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为提高废弃混凝土利用率,研究再生骨料掺入量、纤维长度、水灰质量比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干拌法掺入不同掺量纤维,制作150 mm×150 mm× 150 mm标准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28 d后进行劈裂抗拉试验.结果随着废弃纤维掺入量的增加,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增加,当掺入量达到0.12%时,劈裂抗拉强度有所下降或者增加趋势有所减弱.掺入纤维长度增加,纤维体积掺入量增加,劈裂抗拉强度下降或者增长趋势有所减弱;再生骨料掺入量的增加、水灰质量比增加使劈裂抗拉强度有所降低.结论试验证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比普通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聚甲醛(POM)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展开研究,以PP纤维增强的混凝土作为对比,研究不
同长度和不同掺量POM纤维对增强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度为6mm 的POM和PP纤维增强
的混凝土在掺量为0.9kg/m3时具有较好的抗劈拉性能。掺量为0.9 kg/m3时的POM纤维增强的混凝土中,长度为6mm
的POM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劈拉强度,而在掺量为1.3kg/m3时的PP纤维增强的混凝土中,PP纤维长度对混
凝土强度影响较小。不同长度的POM纤维等量混掺增强的混凝土中,不同长度的等量混掺方案对混凝土的抗劈拉
强度影响较小,其中以3、6、9和12mm四种长度等量混掺的混凝土抗劈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高度试件的劈裂抗拉试验结果,研究了离心成型中速阶段离心时间和离心加速度、骨料级配、钢纤维长度、钢纤维体积率等因素对钢纤维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以高度为150 mm的试件为标准的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换算系数,可供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个圆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在恒高温作用后的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了圆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重点研究了载荷-应变的变化规律,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试验中恒温温度t和恒温时间h的选择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恒高温作用后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中发现,恒温温度的设定应对特殊温度段给予特殊考虑,恒温时间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5.
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抗拉强度与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15个混凝土立方体劈裂试件和24个混凝土抗拔试件在常温 ̄900℃范围内不同温度作用后的抗拉强度与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工作。建立了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抗拉强度与粘结强度的推算公式,较好地符合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试验方法对岩石抗拉强度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弧压劈裂、角压劈裂及直接拉伸3种试验方法,对煤、砂岩、泥岩、大理岩进行了大量的抗拉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同一种岩样,3种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拉强度相差很大,但具有弧压和角压劈裂法测定的岩石抗拉强度平均值与直接拉伸法测定的抗拉强度相近的规律.通过对弧压和角压劈裂试验试件内应变场分布规律的测定,分析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关于岩石抗拉强度测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干燥黄土巴西劈裂试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本文从试样的劈裂特征、荷载-变形关系、抗拉强度与干密度的关系、直接拉伸与巴西劈裂抗拉强度等方面开展了原状与重塑马兰黄土的巴西劈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破坏分为不同破坏类型,它们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同,偏离直径裂纹的出现会使试样结果偏小;剔除破坏类型对抗拉强度影响较大的试验结果后... 相似文献
8.
9.
高温后粗砂岩单轴抗拉强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扬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5):570-574
对不同温度(25℃,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等10个等级)作用后的砂岩试样进行了巴西劈裂实验,分析了粗砂岩单轴抗拉强度经历了不同温度作用后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25-150℃时,单轴抗拉强度变化很小;150-500℃时,随着温度升高,单轴抗拉强度单调增加;500-750℃时,单轴抗拉强度单调减小;750-900℃时,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一个定值.总体来讲,粗砂岩的单轴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基本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人工破碎的方式把废弃的混凝土破碎后,利用水泥浆浸泡再生骨料,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配置再生混凝土,对再生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50%、80%的混凝土进行试验.结果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相对普通混凝土均有所降低,其中立方体试块破坏形态和普通混凝土相似,均为粗骨料和水泥凝胶体面之间的粘结破坏.应力-应变曲线与普通混凝土相似.结论 再生骨料的取代率为50%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抗压强度,不宜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计算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火灾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不同深度处的平均回弹值之间的关系,建立逐层回弹法评定火灾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专用测强曲线和计算公式.方法通过采用逐层回弹法对不同火灾温度条件下的混凝土试块进行逐层切割回弹试验。得到火灾后混凝土不同深度处的回弹数据,利用分层回弹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混凝土的实测强度来拟合火灾后混凝土的专用测强曲线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按逐层回弹法建立的火灾后混凝土测强曲线和计算公式具有良好的精度。同时该方法考虑了不同深度处的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得本文提出的测强曲线更接近实际.结论逐层回弹法可以应用于火灾后混凝土的强度评定。该法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可以为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24组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验,分别研究了轻骨料替代率、水灰比等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以及拉压比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轻骨料混凝土、普通混凝土与混合骨料混凝土劈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骨料混凝土的劈拉强度随碎石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基本成线性增大,拉压比也随之增加;当骨料替代率一定时,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劈拉强度基本成线性减小.最后,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骨料混凝土劈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关系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3.
14.
含粗骨料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普通原材料和高性能减水剂成功制备出抗压强度值超过130 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并试验研究了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水胶比、粗骨料的颗粒粒径、细骨料的细度模数、胶凝材料的掺量、矿物掺合料和钢纤维.结果显示,各因素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影响显著.当水胶比介于0.21和0.24之间时,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降低,但水胶比为0.16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反而低于水胶比为0.18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硅灰、粉煤灰和矿粉以1∶2∶1的质量比混掺使用最有利于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8 d龄期时抗压强度值达到138 MPa.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火灾后预制空心板采用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加固前后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对不同受火时间条件下采用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加固预制空心板的8个试件进行静力试验,其中3个对比未受火未加固试件,1个未受火加固试件,4个分别受火15、30、45和60 min后的加固试件。研究结果表明,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加固受火预制空心板均发生弯曲破坏;加固能有效抑制试件的开裂,提高弯曲刚度。加固试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大幅提高,极限位移有所降低。相同荷载作用下,钢筋网中受压纵筋压应变和孔洞内埋设受拉纵筋拉应变均随受火时间增加而增大。在考虑材料火灾损伤基础上,采用等效截面法计算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宋晓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6):112-114
测试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分析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和水灰比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所造成的响.实验结果显示,和普通的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均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劈拉强度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分数(0.0%~2.0%)、3种钢纤维类型(MF,SF,BF)、再生粗骨料处理方式以及试件尺寸变化对再生混凝土劈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劈拉强度,当纤维体积分数超过1.5%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劈拉强度接近甚至超过天然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类型对再生骨料钢纤维混凝土影响显著,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和天然混凝土的增强效果比较接近,其中BF钢纤维增强效果最好;尺寸效应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影响比天然钢纤维混凝土显著;再生骨料处理方法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劈拉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现行钢纤维混凝土劈拉强度计算公式仍适用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废弃混凝土浇筑堆石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将废弃混凝土简单破碎成大粒径块体作为再生骨料,再向再生骨料堆积体中浇筑性能优良的自密实混凝土,制备出大尺寸的再生骨料堆石混凝土试件.通过回弹法测其抗压强度,并与预留的自密实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均匀地填充废弃混凝土块体形成的空隙;用回弹法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再生骨料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将废弃混凝土用于堆石混凝土,可以对大量的废弃混凝土进行有效地再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朱永伟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期,通过对不同配合比混凝土收缩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细骨料细度模数、砂率、矿物掺和料掺量等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施工效果提出了有效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