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释油水层和划分有效厚度的关键是合理地确定油水层的判别界限——含油饱和度下限。以大芦湖油田为例,讨论了利用渗流力学理论,引入相渗透率资料,建立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并由动态资料建立日产油量与产水率关系,由工业油流标准算出产水率截止值,从而反求含油饱和度下限值的方法。所得饱和度下限值与传统方法对比,吻合较好。显然,相渗透率资料的引入,有助于避免油水层界限研究工作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郑金安 《测井技术》1994,18(1):62-65
郑全安·用相渗透率资料验证油水层界限.测井技术,1994,18(l):62~65在油、水层解释和有效厚度划分中,合理确定油、水层的判别界限(即油层含油饱和度的截止值)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以临南油田为例.讨论了利用相渗透率资料验证油、水层测井解释饱和度界限的方法。通过相渗透率资料的验证.深化了对油、水层判别界限合理性的认识,有助于避免油、水层界限制定工作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用生产测井资料求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生产实际中没有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而无法用生产测井资料求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问题,提出一种求储层油饱和度的新方法。根据达西定律推导出储层产水率与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式,并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经验关系,建立了储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同时,讨论了岩石参数和流体特性对产水率的影响。通过综合运用裸眼井常规观测井资料和套管井中生产测井资料(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和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研究确定区块每一储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式。根据不同储层的经验关系式及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可求出对应产层的含油饱和度值,从而为油田进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资料,针对传统的构造油藏,对利用压汞资料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油柱高度法”进行了方法改进。通过对油藏油水分布、油藏类型、成藏机理及区域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提出成藏时期存在“准油水界面”的观点。利用储层物性资料、相渗透率曲线、毛管压力曲线和试油成果证实油水同层的产水率,并求出油藏的准油水界面,然后,用压汞和油藏资料制定的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油柱高度关系图,求出油藏各油层的含油饱和度。该方法在葡西地区的葡萄花油层进行实际应用,与密闭取心蒸馏法分析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数据对比,精度为93.6%,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的油水关系比较复杂,有效储层的判识难度大。因此,在常规以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下限进行有效厚度判识方法中,加入含油饱和度下限标准有助于更准确的判识砂砾岩体有效储层。在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基础上,充分应用渤南油田某地区岩相、试油、试采资料,相渗等资料,应用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图版法、相渗曲线法等两种不同方法对渤南油田某地区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二者结果接近。说明这两种方法对于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值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各老井产层剩余油饱和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测井资料难以实时反映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在常规产水率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2个参数,推导出新的产水率模型.依据新模型建立W油田不同束缚水饱和度下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系统阐述利用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并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水淹模式,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区层内剩余油垂向及平面分布情况.研究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老井的产水率资料,拟合剩余油分布情况具有代表性,适用于注水开发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和放射性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期剩余油饱和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并较系统地阐述了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利用岩心分析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产水率解释模型的实用方法。油田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与利用其它测井方法确定含油饱和度相比较,具有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小、结果代表范围大、实用性强等特点,更适合用于对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含水率的不断上升,开发井油水层解释的难度越来越大,疑难储集层的评价只靠测井解释已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难题,开展了利用相对渗透率分析技术对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进行解释评价的工作。通过总结大量的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分析资料的规律,得到不同孔隙度和润湿性储集层在束缚水和残余油状态时的含油饱和度数值,结合热解法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来定量解释评价油水层。符合率达85%以上。相对渗透率分析技术在葡西葡萄花油层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对判断储集层产液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指导油田生产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郎东升  韩殿杰 《勘探家》1999,4(1):48-51
本文通过分析润油和润水储层岩石中不同性质原油相对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得出残余油、油水等产出点和束缚不水时各含油和度值,结合含油饱和度与总烃含量、有效孔隙度的理论关系式,建立了储怪流体的热解定量描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生产实际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田综合含水越来越高,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进行水淹层评价越来越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确定泥浆滤液电阻率、残余油饱和度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来计算水淹层产水率的方法。把渗流理论引入到测井评价中来;对自然电位曲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泥浆电阻率来求泥浆滤液电阻率;对储集层的电阻率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建立精度较高的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综合解释模型。建立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图版,并可利用测井资料求出方程中的有关参数(例如残余油饱和度),为利用测井资料求准产水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G油田P油层是主要受岩性控制的构造一岩性油藏,油水同层比较发育。该区油水同层与油层的物性、电性相近,应用电阻率和孔隙度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常规方法不适用。以测井理论为基础,依据密闭取心井资料建立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并采用相渗分析技术对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模型进行校正,实现了油水同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准确计算,为确定复杂油水同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港油田枣园地区的测井系列、具体地质状况及岩性、物性资料,建立了电阻率相对值水淹层解释模型.使用该模型可确定水淹层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油相渗透率、水相渗透率、产水率和驱油效率等参数.经过对枣园地区16口井的资料处理,符合率达86.3%.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润油和润水储层岩石中不同性质原油相对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得出残余油、油水等产出点和束缚水时各含油饱和度值,结合含油饱和度与总烃含量、有效孔隙度的理论关系式,建立了储层流体的热解定量描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生产实际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估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大庆油田9口密闭取心井128块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得出大庆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根据流体渗流力学理论得到油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生产测井获得的产油率、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资料,可以确定关系式中的参数,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用此方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与通过岩心分析得到的基本一致。图2表1参6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稠油油藏密闭取心井资料较少的问题,采用饱和度损失校正的方法对水基泥浆取心井残余油饱和度测量结果进行校正,补充了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取心井冷冻取样资料建立了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计算出了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中纯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了油水同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储量规范的要求,满足了稠油油藏储量参数计算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油水过渡带内可采油的数量取决于过渡带内含油饱和度(随深度)的分布、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最终含油饱和度(Soitz和Sortz)的关系,以及过渡带容积的大小。传统的做法是,视Sortz为一常数,数值上等于油水过渡带之上油柱的残余油饱和度(Sor)。然而,文献中有限的资料表明残余油饱和度依赖于原始含油饱和度,正如捕集油的关系所描述的那样。因此,最终含油饱和度(Sortz)应该是原始含油饱和度(Soitz)的函数。本文的目的是介绍经最新实验证实的捕集油关系并论证该关系对油水过渡带中储量估算的影响。确定捕集油关系对储量估算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利用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显示在考虑捕集油关系时最大可能增加的效益;第二,利用扩展的黑油模拟法:该模拟法考虑了相对渗透率对储量估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应用》2017,(12):92-97
对H探区长8层储层物性分析主要包括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建立储层物性模型,声波时差值与孔隙度线性关系为0.663 9,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相关系数为0.849 1,相关性较好,含油饱和度模型采用阿尔奇公式建立;利用试油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值,孔隙度下限7.0%,渗透率下限0.09 m D,含油饱和度下限31.5%;结合储层物性分布图,把长8储层划分为三类,从有利区分布图可以看出长8层的西南方向和中部储层相对较好,东部较差,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阻油层测井资料解释的含油饱和度往往偏低,造成油水层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了确定含油饱和度的测井-毛管资料综合法。该方法以岩心样品的孔隙度分析和压汞实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实验室毛管压力与油藏条件下毛管压力、毛管压力与含油高度的关系转换,统计得出了相对含油体积与孔隙度、含油高度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估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通过油基泥浆及密闭取心资料验证表明,利用该方法所估算的含油饱和度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注水剖面资料确定吸水层动态残余油饱和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长期注水试验资料分析认为,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和注水量的增加,其注水井中各吸水层的岩性和物性发生了变化,吸水层的残余油饱和度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缓慢减小。由此,提出了利用注水副面测井资料来确定这种动态变化的残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收集了12口井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试验数据,做有关的交会图分析发现,孔隙度、渗透率越大,其残余油饱和度越小,同时还与粒度中值和泥质含量有关;根据传统观念上的残余油饱和度以及根据历次的注水剖面资料确定注水层各层的注水量和有效厚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注水层当前的动态残余油饱和度值。例举了应用实例。但含油水层或水层投注后不能用上述方法确定动态残余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20.
受低幅度构造、地层倾角小、储层渗透率低、油源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油层中存在自由水,若整个开发层系的油层大面积内均为油水同层,则称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井投产初期就具有一定含水率。由于室内岩心试验获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在饱和油情况下进行,因此,油田实际含水与采出程度和利用室内试验曲线计算出的理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不能较好吻合,当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时这种误差会很大,导致含水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无法正确预测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根据试验获得的相渗曲线和实际生产数据,采用试验数据与生产实际相互印证的方法,修正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计算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解决了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以及具有原始含水饱和度油藏含水上升规律预测问题,对正确认识油藏和开发指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