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然建筑化设计手法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建筑之中,使自然拥有建筑品质的同时赋予建筑自然属性。本文通过对几位著名建筑师作品的分析,对自然建筑化的设计手法进行初步的探讨。最后,结合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提出自然建筑化设计手法对其具有现实意义,以启发我国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自然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不断给建筑师以启发和灵感。本文通过总结建筑设计结合自然的四种方式,进而提出建筑应既能够融入自然的生态系统,自身又能成为以自然为标准的一个完整有机的生命循环系统的论点,引发现代建筑对自然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有自然倾向建筑按设计者的自然观划分成六类,它们是:自然乌托邦、地方主义、乡土建筑、有机建筑、现象学的建筑和技术自然主义,文中分段对这六类建筑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引用了一些建筑师的语录及作品作为读者阅读时的客观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风景中一种独特的存在。"风景"在建筑学语境中应被拓展为更广义的"景观",当代建筑和城市研究与景观已形成多重维度的互动,中外建筑师与艺术家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表达出不同的自然建造观念和思考,既有对自然哲学的追求,也有对自然资源和风景的利用。景观与建筑、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共构的复杂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与自然关系的双重关照出发,尝试论述将一种更深入的自然观作为价值的维度引领当代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6,(4)
光做为现代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自然光的采取一直是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自然采光环境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顾客对于采光的要求使用不同的采光设计手法。本文就将对不同的采光手法造成怎样的采光效果进行分析?将问题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进行深度探析。  相似文献   

6.
朱学晨 《华中建筑》2008,26(12):1-6
该文希望通过对当代建筑若干实例的解读,揭示自然原型对当代建筑创作的意义,并对一些原型的实现方式进行分析,以此启发建筑师积极地从自然中寻求创作灵感,进而努力将其转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程澜 《山西建筑》2007,33(2):52-53
通过对安藤忠雄光、水、风系列教堂设计的分析,得出建筑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建筑、自然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创造出令人难忘的建筑空间感受,给建筑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记叙与分析上海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的设计过程,展现建筑师对大型文化观演建筑与自然及城市环境对话的思考。通过场地与建筑策略协同,设计立足地域文化,营造了具有群体美、环境美、亲和自然之美的江南水乡特征的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9.
戴立飞  高辉  谢贤文 《工业建筑》2007,37(12):54-57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中对建筑自然采光设计关注较少的现状,提出了利用反光板进行自然采光设计。介绍了反光板的作用原理,结合具体案例的软件模拟,提出一种建筑师容易掌握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反光板进行自然采光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设计中关注自然的形态、结构、尺度以及生态,并综合当代的建筑理念.是北欧建筑师的鲜明特征。两例新建筑提供了同一起点的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11.
Disasters are becoming the norm in this world, which also poses challenges to architects. Many needs to build temporary buildings may occur at the same time randomly around all over the world. 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solution is the motivation of this research.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ll past related researches and architectural practices, “convenience” and “recyclability”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two important features of temporary building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In this article, we carry on a novel research of discrete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design paradigm of discrete architecture, this research uses the three main components of S/U/P to develop a Lego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by combining with the Grasshopper plug-in under the Rhino platform to write a program that automatically generates the target plan. Then, a typical design scheme for physical construction ve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s selected to ensure landing and safety. Originating from the thinking of productizatio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package the design methods and related knowledge into a systematic solution, relying on an open construction system framework to achieve a rapid, simple and safe construction of temporary buildings after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2.
关于工业建筑特性的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工业建筑设计除了考虑功能的实用性,还应以不同于已往的设计理念,赋予建筑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等特征。建筑师在工业建筑设计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李颖春 《新建筑》2012,(3):96-99
昆山市思常路茶室的设计探讨了在现代中国城市中如何让居民重新接触自然。同时,它还在建筑实体上用低技术、低成本的手段实验了平缓曲线的形式语言。此设计也可以看做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产生的另类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郭鑫 《华中建筑》2012,(1):11-13
该文从女性主义美学出发,对几位世界著名女建筑师的设计作品及思想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从新一代女性建筑师看似风格迥异的作品中总结出相通的女性元素。可归纳为:反对审美的二元对立,重塑多元的审美体系;调动多种感官,使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交流和互动;体现女性关怀的伦理;关注生态与和谐共生。女性建筑师从女性性别特质出发去思考、实践,颠覆和丰富着建筑审美标准,展现女性的审美主张。  相似文献   

15.
当代瑞士建筑师的创作虽然不尽相同、却都在不同的层面表达了建筑的时代特征。这一时代特征正是他们将瑞士本土文化和现代建筑思想批判性结合的结果。这对于国内建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抱有对自然的敬畏,中国古人自始至终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对建筑进行营造,用谦和的态度、被动的手法应对自然的变化。如何基于古人的智慧,结合新技术、新材料,通过被动的设计方法处理场地与自然的关系、减少建筑用能,是建筑师长期以来关注的领域之一。结合天津生态城多个项目,围绕布局和朝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能系统、建筑围护结构和景观水体等方面,对建筑中采用的被动式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大椿 《新建筑》2007,(3):90-93
建筑是城市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筑物既要表现个性特色,又要融入整体城市环境中,建筑师尤须谨慎且负起社会责任。以台湾台中市生产力大楼为例,以建筑体量与色彩构成为内涵,并参酌城市意象的地标元素与符号学的象征意义,采用建筑批评的方法,论述建筑造型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历史真实地存在于每一处建筑场地之中,是建筑师丰富的设计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位于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而建筑更加需要恰当地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适应环境,对话历史并实现自我的时代价值。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内欧的建筑实践作品,在城市复杂历史环境中恰当地处理了与场所环境、历史记忆和人文背景的关系,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与肯定。该文章通过研究拉斐尔·莫内欧的著名设计案例——阿托查火车站改扩建设计,探讨了其将历史作为设计逻辑的类型学设计方法,以实现建筑在历史环境中的和谐与创新,以及对当今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重庆某医院综合楼建筑创作为例,阐述了全球化与地域性之间应建立沟通和互补的平衡关系,指出设计者应依循"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的创作原则设计新地域性建筑,同时还提倡将新地域性建筑作为当今中国的一种创作文化。  相似文献   

20.
Architects influence the effects of nature through the making of their buildings. In an analogous condition, magicians perform rituals in an attempt to influence the forces of nature. Yet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questions might be asked as to why architects need to reconside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gic and architecture, and why it is currently under explored. Is it then possibl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architects' design processes through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meaning of mag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