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国际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城市化水平在40%~70%之间,是加速城市化时期,而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正处在30%这一加速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7)
我国当今城市化下的农民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城市化。土地财政下的土地城市化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城市化的根本,人口的城市化却遭受抑制。应将城市化这一过程视为一项长期的历史的过程,尊重客观事实,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到2020年,至少有60%的中国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如今则为45%。换句话说,国家要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让3.5亿至4.5亿新增城市人口有房住。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我国农村转移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市而不是建制镇 ,为了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量和质的同步提高 ,必须将都市经济圈发展战略提升到与小城镇发展战略并行实施的国家城市化发展战略 ;而且 ,要将农民的职业转移、空间转移和身份转变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 ,推进其“三位一体”的系统性转化。要达此目的 ,必须尽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重构城乡整合发展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6.
人口城市化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何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问题上,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我国城市失业率逐年增长、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放慢我国人D城市化进程,即“放慢人口城市化论”;第二种观点认为,鉴于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村又面临农民收入增幅大幅回落,“三农”问题突出,因此,应加快推进入口城市化进程,即“加快人口城市化论问;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人口城市化进程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即“适度人口城市化论”。对此问题,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即我国应加速…  相似文献   

7.
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伟德 《城市规划》2000,24(11):25-28
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现实 ,提出有效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一是全社会要统一对人口城市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并愿采取措施主动地推进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 ;二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 ,切实消除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制约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屏障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城市化道路 ,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城市化速度 ;四是加快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五是有效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六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 ,提高城乡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城市化发展态势分析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态势:①人口和就业已从滞后城市化逐渐趋向协调型城市化;②土地与人口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状况不甚理想;③中西部地区“一极集中”态势明显;④特大城市的外围辐射作用较弱;⑤不完全城市化呈现扩大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的新定义与若干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渐渐显露。事实让我们认识到不能盲目城市化,而应立足于中国的客观实际,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思考,借助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既有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化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甚至于加速增长。然而这样的乐观估计仅仅是对过去城市化发展轨迹的简单的趋势外推,并不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深入观察的基础之上的。本文以二元城市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化的二次转换模型。将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划分为第一次转型(计划向市场)和第二次转型(数量向质量);在认识第一次转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发展的现实观察,认为城市化的第二次转型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及必要性。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二元经济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在中国正在发生转化,"剩余劳动力转折点"即将到来,从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压力行将缓和。因此,本文认为尽管未来一段时间局部省区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会保持快速提升,但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总体增长将会放缓;这个缓和期为中国城市化从重视数量提升转向城市化质量改善提供了时间机遇,但是实现城市化发展的第二次转型,还有赖于转变思维和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的约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缪军 《城市规划》2003,27(7):17-21
尝试探讨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约束因素 ,分析在改革这些因素时可能会遇到的两难的冲突 ,探寻城市化的一些内在规律。指出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资源、分工演进之间有着必然的正或负的相关关系 ,现代城市化理论当务之急就是发展一种能合理解释上述诸因素相互两难冲突的发展理论 ,以帮助我们判断分析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现代经济增长及分工演进理论为我们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两难冲突提供了可能 ,同时指出了解决这一冲突的可能的方向。特别强调 ,在我国 ,人口 (户籍约束 )、资源(土地制度 )与城市化 (分工演进 )之间的两难冲突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分别建立开发商开发行为模型、地方政府开发行为模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模型和住房消费和投资行为模型,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发现:在快速城镇化条件下,如果政府不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加快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必然导致商品住房的大量开发和房价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危机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前虎 《城市规划》2006,30(1):34-39
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危机与考验,从分工效率和交易费用的视角重新解读和诠释了城市化的本质,认为专业化分工是城市化发展的效率源泉,而制度变迁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假想的案例进行了应用分析。最后,总结了中国城市化发展危机的实质,指出,持续不断地完善制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分工效率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的社会效应及城镇化中后期的规划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城镇化中后期,宏观发展条件和中微观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发展速度的转变使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的不稳定性增加,人口城镇化将从"变局"转向"稳局"。本文提出,应争取有利时机,系统研究城镇化中后期的发展挑战和应对,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保持社会发展活力,实现增长向发展的转变。具体而言,在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要尽早完成人口城镇化的动能接续,强化城镇化的社会发展效应,继续带动社会流动。同时,要抓紧中高速增长的发展良机,解决人口城镇化的遗留问题,探索持续推进高质量人口城镇化的新道路。其中,在城镇化道路上,要超越城乡二元分立,建立从城市到乡村的现代化空间统一体,稳固城市发展道路,建设对城镇化支撑作用更强、更有效率的乡村空间。在人口治理上,探索促进社会流动的人口空间治理术,消解"存量"人口城镇化任务,更有效地响应人民生活和发展需要。在城镇化载体上,建构具有发展梯度的"城市群-都市圈-一般城市-县镇村"的多层级人口城镇化载体,创造更为公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许皓  李百浩 《城市规划》2019,43(2):22-28
中国语境下的Urbanization,因都市化、城市化、城镇化不同译名,呈现多元的表述方式。新型城镇化等衍生词,则进一步丰富其表达。本文引入概念历史的分析视角,运用文献计量法,以波动频次与文本语境分析作为切入,追溯以上概念的起源与阶段性变化,考察概念演进的动因机制,目的是"以词为镜",折射出中国城市化经验的某种独特性,理解其中历史逻辑,建立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揭示在城市概念和城市化发展时段等方面,我国的传统和现实情况与西方国家和现有的相关理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在探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研究中,应当更多地关注我国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具体特征,避免从不切合中国实际的先验假定出发来制定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城镇化与规划调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仇保兴 《城市规划》2002,26(9):10-20
城镇化可表述为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着眼于分析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特点、功能和地位入手 ,说明城镇化是不可抗拒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因。通过规划的合理调控 ,城镇化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当前 ,我国正面临城镇化的加速期 ,必须充分重视和依靠城市规划来设置轨道、加强调控来保证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城乡规划工作也要适应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要求进行六方面的变革。当前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和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虽然 ,这些问题属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但也必须在保持发展的势头下 ,认真强化城乡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最近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发[2 0 0 2 ] 1 3号文 )以及九部委的贯彻意见 (建规字 [2 0 0 2 ] 2 0 4号 ) ,正是基于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来加强城乡规划调控的。对以上两文件所提出的若干重点调控措施和创新思路进行了阐述 ,以期统一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9.
胡滨 《城市规划》2012,(5):46-50
从我国高速城市化进路中所显现的"原子化社会"现象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表明:其根源在于城市化进路中权力和资本的相互勾兑,一方面"挤压"乡村使之走向终结,另一方面使城市普通居民从原有的依附单位中脱离出来漂浮于社会和制度之外;同时重"经济理性"轻"社会理性"的实存,使人们间新的"社会联结"构建严重滞后,缺乏垂直流动的渠道和机会,加剧弱势群体的"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使社会风险和矛盾集聚。而公民社会从其发育始便具有架构国家和民众间桥梁之功效,因此培育公民社会特别是具有政府"合作者"功效的公民社会,有助于消解我国城市化进路中因社会联结缺失所致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20.
渐进式改革与中国的城市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邹兵 《城市规划》2001,25(6):34-38
以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并展望了渐进式城市化的发展趋向 ,小城镇战略就是渐进式改革方式在城市化领域内的具体实践。它作为乡村向城市转型的过渡性环节和渐进式城市化的增量改革方式 ,在没有彻底改变既有城乡利益格局和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促进了近 2 0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高。与此同时 ,小城镇发展中也出现许多问题 ,这也与渐进式改革方式所固有的某些弱点有关。最后就目前规划管理制度改革和《城市规划法》的修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