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万向接轴叉头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某初轧机万向接轴中的轧辊端叉头进行了应力分析。描述了轧辊端叉头在轧机正常工作时的应力分布规律。对叉头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万向联轴器中叉头断裂的问题,以SWC-225CH型万向联轴器叉头为研究对象,利用HyperMesh软件进行力学分析,得到其最大应力所在区域与实际断裂位置吻合。利用OptiStruct软件对叉头进行拓扑优化,最大应力从260.3MPa下降到213.8MPa,断裂区域结构外形向外增加1.62mm。结果表明:优化后叉头断裂区域应力远小于其材料的许用应力,并提高机械结构强度。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热轧轧机技术状态的主要静态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并对某中板厂2 800 mm中板轧机轴承座侧间隙、轧机机架的沉降、轧辊的水平度、轧辊辊系偏心等主要参数进行了现场测量和分析,为同类轧机维护维修和技术改造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热轧厂R3轧机的分体式十字轴万向联轴器的轴承盖出现裂纹的现象,用有限元程序Algor对叉头和轴承盖的强度进行了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研究的结果,对该万向联轴器的改造及轧机的操作、维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法,对立式连续铸轧机热力耦合条件下热装过盈配合的铜套钢芯铸轧辊进行三维变形和应力的模拟计算,获得了同一辊套厚度、多组过盈量的辊套内外表面的等效应力分布,并得出适合于该铜套钢芯铸轧辊热装过盈配合的过盈量范围。所得结果为超薄快速铸轧铸轧辊过盈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轧辊和轧机的弹性变形是影响板带轧制时工作辊缝和平直度及厚度精度的关键因素;轧辊两端设置压下螺丝是产生轧辊弹性弯曲的根源。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压下螺丝从轧辊两端移至辊身中部的高刚度。高精度板带轧机的设想,并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轧辊和轧机的弹性变形是影响板带轧制时工作辊缝和平直度及厚度精度的关键因素;轧辊两端设置压下螺丝是产生思辊弹性弯曲的根源,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压下螺丝从轧辊两端移至辊身中部的高刚度,高精度板带轧机的设想,并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轧机两侧刚度差异引起的宽厚板两侧厚度偏差,采用力平衡和力矩平衡原理,分析轧辊承受载荷的分布情况,研究宽厚板两侧厚度偏差与轧辊长度、板宽、轧制力和轧机两侧刚度差异之间的规律.得到在不同轧辊长度、板宽和轧制力的条件下,轧机两侧刚度差异对宽厚板两侧厚度偏差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轧机两侧刚度差异不变的条件下,板宽对宽厚板两侧厚度偏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轧机轧辊辊端与传动接手等在生产过程中瞬间发生断裂事故,造成一系列损失。通过分析调查,推断出事故发生的全过程,确定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主要由于轧机的液压润滑系统及环境因素造成的,并以此制定出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720冷轧机采用三菱-日立公司的六辊冷轧机技术和关键设备.该轧机采用轧辊窜动、正负弯辊以及轧辊的多段冷却进行板型的控制,采用CARROUSEL(双卷筒)式卷取机.本文介绍该轧机的设备概况,对设备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叉头套加工过程中,轴承孔位置误差的测量和控制是十分重要.分析了叉头套轴承孔加工和位置误差测量的难点和特点,设计出轴承孔加工及其位置误差测量的装备,阐明了轴承孔位置误差测量和控制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二叉树矩阵的数学描述及矩阵中相邻坐标的求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多端元件的基本叉接和叉接变换出发,分析任意叉接方式下的叉阻抗矩阵,并运用这种变换计算任意端口组态下的开路阻抗参数矩阵.  相似文献   

14.
从两种不同的思路建立了复杂边界条件的通用数学模型,证实了两种建模方式的一致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变径球面族包络曲面参数式方程研究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弯管、圆柱岔管过渡带曲面等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片材的剥离是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经常会出现一种的早期破坏模式,这种破坏主要是由于片材端部或裂缝基部附近的界面剪应力与正应力造成的.通过16根碳纤维板材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纤维片材发生剥离区域的界面剪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CFRP端部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界面剪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端头最大,随着与CFRP端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跨中等弯矩区,受拉区垂直裂缝的发生,导致裂缝基部的CFRP与混凝土间产生界面剪应力而剥离,其剪应力分布类似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粘结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7.
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瞬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不同结构类型的蜗杆之间承载能力、变形间的关系。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蜗杆端面啮合杆副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啮合瞬间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首先,根据建立的端面蜗杆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分别得到端面啮合蜗杆副的接触应力、等效应力和总变形。其次,对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与比较,分别比较分析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与无侧隙环面蜗杆副、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与双滚子端面啮合蜗杆副的瞬态动力学性能及变形的情况。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中端面啮合蜗杆副的应力、应变云图表明,啮合瞬间,蜗轮蜗杆至少同时啮合8对齿,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大应力在齿顶;同等条件下,端面啮合蜗杆副的接触应力较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减小超过33%;端面啮合蜗杆副的最大等效应力仅为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的22%;端面啮合蜗杆副较双滚子端面啮合蜗杆副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当t≥0.056 5 s双滚子端面啮合蜗杆副随时间变形影响显著。几种新型蜗杆副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反映其动/静力学特性,从而为该新型蜗杆在减速器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行单桩沉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的问题,基于虚土桩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层状地基中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土层处于弹性状态下,桩侧土采用双折线模型,桩端土采用虚土桩模型并考虑应力扩散效应,利用荷载传递法,推导出层状地基中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的单桩沉降计算公式.进一步讨论了该方法中弹性极限位移、弹性抗剪切刚度系数、桩端土厚度和应力扩散角等参数对单桩沉降的影响.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对比了该方法计算的荷载-沉降曲线、由规范方法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和实测曲线,结果表明: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单桩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桩顶沉降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实际工程应用优于规范法.  相似文献   

19.
对冲压扩口变形区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厚向应变分界圆的概念,可为扩口质量分析及工艺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各向同性与正交异性双材料Ⅲ型非对称界面端问题。利用复合材料断裂复变方法,根据任意角度的界面连续条件,求解一类调和方程组的边值问题,讨论了非对称情况下含奇异指数的特征方程,得到了Ⅲ型非对称凸角、凹角界面端的应力场、位移场、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以及斜平面角界面端应力场奇异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