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京紫东国际招商中心办公楼是一个从生态概念入手设计的建筑。作品主要关注了两点,一是如何将传统的生态技术与现代生态技术相结合,建筑中采用了5项传统生态技术和5项现代生态技术(用文字图片表示),强调建筑中生态技术的综合利用:二是将建筑艺术与生态技术相结合,打破"先艺术后生态技术"的创作模式。在这里,设计者通过作品探索的是:...  相似文献   

2.
一.展会简介 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近期在北京D-Park751园区举行.整个展会包括6个展区.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配合城市生态.工业遗产保护、震后造家.意大利设计等7场学术论坛.力图制造一场设计和理念并行的建筑设计盛宴。本届建筑艺术双年展的主题为“城市健筑:生态”.除各国参展设计师带来的生态城市与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作品之外,  相似文献   

3.
丁治宇 《华中建筑》2012,(12):74-78
设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整合城市环境要素和运用城市空间视觉控制法则,来营造积极的城市空间形态。曼妙曲线性的爱涛天成“商务中心”与贝壳形态的爱涛艺术中心共同塑造了一幅少女海边拾贝的唯美画面,并展现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和艺术气质。在技术实施层面上,商务中心通过生态与绿色建筑技术的武装,最终展现了在新时代意义下的一个绿色、节能和生态的办公建筑,同时表达了建筑、景观与生态技术一体化整合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黄超  董靓 《建筑节能》2013,(2):40-43
将建筑遮阳设计与建筑美学艺术相结合,是在建筑遮阳设计中重要的环节。结合遮阳的良好的建筑立面设计不仅有助于节能,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态和艺术价值。总结了在结合遮阳的建筑立面设计中,如何从整体性、艺术性和科学性这3个原则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信息》2010,(6):74-74
5月13日.第二届2010亚洲生态绿色建筑大会在上海举办,本次高峰论坛参会成员共同探讨了亚洲市场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学习刨新的绿色设计理念.分享各国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展示最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及建筑环保材料应用,探求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及生态城市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界.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生态问题。从最开始的理论介绍到尝试性的技术实践,生态建筑已在我国萌芽。如何使生态建筑不仅仅只成为一种时尚.而能从实际技术层面出发.从而使生态建筑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希望从龙潭生态住宅开发区设计实践出发.在住宅建筑的生态设计中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汤金理 《江西建材》2014,(6):242-242
本文阐述了生态技术的概念,说明了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以及生态技术对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证明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国建筑师格雷姆肖以关注生态问题,寻求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之间的平衡而著称,他的设计从整体概念直到细部节点都给予了同样的关注,他赋予理性的现代技术以浪漫的诗意,其作品展现了优美而合乎建造逻辑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9.
英国建筑师格雷姆肖以关注生态问题,寻求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间的平衡而著称,他的设计从整体概念直到细部节点都给予了同样的关注,他赋予理牲的现代技术以浪漫的诗意,其作品展现了优美而合乎建造逻辑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2013,(3):I0001-I0004
本期选择对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刘飞进行采访和报道。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设计机构.公司对设计创意和建筑技术都极为重视.二者相辅相成.保证了建筑作品具有较高艺术性,实用性和可实施性。在建筑技术的建设方面.又将绿色建筑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注重绿色建筑相关设计理念.技术及应用的开发与建设.竭力打造绿色建筑。设计总监刘飞先生在国内大设计院工作多年.又去国外深造.将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引进国内,是国内较早从事绿色建筑设计咨询工作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实施经验.并在国内完成了诸如瑞士罗氏制药上海总部园区生态节能设计、承德环保局检测中心大厦等顶级绿色建筑。通过对刘飞先生的专访,使我们得以清晰地了解绿色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中国前20多年的生态建筑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建筑理论家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体系和方法,尝试探索和构建一种研究中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促进当代中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创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谈滨水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骁 《山西建筑》2009,35(4):37-38
探讨了滨水城市中心区设计的生态理念、生态建设要点以及城市中心提倡生态建设的意义,并对靖江新港中心区生态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滨水城市中心区的设计要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以期创造出生态的、地域性强的城市中心区景观。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自然始终是人们创造的源泉,尤其是在机械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留恋及回归,仿生设计被广泛采用,在与人们生活最接近的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大量使用自然界中的元素也是一种大的发展趋势,文章仅对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中的仿生设计作简要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厂渗滤液处理扩容改造工程的设计规模为900 m3/d,渗滤液处理采用MBR/DTRO/曝气沸石生物滤池工艺。介绍了工程的设计情况,着重阐述了MBR系统、DTRO系统和曝气沸石生物滤池系统的设计参数、工艺流程及设计特点,为该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污水厂周边环境要求的提高,对已建生物反应池的除臭处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以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二期生物反应池加盖除臭工程为例,介绍了加盖设计的难点与方法、除臭工艺的选择与设计参数以及构筑物通风设计的要点,总结了工程设计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CAST、UNITANK、氧化沟的生物除磷工艺设计和运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CAST、UNITANK和氧化沟三种二级强化生物除磷工艺的不同设计形式进行了分析,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总结了设计的优缺点,同时指出了强化生物除磷工艺运营管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seeks to examine the pos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the biological concept of symbiosis into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for redefining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al recycling. Through an in-depthan alysis of the biological concept of symbiosis (i.e.,a close and often long-term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different biological species and the criteria that govern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ymbiotic associations), three redefined design principles of recycling—commensalism, mutualism, and parasitism—have been described, which form the base for defining the “recycling model.” Its value is in its multidisciplinary character and its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topic of recycling architecture. The principles embedded in this model relate to the aspects of structure, material, form,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includes three case studies, which correspond to three redefin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illustrate their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draws upon the biological concept of symbiosis, and its purpose is to elaborate possible structural, material, formal,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isting building and the new intervention in architectural recycling.  相似文献   

18.
陈新 《中国市政工程》2012,(1):21-23,80,81
浙江某污水处理厂中SBR生物池为1组2座设计。以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理论为基础,结合该厂SBR生物池结构设计,对其结构沉降模式进行合理分析。通过调整桩基支承刚度分布的沉降计算,实现复合桩基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As a highly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architecture is being influenced by many subjects of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Biology despite being apparently distant from architecture is currently a scientific field blending into design practices, which have evolved and shifted towards a new hybrid framework.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n emerging design field of what we categorize as biomimetic architecture pioneering by six architectural offices in France. We observe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on design processes and practices through six case studies led by these offices, which can be seen through the actors who involved in various type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through the competencies of the architect himself, and through new sources of ideas coming from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related fields. We propose to use a classification of theoretical uses in modeling practic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that biological knowledge play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s. Finally, the result of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use of biology taking place in a design space has external purposes, which transform it to produce engineering devices or urban schemes rather than architectural projects. It also shows that biolog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duces other kinds of non-biological knowledge, is not strictly theoretical and could be obsolete or approximate. These findings lead to an epistemological discussion concerning the confusion between biological ‘knowledge’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know-how’.  相似文献   

20.
刘振江 《山西建筑》2004,30(22):89-90
对于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1)在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设计上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列举设计实例对应用方法作了介绍,以指导试验研究、工程设计或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