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酸菌是一种公认的食品级微生物,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很多编码其独特性状的基因位于游离于基因组DNA之外的质粒上。本文就乳酸菌质粒的提取方法、复制模式与特点以及改造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揭示乳酸菌质粒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改造乳酸菌质粒,构建合适的基因工程载体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质粒基因表达载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工业菌株。近年来对于乳酸菌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为热点,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本文介绍了乳酸菌食品级表达载体的安全要求和食品级选择标记以及乳酸菌质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裂解和碱裂解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质粒DNA提取原理,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乳酸菌质粒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在乳酸菌中可获得一个到多个高质量的质粒DNA,分子大小不等,浓度10mg/mL左右,1.8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裂解和碱裂解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质粒DNA提取原理,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乳酸菌质粒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在乳酸菌中可获得一个到多个高质量的质粒DNA,分子大小不等,浓度10mg/mL左右,1.8<A260/A280<2.0.该方法减少了通常乳酸菌质粒DNA提取方法的提取和纯化步骤,减少了乳酸茵质粒DNA提取时间和损失,是一种高效快速的乳酸茵质粒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瑶  韦云路  李平兰 《食品科学》2017,38(13):269-276
乳酸菌是食品发酵工业中重要的益生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的菌种对食品产业发展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乳酸菌食品级系统的基本要求、食品级质粒的元件组成、食品级质粒构建策略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乳酸菌食品级分子操作系统的建立对乳酸菌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碱裂解提取大肠杆菌质粒的原理与程序,借鉴Anderson和O’Sullivan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使酶解破壁和碱破膜变性相结合,通过优化乳酸菌质粒提取中酶浓度、酶解时间、质粒沉淀条件,提出1种高效提取乳酸菌质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检验该方法提取乳酸菌质粒的适用性、效率和质粒质量。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提取乳球菌及乳杆菌中的质粒,所提取的乳酸菌质粒不受质粒大小及拷贝数高低的影响,乳酸菌质粒的检出率和提取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提取的乳酸菌质粒达到DNA纯化后的水平,可用于酶切等分子生物学操作。操作实践表明:该方法适合乳酸菌质粒的小量提取(1.5~2 mL菌液)到中量提取(10 mL菌液);其操作周期与大肠杆菌质粒提取检测彼此相当,而比Anderson和O’Sullivan提取检测乳酸菌质粒缩短3~4 h。本文还就乳酸菌质粒提取中的主要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开发乳酸菌质粒分离纯化试剂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徐波  曹郁生  周燕琴 《食品科学》2007,28(7):315-319
乳酸菌NICE系统的两组分食品级选择标记具有显性和互补选择标记的优点。含红霉素抗性选择标记的复制子缺失的伴生型质粒是依赖复制子完全且无选择标记的食品级克隆载体而复制的。构建的伴生型质粒的Emr和rep分别来源于pMG36e和pRAF800,经酶切、缺刻、补平和连接得到只能在红霉素选择压力下与θ型复制子的克隆载体共存的复制子缺失伴生型质粒。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冻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乳酸菌冻干存活率的影响因素及质粒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冷冻干燥过程中,残余水分质量分数在2%~3%,菌体的相对存活率较高;悬浮液中菌体密度降低,存活率降低;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存在两个最大冰晶生成带,即:0~-3.7℃和-30~37.4℃。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可以减小菌体的冷冻损伤。复水介质中营养组分对菌株的存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LDB菌株在冻干前后质粒保持了很好的稳定性。液态发酵剂、冻干发酵剂、冻藏发酵剂的生长迟滞期分别为0.61,1.26,0.84h;对数生长末期每小时pH值分别为0.5992,0.3968,0.5159。冻藏发酵剂比冻干发酵剂更利于保持菌体活力。  相似文献   

9.
将Tnl541转座子的红霉素抗性rRNA甲基化酶基因克隆至pUCl9的EcoO109 I位点 ,构建成能够确定乳酸菌质粒复制子所在片段的复制检测载体pUB380.将乳酸菌隐蔽性质粒pEV105 3个酶切片断(4.5、3.5、3 kb)分别连接至此载体,并电转化至原宿主菌.试验结果显示,连接了3.5 kb片段的栽体能够使原宿主菌表达红霉素抗性的片段,即复制子所在片段.以Southern杂交对质粒pEV105复制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EV105为O型复制.用400μg/mL吖啶橙对菌株KLDS6.0718处理50代后没有质粒丢失,说明pEVl05在宿主菌内十分稳定.该复制子在构建乳酸菌食品级克隆表达载体中可作为稳定的复制子使用.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60-167
研究并分析了乳业工业相关的多种乳酸菌中基因转移的过程和遗传应用,以创造更适合于乳制品生产的新型发酵菌株。文中主要论述了乳制品相关乳酸菌基因组成和基因转移过程的全新研究,对乳酸菌遗传学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概述,同时对乳酸菌遗传学在乳制品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生产企业:森永制菓株式会社关键字:乳酸菌在本期焦点选题中,饮料行业年度总结对乳酸菌饮料做了较高的肯定,而乳酸菌这一品类势必能成为今后食品的一项主要发展方向,森永制菓株式会社生产的乳酸菌糖,正在成为日本流行的全民热销品。一颗一颗,晶莹剔透,透着诱人光泽的乳酸菌糖味道酸酸甜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新疆特产核桃为主要原料,以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为菌种生产核桃酸乳,旨在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乳酸菌发酵核桃乳,并对其发酵前后物性学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兼具核桃和乳酸菌发酵食品双重优点的乳酸菌发酵核桃乳,提高核桃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增加核桃蛋白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乳酸菌适酸机制有助于抗酸菌株的筛选、发酵过程中工序的优化以及培养基的优化等,进而大大提升发酵产品品质.对质子泵、产碱、细胞膜变化、大分子保护修复以及耐酸调节在内的适酸性调节机制进行了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活性乳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活性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确定用比色率来比较活性乳的稳定性。探讨了单独使用CMC-Na和XG作为稳定剂以及CMC-Na分别与XG和PGA配合使用对活性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均质压力对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稳定剂配比和均质压力。  相似文献   

15.
Table olives are one of the main fermented vegetables in the world. Olives can be processed as treated or natural. Both have to be fermented but treated green olives have to undergo an alkaline treatment before they are placed in brine to start their fermentation. It has been generally established that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ermentation of treated olives. However, LAB and yeasts compete for the fermentation of natural olives. Yeasts play a minor role in some cases, contributing to the flavour and aroma of table olives and in LAB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及乳酸菌发酵食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介绍了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乳酸发酵食品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张丽  张兰威  韩雪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378-381,387
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一种天然的、具有诸多生理功能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乳酸菌可以产生不同结构的胞外多糖,根据多糖的组成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同型多糖和异型多糖。本文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种类、结构、生物合成、生理功能、分离纯化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株乳杆菌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它们在MRS-CHOL培养基中对胆固醇的降解量,进而分析各菌株降胆固醇的能力。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菌株均有降解培养物中胆固醇的能力,去除率在3.84%~42.28%之间。其中有2株试验菌对培养物中胆固醇的降解率大于40%,这2株菌对胆固醇的脱除效力也较高。这2株菌WE43-1-2和WE57-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以及糖类发酵试验被鉴定为敏捷乳杆菌(Lactobacillus agilis)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casei)。  相似文献   

20.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raditional fermented Chinese food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ood fermentation is a widely practiced and ancient technology in China.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are involved in many fermentation process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s, demonstrating their profound effects on improving food quality and food safety. This review article outlines the main types of LAB fermentation as well as their typical fermented foods such as koumiss, suan-tsai, stinky tofu and Chinese sausage. The roles of LAB and the reasons for their common presenc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