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山西建筑》2010,36(13):84-87
分析了现行国家规范法计算地基沉降与弹性理论解在理论上的差异以及与工程实测沉降产生偏差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基础宽度、基础埋深、土的泊松比等因素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并提出程序计算方法和修正的计算公式,以期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和加湿试验,总结了重塑黄土在自重应力和含水率变化下的变形特征。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思想,引入了Gunary模型和割线模量法,将黄土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分为荷载引起的施工沉降和含水率变化引起的施工后沉降,并提出了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工程背景,预测了高填方工程的沉降变形。结果表明:黄土高填方沉降的主要来源是施工期荷载引起的沉降;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逐渐增大;在最优含水率条件下,当施工期压实度达到95%以上时即可完成土的排气固结,施工后期为土的排水固结;压实度的控制对高填方工程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丰富了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的计算理论,为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和湿陷性沉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黄土高填方工程的施工及工后沉降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层总和法地基变形计算精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层总和法是地基变形计算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但计算分层厚度、相邻基础影响、结构刚度引起的基底压力调整和压缩模量取值均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任意简化计算条件和参数近似取值会使计算结果产生误差,易造成错误的结论,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一些探论。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的基础设计规范推荐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然而分层总和法假设条件太多,计算结果可能出现很大偏差,因此需要调整。通过建立有限元二维和三维模型,选取不同力学参数地基土作沉降数值分析,分析结果与分层总和法计算值作对比,前者与后者的比值即为文章推荐的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调整系数。对分层总和法各假设条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鉴于目前大跨钢结构厂房地基沉降计算仍然采用的是规范中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时采用的经验系数参数具有比较大的差异性,且会导致沉降计算与实际沉降有较大差距,本文通过采用变形模量进行沉降计算,分析了变形模量在沉降计算中的优越性,避免了使用经验系数导致的误差。以某大跨钢结构厂房为例进行了沉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变形模量用于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可以有效提高沉降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基土体孔隙压缩性导致其变形力学参数变化的特征,对条形基础下地基的非线性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首先,通过深入探讨附加应力和应力历史对地基土体模量影响的力学机制,分别建立地基土体变形力学参数随附加应力和应力历史变化的分析模型;然后,利用地基沉降计算的传统分层总和法,考虑地基沉降计算的非线性特征,并引入分级加载的思想,提出条形基础非线性沉降的新型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仅反映地基土体变形力学参数随附加荷载变化的特征,也反映地基土体由于初始应力水平或应力历史不同而引起的土体模量不同对地基沉降计算的影响,而且可有效地避免地基沉降计算中压缩试验曲线的使用;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与分析,并与实测沉降值和其他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工程中计算地基沉降常使用规范推荐方法,而各类土力学教材所用的方法却不尽相同,或者直接介绍分层规范推荐方法,或者根据分层总和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总体而言,各类教材对此处知识点的介绍侧重不同,对沉降计算整体知识框架关注不够。通过比较规范推荐方法与土力学教材中常用的一般原理法,建立两种方法的联系,同时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找到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从原理上讲解工程中所使用规范方法的具体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沉降计算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考虑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的真实三向受力状态,基于分层总和的思想,提出了考虑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侧向变形对沉降变形影响的三向应力分层总和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较真实地反映了真空预压过程中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其预测结果仅存在较小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每一种土都具有可压缩性,当然一些土的压缩性非常高,而另一些土的压缩性很低。要确定地表沉降,需要有沉降预测方法。沉降预测方法以土的压缩性为基础。土的压缩随建筑物(荷载大小与性质)和土体的不同而变化。如果地基的压缩性参数和上部荷载的大小与性质已知,压缩量即可求出。如果计算出的压缩量在允许范围之内,就是良好的地基土;如果沉降量偏大,就需要进行处理,以满足基础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分层厚度对地基沉降计算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分层厚度对地基沉降计算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合理分层厚度的确定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不可忽略。目前中国地基规范对软土地基的沉降主要是采用侧限压缩试验曲线进行一维压缩沉降计算,然后对该计算结果乘以一个经验修正系数来反映软土侧向变形等所产生的沉降,经验系数为1.1~1.7,变化大,缺乏量化取用方法。因此,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尚缺乏有效可靠的实用计算方法。基于e–p曲线和Duncan-Chang本构模型的概念提出了用e–p曲线求取软土的非线性切线模量Et的方法,然后把地基的沉降分解为有侧限的压缩沉降和侧向变形产生的沉降两部分。有侧限的压缩沉降采用传统的e–p曲线分层总和法计算,侧向变形的沉降用非线性切线模量Et进行分层总和法求得。模型简单、参数易获得,由此而建立了一个较简便实用的软土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工程案例与实测结果、规范方法计算结果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常用浅基础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对每一种计算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评述,指出了分层总和法的不足之处,建议将规范GBJ 7-89所推荐的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方法作为统一方法,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实用的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建立的邓肯–张非线性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土体抗剪强度特性,但是不适宜反映土体的抗拉强度特性。为了合理反映结构性黄土的抗拉强度,首先,通过在邓肯–张非线性本构模型中引入联合强度准则,基于联合强度准则重新确定了土的强度(1 3?-?)f,从而对破坏应力比Rf进行了修正;然后,用修正后的破坏应力比Rf重新确定了切线变形模量Et;最后,用修正后的切线变形模量Et对切线泊松比νt进行了修正,从而建立了基于联合强度理论的邓肯–张模非线性本构模型,为邓肯–张非线性本构模型在结构性黄土边坡的稳定性研究中,合理考虑结构性黄土的抗拉强度特性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侧限压缩试验为基础的分层总和法在计算小尺寸基础沉降时存在较大误差,而以载荷板试验为基础的地基沉降算法不能够反映大尺寸基础的变形特性。依据e-p压缩曲线的分层总和法在计算大面积荷载下地基沉降时有一定的理论和试验基础,是相同基底压力的实际基础沉降的上限;而p-s沉降曲线能够反映小尺寸基础的变形特性,是相同基底压力的实际基础沉降的下限。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地基沉降的内插算法,把确定压缩模量的问题转化为寻找内插函数的问题。该算法可以把传统算法产生的绝对误差降低为在一定区间内的相对误差,提高了地基沉降的计算精度。进而,提出了采用二组不同尺寸载荷板试验成果预测基础沉降的方法,通过在同一地基上的四组载荷板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推导了一个圆形基础的内插函数,给出了采用内插法计算基础沉降的具体过程。分析表明:随着基础尺寸的变大,地基沉降曲线逐渐由凹型过渡到凸型。该方法综合了侧限压缩试验和载荷板试验成果,可以反映不同尺寸基础的沉降特性。该方法理论和试验基础明确,计算过程简单方便,适合在工程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钱坤  尹新生 《山西建筑》2005,31(24):97-98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对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加以改进,以便在实际工程中更准确地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16.
旁压试验反演邓肯-张模型参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联合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旁压仪试验综合确定邓肯 -张E-B 模型有关参数的方法。内容包括 :①采用邓肯 -张E-B 模型和有限元方法 ,对旁压试验机理进行数值模拟 ;②研制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非线性优化理论 ,依据实测旁压曲线 ,进行土体本构模型参数反演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③在对模型各参数敏感性分析基础上 ,以室内试验结果为初值 ,对某工程地基覆盖层现场旁压试验实测曲线进行E-B 模型参数的反演分析。为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提供了更为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采用的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割线模量法计算最终沉降量的可行性,提出了宜采用割线模量法估计最终沉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应力路径下的邓肯–张模型模量公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际工程中,土体可能处于轴向卸载、侧向加载、侧向卸载应力路径下,而邓肯–张模型是在轴向加载条件下得到的,这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本文模拟邓肯-张模型思路推导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切线模量公式,从而使模量公式系列化,扩大了邓肯–张模型适用范围;根据不同应力路径试验的结果,发现公式推导中使用的假设可以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