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齐苏勒(?-1729年),字笃之,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清代水利专家。曾主持黄河、运河的治理工作,疏浚河道,修筑堤防,下令严禁占地围垦,鼓励种植苇柳,收到良好效果。雍正元年(1723年),齐苏勒担任河道总督。他一上任就上疏阐述自己的治河理念。他认为治河的关键在于事先防御,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假如等河道濒危泛滥后再去治理,只会劳民伤财,"一丈之险顿成百丈,千金之费糜至万金"。他又认为  相似文献   

2.
正贾鲁(1297-1353年),字友恒,元代河东高平县(今山西省高平)人,多次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其中,他主持的"白茅堵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黄河堵口活动。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黄河在山东白茅堤决口,水灾遍及豫东、鲁西南、冀南等地,洪水泛滥长达七年之久。不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而且冲毁了会通河,切断了南粮北运的运河航道。在这种情况下,元顺帝特令工部尚书贾鲁任水监,沿黄河巡视水情,考察地理形势。  相似文献   

3.
靳辅(1633~1692),清代著名治河大臣,祖籍辽阳(今属辽宁),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清顺治时为内中书,康熙初自郎中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抚。从十六年(1677年)至二十六年(1687年)间连续10年任河道总督,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 明末清初,社会动乱,黄河失控,淮、运俱病,水灾严重。尤其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淮并涨,奔腾四溃,淹了淮、扬七州县。黄河河道在江苏  相似文献   

4.
齐苏勒(?-1729年),字笃之,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清代水利专家.曾主持黄河、运河的治理工作,疏浚河道,修筑堤防,下令严禁占地围垦,鼓励种植苇柳,收到良好效果. 雍正元年(1723年),齐苏勒担任河道总督.他一上任就上疏阐述自己的治河理念.他认为治河的关键在于事先防御,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假如等河道濒危泛滥后再去治理,只会劳民伤财,“一丈之险顿成百丈,千金之费糜至万金”.  相似文献   

5.
正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明代主持治河的最高官员),在明代治河诸臣中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负责治理黄河、运河达10年之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建树,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治河专家。嘉靖44年(1565年),潘季驯首次治河。当年7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沛县南北的大运河被泥沙淤塞200余里,灾害空前。潘季驯提出了"开导上源,疏浚下流"的治河方案。此役共开新河140里,修复旧河52里,建筑大堤3万多丈、石堤30里,治河工程取得很大  相似文献   

6.
《河防一览》是明代河工专家潘季驯(1521~1595)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河工专著之一。成书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潘季驯第三次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他深入实地考察,全面规划,在前两次主持治河的  相似文献   

7.
1128年黄河夺淮以后,由于历代对黄河采取北堵南疏的治理方针,黄河河床逐步南移,至明万历年间,洪泽湖逐步形成。洪泽湖处于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之处,对洪泽湖的治理和开发也因之多有变化。以明代的洪泽湖治理思想为中心,研究了洪泽湖治理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实践,以期对当今的洪泽湖管理和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渭水 《水利天地》2006,(11):22-23
潘季驯(公元1521年~1595年),字时良,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29岁中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潘季驯曾数次总理河道,负责治理黄河、运河。他不仅注重实践经验的应用,而且善于进行理论研究,是一代著名的治河专家,对后世治水影响深远。全力实施“束水攻沙”嘉靖四十四年(公  相似文献   

9.
2015—2017年,江苏省苏南运河沿线地区连续发生超历史水位洪水,联合调度矛盾突出。随着苏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流域、区域及重点城市面临着防洪保安、水环境(生态)调度和水资源管理等问题,苏南运河的洪涝治理成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通过江苏省苏南运河沿线地区联合调度实践,分析了联合调度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并提出了加快苏南运河系统性治理、加强苏南运河沿线地区联合调度、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等建议,旨在破解苏南运河"高水位河道"难题,进而为新形势下做好太湖流域洪涝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靳辅(1633-1692年),祖籍辽阳(今属辽宁),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清代著名的治河专家。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至二十六年(1687年)间连续十年任河道总督,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淮水涨,奔腾四溃,淹了淮、扬七州县,康熙帝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总理治河事务。靳辅与其幕僚、得力助手陈潢一起,对黄、淮两河及决口、灾区进行实地勘察,详细了解河情水势、堤防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谓天上来,《山海经》有“昆仑之丘……河水生焉”之说。黄河源出于青海省约古宗列盆地,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所谓奔流到海,先入渤海,后河泛入黄海,再入渤海。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河决酸枣,初次南泛由泗入淮,开始南侵淮河流域。到了南宋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1128年),宋将东京留守杜充决开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从此黄河大规模南移,已成定局。到了十五世纪,黄淮交  相似文献   

12.
《再续行水金鉴》是应 2 0世纪 30年代编制各流域防洪规划的需求 ,于 1 936年在全国经济委员会中附设的整理水利文献编纂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整编工作先后经历 60余年 ,有数十位专家参与工作。该书分别论述了长江、淮河、黄河、运河、永定河等河干支流 ,以及与之相通的重要湖泊 (如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巢湖、太湖等 )的自然情况和治理历史。清代最后 90年间主要江河及其治理都发生过重大改变 :黄河 1 855年大改道 ,夺淮河入黄海 ,北徙至渤海 ,并逐步固定在今天下游的位置 ;淮河由于黄河的淤积 ,原来的入海通道被堵闭 ,而改由里下河区入海…  相似文献   

13.
以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经验证的江苏省太湖地区整体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及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口局部物理模型,构建了交汊口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利用"16·7"超历史洪水资料并联合物理模型进行验证,在现状交汊角计算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苏南运河-蠡河变交汊角条件下蠡河分流比特性,并开展了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分汊口不同于"Y"型或者斜接形交汊口,蠡河分流比主要由望虞河水位与苏南运河-望虞河水位差决定,与苏南运河下泄流量关系较小;苏南运河-蠡河交汊角度对蠡河分流比影响不大,主要是口门回流区束缩了支流有效过水宽度,导致进水口的实际过流宽度小于支流宽度。  相似文献   

14.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我国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演变,着重介绍了黄河下游治理的最新科研成果——流域"分区治理"新方略.新方略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  相似文献   

15.
正周用(1476-1548年),字行之,江苏吴江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曾任吏部尚书,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总理河道,负责治理黄河。随着经验的积累,他提出了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治黄方案,即通过发展流域水土保持达到治理黄周用在《理河事宜疏》中指出:治河、垦田,事实相因,水不治则田不可治,田治则水当益治,事相表里。如此做法能"一举而兴天下之大利,平天下之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概况 梁济运河是南四湖流域的骨干排水河道,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南至南四湖的一段,北起梁山县路那里村东,南入南四湖,流经梁山、汶上、嘉祥、济宁市中区及郊区等5县(区),全长87.8km,流域面积3306km~2。梁济运河除担负着十年一遇防洪、三年一遇50%除涝任务外,主要承担着防御黄河洪水的任务。为保证黄河下游安全,当花园口出现46300m~3/s洪水时,经渠村闸泄洪1万m~3/s,东平湖不仅新湖启  相似文献   

17.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本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程与区域水环境演变,得出如下结论:(1)徐州以上,由黄河北泛泛道形成的耐牢坡河,对会通河济宁以南水道和泗水流域水系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徐州以上黄河决溢直接关系会通河-黄河漕运水道的水源丰枯。明前期引沁入汴入河的努力,维系了近200年黄河水道通航。河行漕运最后以徐州洪、吕梁洪淤塞而终结;(3)会通河济宁以南,徐州以下黄河水道的淤积是区域水环境蜕变,泇河、中运河及微山诸湖形成的主要动因。而微山湖等具有水源调蓄功能运河水柜产生,使运河最终摆脱了对黄河水源和水道的依赖,换来了其后大运河200余年的畅通。本文认为,黄河南行的700年间,在黄河南北泛道泥沙累积淤淀与运河工程体系运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平原自然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改变,这是大运河不可忽略的自然史特性。  相似文献   

18.
正嵇曾筠(1670-1738年),字松友,号礼斋,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大学士、水利专家。为了了解黄河水势,嵇曾筠曾亲自踏勘西起河南荥阳、东到山东曹县和安徽砀山的数百里黄河南北大堤。他发明并多次使用开河导水、排除险情的"引河杀险"法,治理黄河水患。这种方法是在黄河河道过于弯曲处开挖引河,引导部分河水自直道下泄,减轻河水对凹岸大堤的冲刷压力。雍正元年(1723年),黄河决堤十里,嵇曾筠被派去堵筑河堤。当时正是黄河与沁水的涨潮期,水漫溢至姚期  相似文献   

19.
按照历史线索,分12部分,介绍了大禹治水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周朝的土地和沟渠系统,河水在周朝末年被滥用为战争手段以及第一次黄河改道,秦朝的土地灌溉发展,汉朝的黄河治理,汉朝的漕运运河与土地灌溉的发展,宋朝的黄河大改道,元朝贾鲁的治水功绩,明朝的黄河治理,清朝的黄河治理等史实;对淮河治理、大运河的兴建与运营作了系统的历史回顾。通过谈古论今,阐明了中国水利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按照历史线索,分12部分,介绍了大禹治水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周朝的土地和沟渠系统,河水在周朝末年被滥用为战争手段以及第一次黄河改道,秦朝的土地灌溉发展,汉朝的黄河治理,汉朝的漕运运河与土地灌溉的发展,宋朝的黄河大改道,元朝贾鲁的治水功绩,明朝的黄河治理,清朝的黄河治理等史实;对淮河治理、大运河的兴建与运营作了系统的历史回顾。通过谈古论今,阐明了中国水利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