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低渗透无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底水锥进和低渗透非达西渗流原理,推导出了低渗透无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的预报公式。通过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底水油藏某油井的实际计算,其预测见水时间与实际见水时间的相对误差仅为6.47%.  相似文献   

2.
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底水脊进是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准确地预测底水脊进的时间对于底水油藏合理开发至关重要。针对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并利用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得到底水油藏水平井势分布,推导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公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见水时间相对误差为5.39%,隔板的存在大大延缓了水平井底水脊进的时间,且随着隔板半径增大和避水高度的增加,见水时间越长;水平井见水时间随着水平井段长度的减小和产油量的增大而缩短。该研究对于带隔板底水油藏中水平井段长度和避水高度的设计以及油藏合理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底水锥进和低渗透非达西渗流原理,考虑隔板下部底水锥进的半球形径向渗流方式和隔板上部的平面径向渗流方式,运用物质平衡原理,推导低渗透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的预报公式。经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底水油藏某油井的实际计算,预测的见水时间与实际见水时间接近,相对误差仅7.85%。另对鄂尔多斯盆地huc油田hu152区c3油藏6口带有天然隔板的油井进行了见水时间计算,有5口井预测见水时间与实际见水时间相对误差小于10%。对于低渗透带隔板底水油藏,由于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项,计算出的油井见水时间要比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项时的值更小,也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4.
基于底水锥进、物质平衡和低渗透非达西渗流原理,考虑隔板下部底水锥进的半球形径向渗流方式、隔板非均质性的垂向渗流方式,运用低渗透产能方程和物质平衡原理,推导低渗透带半渗透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的预报公式.对于低渗透油井下部存在圆形半渗透隔板的底水油藏,由于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半渗透隔板项的影响,计算出的油井见水时间要比不考虑以上因素的值更小,也更接近实际.经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底水油藏某油井的实际计算,预测的见水时间与实际见水时间较接近.  相似文献   

5.
半渗透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公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了更好地开发底水油藏,对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预报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简化数学分析,在推导过程中假设;(1)稳定流动:(2)忽略毛管力,油、水间有明显的界面;(3)油、水的密度和粘度为常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存在半渗透隔板的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公式,该公式把存在半渗透隔板和无隔板2种情形的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问题统一了起来,这对进一步做好底水油藏油井的生产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砂岩底水油藏在中国储量丰富,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而夹层和半渗透性夹层对抑制底水锥进具有明显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带半渗透隔板的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测公式,与实际油井的见水时间相比,相对误差仅5.78%。如果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则预测出的油井见水时间会更长一些,会导致预测值的不准确。  相似文献   

7.
在底水油藏开发的过程中,油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速度快、临界产量低、无水采油期短等难题。底水油藏由于存在底水,底水的锥进是底水油藏开发不可避免的问题。油井产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而导致油井关井。为了提高油井的产量,希望尽可能延缓油井的见水时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和临界产量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合理的隔板半径计算公式,该公式可计算出底水油藏设置隔板半径时存在最优值。通过实例证明,当油井的隔板半径设置为合理半径,油井以临界产量生产时,油井的见水时间最晚,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公式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基于底水锥进原理,对原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的预报公式进行了改进,使其预报公式能更准确地预报见水时间。  相似文献   

9.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公式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本提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的理论预报公式,它在底水油藏的生产管理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气井水淹对气井产能和气藏采收率均具有较大影响,准确预测气井见水时间及延缓底水过早锥进对于底水气藏的合理开发至关重要。针对厚层气藏的高产气井,基于两相渗流理论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建立了物理模型,推导了考虑非达西效应带隔板底水气藏见水时间公式,分析了人工隔板位置和长度对气井见水时间的影响,并利用作图法对人工隔板的位置和长度进行了优化。实例应用表明,人工隔板对于抑制底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较大程度地延长了气井的无水采气期。该项研究对于带隔板底水气藏的见水时间预测以及无隔板底水气藏中人工隔板位置和长度的确定,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模型导出水平裂缝油层水驱前缘到达井筒的时间计算公式,定量描述油层压裂规模与见水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不同类型油层的改造规模,使各类油层得到充分、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水驱开发极限产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水平井二维渗流水脊问题,用势理论给出了:边水驱水平井极限产量公式和图版;底水驱水平井极限产量公式和图版.从而可预测水驱油田用水平井开发之最大无水产量,延缓水脊形成.  相似文献   

13.
裂缝性底水油藏中水平井两相渗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裂缝性底水油藏中水平两相渗流问题。在流线不变的假定下,建立了底部注水时双重孔隙介质中水平井油、水两相垂剖面二维渗流的数学模型,并用特征线方法进行了精确求解,给出了裂缝系统和岩块中的含水饱和度分布以及水平井见水时间公式,从而为利用水平井开采裂缝性底水油藏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膜稳定性研究储层润湿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常规储层润湿性研究方法在低渗或特低渗透储层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根据储层表面水膜稳定性来研究储层润湿性的方法。根据原油、地层水和成岩矿物的物性参数、矿物表面曲率以及毛管压力,用DLVO理论和推广的Young-Laplace公式可以计算岩石表面水膜的分离压力,其大小表征了岩石表面水膜的稳定性,以此判定储层的润湿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加拿大高沥青质含量的Athabasca储层和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的润湿性,均为亲水润湿性,与储层实际相一致,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储层岩石的均质和各种复杂的非均质润湿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陆梁油田陆9井区由于受低幅度构造影响,成藏过程中单层(砂层厚度5~10m)未被充满,造成所有的油井同一层内形成上油下水的分布特点。油藏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采出程度为20%左右,为了挖掘剩余油潜力,应用油藏数值模拟结合实钻穿层井验证方法对薄层底水油藏水驱油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陆9井区薄层底水油藏水驱特征为底部水淹型,剩余油呈船底形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现有边水突破时间预测模型都是基于中高渗油藏或不存在地层倾斜角,但实际边水油藏一定存在倾斜角,所以不能忽略由于倾斜角造成的重力作用的影响。基于油水两相渗流力学理论,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低渗倾斜边水油藏模型,且推导出低渗倾斜边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公式,其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地层倾斜角、油水密度差、水平井到边水距离和水平井射孔长度等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的预测边水突破时间计算公式相比,该计算方法预测的低渗倾斜边水突破时间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对于研究低渗倾斜边水舌进机理和低渗边水油藏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斜度井开发底水气藏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底水锥进。 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建立底水气藏大斜度井地质概念模型。 区别于常规单参数局部优化,采用极差法分析大斜度井开发底水气藏时复合参数的交互影响,从而能够又快又准地得出更合理的全局最优结果。同时,为准确模拟开采特征,利用多段井模拟技术并考虑气藏渗流与井筒流体流动的耦合及摩阻的影响,采用示踪剂追踪法精确模拟底水见水时间,使得指标优化更加合理可靠。 结果表明,斜井段趾端避水高度对见水时间及无水采出程度均产生影响,而斜井段长度和生产压差则对预测期末采出程度起主要作用。该项研究对底水气藏大斜度井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的消锥工艺及证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窦宏恩 《石油钻采工艺》1998,20(3):56-59,80
采用水平井开采底水、气顶油气藏,水不可避免地要向油层突入,困扰着水平井技术的发展。研究了水平井水、气锥进机理,提出水平井开采底水、气顶油藏过程中消除气、水突入油层的理论,并根据这个理论提出了几种消除锥进/脊进的工艺方法,不仅从哲学角度论证了这个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而且还从油藏工程角度出发,采用叠加原理,导出了在此理论下底水油藏的油藏工程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