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无黏结预应力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构件的受弯性能,以再生混凝土在叠合梁中的位置、叠合层高度、构件的配筋率为参数,对1根预应力普通混凝土整浇梁、1根预应力再生混凝土整浇梁和6根预应力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构件进行弯曲加载试验,分析了试验梁构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探讨了各参数对试验梁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对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做板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并在中间支座的叠合层内设置负弯矩钢筋形成的叠合式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值作了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马远荣  胡钧策 《山西建筑》2006,32(24):56-57
详细介绍了跨度为21m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叠合梁的设计过程,并与钢-混凝土组合梁及普通预应力梁在受力性能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RPC预应力叠合梁在大跨度结构中的优越性,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装配整体式楼板,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设想,即"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后浇板带";它减去了传统叠合板上的后浇层,为实现楼板的整体性、保证板的整体刚度,在梁与板、板与板的连接部位浇注后浇板带。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了装配整体式楼盖的竖向受力性能,和实验结果做了对比,并提出了装配式楼板挠度的合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叠合结构是在预制构件上后浇一层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本文在较系统地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叠合梁的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一次受力叠合梁的受力性能与整浇粱相似,而二次受力叠合梁在受力过程中存在着受拉钢筋和箍筋"应力超前"、后浇混凝土"受压应变滞后"与"剪应力滞后"等现象;除叠合面受剪外,一次受力叠合梁的设计方法与整浇粱类似.而二次受力叠合梁可在整浇梁设计的基础上,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的钢筋连接方式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8个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试验。采用足尺模型研究了预制混凝土底板间隙、端部连接钢筋直径、连接方式等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性能与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间隙、端部连接钢筋直径关系不大,而与连接方式有关;采用传统胡子筋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开裂荷载与极限承载力均明显大于采用端部连接钢筋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同时采用传统胡子筋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刚度更大,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更好。试验中预制底板与后浇层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是影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弯性能的关键因素,实际工程中预制底板表面的粗糙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现有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存在的问题,提出由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肋上预留孔洞)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形成的双向楼板。针对该叠合板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预制底板与后浇混凝土的整体作用,提出该楼板双向受力性能。借助有限元程序ANSYS10.0进行楼板模拟,通过大量计算研究该楼板双向受力效应的存在及变化规律,为深入开展该楼板结构性能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三根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和一根再生混凝土整浇梁的抗剪性能对比试验,研究了叠合梁和整浇梁的裂缝发展、破坏形式和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的抗剪破坏形式和受力机理与整浇普通混凝土梁类似。取代率高的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抗剪承载力略低于取代率低的再生混凝土整浇梁。  相似文献   

9.
1 定义和特点 本项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作为楼板,按GB/T16727-2007<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国家标准设计.其原理就是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上后浇一层混凝土形成的叠合结构楼板.  相似文献   

10.
通过3根再生混凝土U型叠合梁和1根再生混凝土整浇梁的抗剪性能对比试验,研究了U型叠合梁和整浇梁的裂缝发展、破坏形式和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U型叠合梁的抗剪破坏形式和受力机理与整浇混凝土梁类似,再生混凝土U型叠合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可参照整浇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远荣  胡钧策 《山西建筑》2007,33(21):57-58
通过对未配任何形式抗剪钢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梁做受剪试验研究,得到了RPC预应力梁受剪时的应力及应变分布、开裂荷载及破坏荷载等受力性能与破坏特征,对RPC材料的抗剪性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钢箱高强混凝土组合箱梁抗弯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钢箱高强混凝土组合梁将组合梁技术、现代预应力技术与高强混凝土有机结合在一起,已在工程中广泛使用,其抗弯能力是工程上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为掌握预应力钢箱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弯性能,得到其极限抗弯承载能力,设计足尺试验梁。试验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上进行;得到试验梁的弯矩挠度曲线、滑移特征曲线、预应力筋应力力增量及截面高度应变分布等重要参数,描述其破坏形态。后根据内力平衡和弯矩平衡分析,得到预应力钢箱高强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选取众多文献的组合梁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值和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适用于采用普通钢的组合梁和预应力组合梁。而对于高强钢预应力组合梁采用简化塑性理论计算结果稍大。总体而言,预应力筋的存在能提高组合梁的弹性工作范围和极限抗弯承载力,减少结构变形,使普通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8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受弯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试验梁的纵筋率、钢筋等级等因素,分析试验梁的承载性能和变形特点。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和钢筋等级的提高,试验梁的承载力和整体刚度也相应提高,延缓了纵筋进入塑性阶段的时间,有效约束裂缝的发展,降低梁在加载阶段的挠度。根据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自身受力特点建立抗弯刚度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可供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组合梁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预应力组合梁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与滞回分析。基于预应力组合梁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破坏形态、破坏机制、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变形恢复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预应力组合梁框架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编制了预应力组合梁框架滞回分析程序,探索了预应力组合梁框架理论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剪力连接程度对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箱梁的界面相对滑移、挠度及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设计制作了4根不同剪力连接程度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箱梁模型试件,采用三分点对称加载,对其进行了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剪力连接程度的降低,变形及界面滑移明显增大,承载能力有所降低,但并不与剪力连接程度成正比关系,连接程度为0.5的组合箱梁承载力较完全连接组合箱梁降低不到30%。结合国内外7根部分剪力连接组合梁试验资料,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欧洲规范EC4中关于部分剪力连接组合梁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进展,包括预应力筋高温力学性能、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抗火试验、足尺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力学性能、高温下混凝土的爆裂规律、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以及用耐高温无机胶粘贴CFRP布加固的混凝土梁板抗火设计方法等,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CFRP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表明:大尺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优于小尺度梁,用耐高温无机胶替代环氧类有机胶粘贴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板并以此提高结构的抗火性能是可行的,大尺度预应力构件及预应力整体结构的抗火性能及其抗火设计方法等是今后一段时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广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在低强度混凝土梁加固中的应用,对12根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展开静载试验。结合模型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重点分析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对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预应力筋应力增量是影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JGJ/T 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体外预应力应力增量值100 MPa明显偏低,建议修订为170 MPa。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钢梁残余应力对预应力连续组合梁抗火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在高温下非线性升温过程受力行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考察梁的破坏形式、跨中挠度、预应力拉索张力、截面弯矩以及梁的曲率等关键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不同残余应力模式对组合梁抗火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残余应力的分布并不总是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高温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腹板具有初始残余拉应力分布模式的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高温下的挠度相对最小;残余应力主要通过影响截面正应力分布来影响钢梁的截面刚度;在临界状态时,残余应力对组合梁截面刚度的影响不明显;不同残余应力模式对高温下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影响不同;当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初始残余应力模式以腹板全截面拉应力为主时,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跨中截面抗弯刚度最大;当残余应力对组合梁跨中截面抗弯刚度有利时,梁跨中截面处中和轴位置比无残余应力影响时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3根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研究了其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分布和荷载-挠度关系等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并与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规律,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