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小麦粉和糙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糙米小麦复合面包。通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糙米粉、谷朊粉、酵母和绵白糖的添加量对糙米小麦复合面包感官品质、比容和质构的影响,确定糙米小麦复合面包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高筋小麦粉70%、糙米粉30%、谷朊粉12 g、酵母1.2 g、糖12 g、盐0.6 g、改良剂0.6 g、水58 g、黄油6 g。在此配方基础上,用低聚异麦芽糖替换绵白糖,电子鼻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低聚异麦芽糖替换量所制作的糙米小麦复合面包在风味变化上存在差异;用30 g低聚异麦芽糖全部替换绵白糖所制作的面包与最优糙米小麦复合面包风味区分度明显,可以很好的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风味独特、口感细腻及冲调稳定性优良的大豆胚芽粉冲调固体饮料,以大豆胚芽粉为基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考察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南瓜粉添加量、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对加温水冲调后饮品感官评价的影响。在优化基本配方的基础上,以冲调稳定系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考察大豆多糖添加量、CMC-Na添加量、魔芋粉添加量对固体饮料冲调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大豆胚芽的固体饮料的最佳基本配方是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30%、南瓜粉添加量10%、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15%,感官评分为92.8分;最佳复合稳定剂配方为大豆多糖添加量3.3%、CMC-Na添加量1.4%、魔芋粉添加量3.0%,冲调稳定系数96.3%。采用该配方得到的大豆胚芽冲调固体饮料在加温水冲调后风味独特,香甜细腻,养分均衡,溶解性能好,冲调稳定性优良,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豆制品加工企业的豆渣副产物处理问题,研究以大米粉、糯米粉、豆渣粉、玉米粉为主要原料,以线性规划法为配方设计基础,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配方:大米添加量50.97%,糯米粉添加量30.33%,豆渣粉添加量13.00%,玉米粉添加量5.70%。其后对产品进行质构测定及光学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在加水量1~1.5倍条件下蒸煮的营养强化米表现出与天然大米较为相似的口感。  相似文献   

4.
文献导读     
正小麦胚芽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对比不同粒径小麦胚芽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测定其面团流变学特性,并做馒头感官评价试验,确定其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两种粒径的小麦胚芽粉对面团的粉质特性都有一定的恶化作用,但过60目胚芽粉添加量为2%和过200目胚芽粉添加量为4%时,面团的粉质特性恶化不明显。同时,粒径越小的,对面团的负面影响越小;随着胚芽  相似文献   

5.
以车前子提取物为原料,研究车前子制备凝胶软糖的工艺,确定合理的原辅料配比。以凝胶强度、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产品配方。结果表明,影响车前子凝胶软糖品质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车前子提取物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低脂果胶添加量。其最佳配方为:车前子提取物20%、低聚异麦芽糖40%、木糖醇20%、低脂果胶2%~3%。混合制备的凝胶软糖,口感良好,风味清香,弹性和咀嚼性好。  相似文献   

6.
以白芝麻为主要原料,进行芝麻糕生产工艺研究。利用感官评定和模糊综合评判结合的方法对芝麻糕进行评价,采用正交实验对芝麻糕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在芝麻、糯米粉和香芋粉的比例为3:5:0.1(质量比),白砂糖添加量为芝麻酱和糯米粉总量的23%,水添加量为糯米粉和白砂糖质量的51%时,180℃蒸制15min,所得产品为浅咖啡色,黏弹性和软硬度适中,组织细腻,香甜可口。  相似文献   

7.
李晓东  石岳  朱振声 《食品科技》2004,(Z1):234-237
本产品针对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及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以鲜牛奶、脱脂奶粉、低聚异麦芽糖为主要原料,用木糖醇和阿斯巴甜代替蔗糖,使酸奶热量降低;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脱脂奶粉2%,酸奶稳定剂0.5%,木糖醇3.5%,阿斯巴甜0.02%.低聚异麦芽糖、AD粉、铁锌粉以及钙粉的用量,依据中国营养学会每日推荐膳食量的标准得出低聚异麦芽糖3%,AD粉0.05%,铁锌粉0.05%,钙粉0.04%.添加钙粉的最佳时间为乳杀菌后冷却到55℃以下时.  相似文献   

8.
对比不同粒径小麦胚芽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测定其面团流变学特性,并做馒头感官评价试验,确定其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两种粒径的小麦胚芽粉对面团的粉质特性都有一定的恶化作用,但过60目胚芽粉添加量为2%和过200目胚芽粉添加量为4%时,面团的粉质特性恶化不明显。同时,粒径越小的,对面团的负面影响越小;随着胚芽粉添加量的增加,馒头品质评分先增加、后减小,为了强化馒头营养,兼顾保健功效,同时增添馒头的天然麦香气,用于制作胚芽粉馒头的胚芽粉添加量为:过60目2%,过200目4%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以脱脂芝麻粉、巧克力、麦芽糖醇、葵花籽、奇亚籽为考察因素,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方法和模糊感官评定法对芝麻巧克力棒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芝麻蛋白能量棒的最佳配方为脱脂芝麻粉添加量39%、巧克力添加量30%、麦芽糖醇添加量24%、葵花籽添加量6%、奇亚籽添加量1%,按此配方制得的产品风味独特,芝麻与巧克力风味相辅相成。常规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Arrhenius公式预测出芝麻巧克力棒在常温下的货架期为256 d。试验为芝麻巧克力棒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牛磺酸为主要营养素,低聚异麦芽糖和山梨糖醇为填充剂,微晶纤维素为粘合剂,甜菊糖苷为甜味剂,甜橙香精为香精,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运动营养食品多维牛磺酸咀嚼片。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考察了各原料的质量比和添加量对多维牛磺酸咀嚼片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产品配方为:低聚异麦芽糖与山梨糖醇质量比50:50、低聚异麦芽糖与山梨糖醇总添加量55%、甜菊糖苷添加量0.2%、甜橙香精添加量2%。该配方所制备的多维牛磺酸咀嚼片表面光滑、色泽均匀、酸甜可口,且具有甜橙香味;在加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温度37℃,相对湿度RH 75%±5%),4种营养素的含量稳定,验证了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开发一款新型大麦苗粉中式面点产品,以大麦苗粉、高筋面粉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大麦苗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水添加量和酵母添加量.在此基础上,以综合品质评分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实验进行配方优化,并对产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麦苗粉馒头的最佳配方为:大麦苗粉添加量14.00%,水添...  相似文献   

12.
魔芋胶膨化食品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魔芋精粉为主要原料,以糯米粉、预糊化淀粉和超微粉碎玉米粉为辅料,对魔芋胶膨化脆片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产品的制作工艺、主要工艺条件及配方。结果表明:魔芋精粉和水的比例为1:15的魔芋胶,糯米粉添加量为魔芋胶量40%,超微玉米粉添加量2%,预糊化淀粉添加量20%,经蒸煮、定型、干燥后的坯料水分含量在20%,使用微波功率700W、时间15s加热处理下膨化,所得产品膨化效果好,感官质量佳,产品抗消化性淀粉含量为17.5g/100g。  相似文献   

13.
以藜麦为主要原料,奇亚籽粉、玉米粉、燕麦粉、糯米粉、白砂糖为辅料,制备冲调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冲调粉的加工工艺,并以优化工艺后制备的冲调粉为研究对象,探究最适的冲调工艺。以模糊数学对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中各组藜麦奇亚籽杂粮冲调粉进行感官评价,最终试验结果表明:藜麦粉添加量55%、奇亚籽粉添加量6%、玉米粉添加量7%、燕麦粉添加量10%、糯米粉添加量13%、白砂糖添加量20%时冲调粉感官评价好,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在此基础上,以冲调稳定性和结块率为指标,对冲调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冲调料液比为1︰10 (g/mL),冲调水温为80℃时,冲调粉黏度适宜,稳定性好,结块少。  相似文献   

14.
以鸡胸肉提取制得的肌原纤维蛋白粉、脱脂奶粉、葡萄糖、低聚异麦芽糖等为原料制成一种新型的富含肌原纤维蛋白的奶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奶片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当奶粉与肌原纤维蛋白粉的质量比为4∶1、葡萄糖添加量为25%、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为14%时,奶片的感官特性最佳,评分达到93.4分。奶片表面光洁,甜味适中,有奶香味及清淡的肉香味,口感细腻柔滑。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杏仁粉、糯米粉、燕麦粉为主要原料,芝士粉、食盐、白砂糖为调味料,微波膨化为生产工艺,以感官品质、产品膨化率、吸水率、脆性和保脆性等为品质指标,确定主要配料的最佳配比,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调味配方。结果表明,当主要配料添加量为:糯米粉45%、大杏仁粉35%、燕麦粉20%;调味配方为:芝士粉添加量3%,食盐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5%时,脆片色香味好,且硬度、脆度都适中。  相似文献   

16.
为选择适宜马铃薯发酵醋的辅料,试验主要选择糯米粉、玉米粉、高粱粉和燕麦粉分别以不同比例与经干燥粉碎的马铃薯粉混合发酵酿醋,通过感官评定确定其辅料种类及辅料添加比例。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发酵时间、酵母菌添加量、p H值和发酵温度对马铃薯酒精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影响,通过L_9(3~4)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酿醋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糯米粉要优于所选的其他辅料,且糯米粉与马铃薯粉适宜的添加比例为1:5;优化的马铃薯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添加量0.04%,p H3.6,发酵温度30℃,发酵7 d得马铃薯酒精发酵液的酒精度为7.9%。  相似文献   

17.
文中主要围绕低聚异麦芽糖客家娘酒的酿造工艺展开研究,在客家娘酒的酿造过程中添加低聚异麦芽糖,研究其对客家娘酒品质和风味的影响,从而确定低聚异麦芽糖客家娘酒的最优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低聚异麦芽糖客家娘酒的基本理化指标、稳定性及感官评价,最后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酿造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从酒精度的回归模型中求得最优工艺条件为:低聚异麦芽糖的添加量为1.5%,主酵温度为28℃,红曲用为5.4%.低聚异麦芽糖客家娘酒的工艺的研究,为酿造具有双歧因子的保健型客家娘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复合蛋白酶对小麦胚芽粉进行酶解处理,分析料液比、酶量以及酶解时间对小麦胚芽粉品质特性的影响。同时选取小麦胚芽酶解粉中水溶性指数最高的三组酶解粉与奶粉进行复配并作感官评定,以确定最佳复配比。结果表明,与小麦胚芽超微粉相比,蛋白酶酶解得到的小麦胚芽粉具有更好的品质。在料液比为1:5 g/mL、酶量为4400 U/g、反应时间为2.5 h时,小麦胚芽粉的水溶性指数达到最大值,为60.6 g/g,与原粉和超微粉的水溶性指数30.22、30.65 g/g相比,酶解之后提高约两倍。在料液比1:4 g/mL、酶量为4400 U/g、反应时间为2.5 h时,吸光度值由未酶解小麦胚芽粉的0.501降低到0.348,酶解小麦胚芽粉中脂肪酶的活力达到最小值。经过复合蛋白酶酶解,小麦胚芽粉的水溶性指数大大提高,小麦胚芽粉的脂肪酶活力有所下降,且酶解对麦胚芽粉的色差影响不显著。在与奶粉的复配实验中,小麦胚芽粉原粉、超微粉以及酶解粉在添加量为30%时,均获得最高的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19.
以大麦苗粉替换部分低筋小麦面粉,研制具有大麦苗粉特色的曲奇饼干。通过正交试验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总粉(低筋小麦粉+大麦苗粉)100 g计,低筋小麦粉添加量90%、大麦苗粉添加量为10%、黄油添加量为70%、绵白糖添加量为35%、鸡蛋添加量为25%、食盐和小苏打添加量均为0.4%,上、下火温均为150℃,烤制12 min,晾5 min,再放置烤箱内烤10 min,大麦苗粉曲奇饼干感官评分最高,为92分,根据此配方焙烤出的饼干色泽均匀,口感酥松,具有浓郁的大麦苗粉清香,提高了曲奇饼干的营养价值。大麦苗粉曲奇饼干符合GB7100-2015和GB/T 20980-2007中曲奇饼干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清楚小麦新品种普冰9946的品质特性及其馒头加工工艺参数,采用普冰9946小麦粉加水量、揉面时间、酵母添加量、硬脂酰乳酸钠(SSL)、单硬脂酸甘油酯(GMS)以及小麦胚芽粉添加量制作馒头单因素实验的最佳值,通过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佳的因素组合。结果表明,普冰9946小麦粉制作馒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水量为小麦粉质量的54%,揉面时间为4min,酵母添加量为小麦粉质量的1%。添加剂最优组合为SSL添加量为0.12%,GMS添加量为0.4%,小麦胚芽粉添加量为2%,该工艺条件下制作的馒头感官评分为93分,且风味、口感俱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