界面剪切力对凝结换热Nusselt数的影响.建立了含有凝结液膜的物理模型和基于边界层方程组的数学模型,应用相似理论进行了无量纲变换.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梯度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不可忽略,梯度越大,液膜越薄,Nu数越大,换热越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尤里卡沥青的燃烧特性研究。通过其在一维火焰炉上实现实际锅炉听运行条件,并利用一维火焰炉的燃烧适应性强 ,试验条件灵活多变的特点,提出了 尤里卡沥青在不曲况下的燃烧特性,并借助有关流动和相似理论,把有关参数移植到 工业设备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尤里卡沥青的燃烧特性研究。通过其在一维火焰炉上实现实际锅炉中的运行条件,并利用一维火焰炉的燃料适应性强,试验条件灵活多变的特点,提出了尤里卡沥青在不同工况下的燃烧特性,并借助有关流动和相似理论,把有关参数移植到工业设备中。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风光互补非碳冶金的实验探索,包括高温熔炼、电解制氢还原铁矿石和水溶液电解制铁三方面实验.风光互补非碳冶金实验装置由4个基本单元构成:发电单元、蓄电单元、控制单元和冶金单元.实验结果表明非碳冶金技术可以获得冶金过程所需的能量和1 600℃以上的高温,也能够提供还原反应用氢和水溶液电解制铁所需的电子.该技术方案可推广用于Ti,Cu,Ni,Al,Mg等金属的提取和冶炼.  相似文献   

9.
梅德庆 《动力工程》2002,22(4):1853-1857
对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系统模化过程的动力特性相似准则关系进行研究,作者根据相似理论,分别采用量纲分析法和方程分析法建立了模型和原型之间的动力特性相似准则关系。依据相似准则关系,设计并建立了某电厂600MW汽轮发电机线-基础系统的1:20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态试验和动力响应试验等动力特性研究工作;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动力特性相似准则关系,推算出该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系统原型的动力特性参数,从而达到了研究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系统动力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小型离心式压气机闭式循环实验台的组成,并在此实验台上进行了压缩氦气和压缩空气闭式循环的实验,针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得到了压气机压缩氦气的特性线,并且利用压缩空气和压缩氦气的对比实验结果,初步分析了同一压气机压缩不同工质的相似现象。  相似文献   

11.
将航空发动机轴向燃料分级技术引入到冶金行业步进加热炉用燃烧器开发,提出了一种工业用的轴向燃料分级燃烧器。根据冶金步进加热炉生产工艺条件,建立了专用于实验测试冶金燃烧器的实验系统,并提出工业燃烧器一般工程实验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方法。通过1∶1比例工业燃烧器原型机实验测试,氮氧化物稳定在50 mg/m3(标准)以内,且炉内温度场分布较为均匀,有利于钢坯表面均匀受热。基于轴向燃料分级技术开发的工业燃烧器各项技术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实验测试得到的数据可以有效地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燃烧精确控制,给工业行业开发先进燃烧器和实验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双卷流燃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喷雾高速摄影试验和多维数值模拟等方面探讨了双卷流燃烧系统促进柴油机喷雾与空气快速、均匀混合的工作机理。同时,在150系列柴油机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双卷流燃烧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油耗,并且适用于高增压下的柴油机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可调进气涡流,可以使发动机经济运行区域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钎焊板式换热器因其高效的节能换热效果被广泛应用在化工、石油、冶金和电力等领域,迄今为止是市场上最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之一。当设备用作蒸发器时,水通道往往会发生结冰现象,又因为其不可拆卸,导致无法获取具体的结冰位置。钎焊板式换热器防冻是当今研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根据国内外文献从换热器结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模型选择和结冰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拟建龙尾洲枢纽是一座以航运为主,兼顾防洪、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低水头航运枢纽工程。坝址上下游各有2个连续弯道,坝址所在顺直段也较短,河道边界条件不利于工程后顺畅泄洪。为优化并论证拟建该枢纽总体布置方案的可行性,采用比尺为1∶80的整体水工物理模型,在水动力验证相似的基础上,对枢纽泄流能力进行试验研究,揭示了典型洪水条件下原设计方案的泄水闸过流分布和流量分配特征,阐明了原方案的不足及相应优化思路,提出了切除边滩的改善措施。通过优化方案试验,验证了泄流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本项目设计及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的试验实施过程中,受到试验场地、试验成本以及试验载荷等条件的制约,大型重载传动装置试验实施难度极大.为了简化试验条件并降低试验成本,以大型重载传动装置的齿轮轴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理论中的量纲分析法推导出齿轮轴最大应力和变形的相似准则.采用KISSsoft和ABAQUS仿真软件对其物理性能的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  相似文献   

16.
流程模拟技术是综合应用过程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发专用软件对流程工业的单元过程、设备及整个流程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描述的技术。这种描述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既可以对过程进行物  相似文献   

17.
介绍在高温冶金特殊条件下进行温度测量的实际经验,包括在有色冶金中对熔池温度的测量和对设备表面温度的测量,较详细地叙述了有关测量方法,并指出,掌握这些方法对有色重金属冶炼的研究和设备完善有重要意义。图5参19  相似文献   

18.
GIBR叠层方片形发射药的燃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具有燃速渐增特性和分层结构的方片状发射药的燃烧特性,提出了该药的燃烧物理模型,以此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形状函数,并对不同外层比例X1、燃速系数比K、药片厚度与宽度之比β条件下相对已燃质量Ψ、相对表面积σ随相对已燃厚度Z的变化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射击试验和中止燃烧试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内外层比例、药型尺寸和燃速系数比,可以有效地控制分层结构片状发射药在不同时期的气体生成速率,而且实际燃烧规律与理论模型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该物理模型基本反映了该种发射药的实际燃烧规律.  相似文献   

19.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控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燃烧过程中,采用吸附剂控制超细颗粒物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采用钛的吸附剂对小龙潭褐煤的燃烧进行调节和控制,滴管炉煤粉燃烧试验测试了在3个温度(850℃、1100℃和1125℃)下,添加剂对超细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影响,并对其形貌和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研究证明这种采用添加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超细颗粒物的生成,并且实验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吸附剂的作用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对X20Cr-Mo-Vl21工艺的一些基础冶金原理用CCT曲线、可锻性和张驰曲线表示出来。按这些知识对管子进行焊接和弯曲可满足德国标准DIN17175。在350~600℃范围内进行低周疲劳试验。而在室温下进行的抗裂试验表明母材、热影响区和焊口的裂缝程度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