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制造"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中国制造2025相关配套文件将在"两会"后陆续出台,目前正在加紧编制《中国制造2025》的11个重点工程实施方案、重要规划、行动计划。此外,工信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委印发行动方案促进产融合作,支持《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的规划建议当中,有一句关键性的话语,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在"十三五"规划当中,强调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我想这对于中国的制造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工程机械行业同样值得关注。《中国制造2025》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力争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制造2025"将助力中国加强制造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高科技天堂"——美国《福布斯》杂志、西班牙《世界报》等海外媒体日前这样评价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持续引起海外制造业专家和舆论的普遍关注。专家认为,"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中国工程院组织100多位院士、专家,深入研究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完成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要求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标志着中国标准化改革全面启动。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中国制造业也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随后,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召开会议研究审议《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草稿)》(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形势,以及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标准化亟待提升的主要工作、重点领域和  相似文献   

7.
<正>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工业和信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中国工程院组织100多位院士、专家,深入研究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完成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要求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工信部发布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情况,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推动下,有关方面着力完善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重大工程带动作用,各项工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强国建设。今年,将启动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发布若干行业绿色工厂创建实施方案或绿色工厂标准,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绿色示范工厂。  相似文献   

11.
<正>迅速形成规划体系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目前,"1+x"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形成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5个重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质量品牌提升等2个专项行动指南,信息产业、制造业人才等4个发展规划指南共11个专项规划以及2个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为骨干,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工业"四基"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中,对我国制造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主题是创新制造和绿色制造,而仿真技术是驱动制造企业创新制造与绿色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制造企业将仿真技术放到产品流程的前端即放在产品研发阶段的前期这一举措,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对产品进行更加详细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8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新华社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召开"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等出席发布会。辛国斌指出,开展以城市(城市群)为载体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是创建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重要探索,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调动地方实施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新常态下制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公布。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第二方阵。’"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底,工信部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  相似文献   

16.
<正>3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已经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的十大产业中,尚未明确提及工程机械,  相似文献   

17.
正制造业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经济版图和竞争力的重要核心。没有稳固的制造业基础,服务业和金融业将危机重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造能力,也就无法衍生出创新能力。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实施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此推动下,各大重点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中国标准动车组取得  相似文献   

18.
政策     
<正>《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全部发布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1+X"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1"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制造2025》正式对外公布,一时间引来了市场专业人士广泛关注。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推动中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最大亮点就是首次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该小组可以从总体上进行协调推进,中国制造升级蓄势待发。由大变强《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  相似文献   

20.
《机械》2017,(6)
<正>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工智能"首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国家对新兴产业的重视,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核心。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将会为中国高端智能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