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俊  陈廷方  丁明涛 《山西建筑》2010,36(32):90-91
通过分析松潘县境内的叠台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运用暴雨条件下降雨强度和渗透系数的比值法对沟道两侧物源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使用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分析该泥石流沟的危险性,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物源稳定性差,处于高度危险级别。  相似文献   

2.
从地形、物源、水源等方面,介绍了丹巴县简岭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结合该泥石流的灾害史,分析了泥石流的危险性及威胁范围,评估了其造成主河革什扎河堵塞和溃决的可能性,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路玉宝  王劲光 《四川建筑》2005,25(Z1):124-125
大渡河黄金坪水电站近坝址区叫吉沟泥石流,曾多次间歇性爆发,周期大约为50年。尽管以往一次冲出方量规模及冲击力不是很大,但从促成泥石流发生的主控因素分析,叫吉沟暴发中等到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险度冲沟。建议在水电站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于泄洪量及大坝抗冲击力方面,考虑叫吉沟泥石流作用因素,预防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连山大桥泥石流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受汶川地震影响,流域内崩滑产生的松散固体物增多,使泥石流易发程度增大。2013年7月,受连续强降雨的影响,该流域内爆发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泥石流。通过对泥石流现场调查搜集的资料,对连山大桥泥石流的发生条件以及动力学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并对连山大桥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得出如下结论:连山大桥泥石流为暴雨沟谷型泥石流,正处于发展期,表现为极易发、高度危险,在强降雨或余震的影响下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Z2):94-98
2013年7月10日,汶川县境内都汶高速两侧暴发多处泥石流灾害,磨子沟为其中一条泥石流沟。磨子沟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高达41.75×104m3,淹没了沟口G213草坡4号桥及道路,以及沟口克约村4组殷家坝安置点房屋42户,造成260余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极大。由于本次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汛期,是降雨作用的结果,研究其形成原因,对进一步认识汶川县内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现场调查,从物源条件、地形条件和降雨条件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了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以及泥石流运动特征,最后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九寨沟县干沟曾暴发过几次小规模的泥石流,对泥石流堆积区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5.12"汶川地震之后,干沟泥石流流域内岩、土体的原始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地质结构受到破坏松弛,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源条件;加之近年来,四川盆地极端天气频发,降雨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征,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在地形地貌、物源和水动力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2009年8月24日干沟发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的泥石流。泥石流暴发后,大量泥石流物质堆积在沟口,将下游金字河堵塞约20分钟,最后溃决冲毁乡村公路及大量耕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目前干沟泥石流已经演变为一条高频泥石流沟,在将来高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7,(8):60-61
四川省茂县阳午沟泥石流冲毁公路、堵塞桥涵,并直接威胁众多居民,对其进行工程治理是十分必要而紧迫。本文通过实际勘测,查明了阳午沟发生泥石流沟的沟道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通过计算暴雨强度和泥石流发生几率,给出了阳午沟泥石流的治理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风光  郑茂营 《山西建筑》2014,(10):152-153
通过对绵远河流域泥石流的调查,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进而介绍了泥石流对河床演变的影响以及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震后公路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306-309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10.
高磊  张升峰 《山西建筑》2007,33(30):15-16
结合大渡河某泥石流沟发生的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阐述了泥石流的发育历史,对该泥石流沟各功能区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分析,研究了该泥石流沟形成机制及带来的工程效应影响,指出应防范泥石流的发生,从而减小对沟口桥梁及公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306-308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灾害是灾区重大的地质灾害之一。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崇州市鸡冠山乡苟家大岩沟为泥石流多发段。泥石流具有规模较大、分布较广、发生频率高、致灾作用强烈的特点。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工程区陡峻的地形条件、发育的区域构造、软硬相间的岩层、广泛分布的堆积物、降雨量降雨集中的气候条件、地震对泥石流的影响,揭示了崇州市鸡冠山乡苟家大岩沟泥石流的成因。为本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地区的泥石流的成因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鹏  彭振斌 《山西建筑》2012,38(24):70-72
为研究蔡达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分区特征,通过收集工程区附近多年的气象资料及有关区域地质资料,从而对蔡达沟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泥石流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高强度的暴雨使得泥石流的启动条件得以满足,同时密集的断裂构造及构造运动提供了足够的物源,适合分区的沟床比降,使得堆积条件和势能充分发挥;泥石流各区的堆积、颗粒成分、粒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且不同区域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和平沟为一老泥石流沟,历史上多次爆发泥石流。该沟流域面积15.90 km2,主沟长7.4 km,主沟平均纵比降208‰,松散固体物源总量为87.36×104m3,近期可能参与近期泥石流活动量约7.9×104m3。在有利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云龙县宝丰乡福利村本屋宅箐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阐述泥石流沟特征、类型、成因、发展趋势,并对该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该泥石流的形成受地质、地形、气象水文及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前期降雨使固体物质分散汇入沟床积累,属于崩塌+滑坡型、沟谷泥石型、中型、高频、发展期稀性泥石流。目前,福利村本屋宅箐流域固体物源丰富,降雨集中,水源充沛,溯源侵蚀作用强烈,物源区滑坡、沟岸坍塌发育,谷坡稳定性差,泥石流的发展有增强趋势。本次采用成都山地所刘希林于1996年提出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对该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单沟泥石流危险度H单=0604,按照分级标准,福利村本屋宅箐泥石流沟属高度危险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
DEM(Digial Elevaion Model)是地貌景观高程信息的数字表达,能够直观的反应地形地貌条件。泥石流形成和运动受其流域地貌条件的制约,流域系统信息是地貌发育状态的定量描述;故其值能够作为描述泥石流危险性的一种定量化指标。该研究在对甘肃南部地区白龙江流域的252条泥石流沟的基本参数统计分析基础上,选取其中45条泥石流单沟;通过DEM数据拟合其沟谷高程—面积抛物线方程,计算单沟泥石流流域面积—高程函数积分S;在缺乏流域其他环境因子参数的情况下,定量化描述泥石流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灾害是灾区重大的地质灾害之一。给人民财产安全很多不利的影响。研究区为已治理工程的流通区和清水区,由于在其下游的治理工程的拦挡作用,使得研究区泥石流沟有了向上游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工程区陡峻的地形条件、发育的区域构造、软硬相间的岩层、广泛分布的堆积物、降雨量降雨集中的气候条件、揭示了研究区泥石流的成因。为本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地区的泥石流的成因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漫哈沟的现场调查,从地形地貌、物源、水源等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漫哈沟泥石流的特征与形成机理,并提出了专门针对漫哈沟泥石流物源丰富、堆积区建筑物密集、沟口过流断面狭窄的特点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西山虎峪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太厚市西山虎峪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理、地层、构造及人工堆积及植被等关系的分析,对虎峪沟的形成原因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虎峪沟泥石流的防治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地形条件、降雨条件出发,分析了木洼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在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木洼沟泥石流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