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雨情、水情和西风带环流特点等方面,分析了2008年7~8月份黄河中游枯水的气象成因:①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纬向型,中纬度地区环流平直,西风带锋区偏北,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不利于暖湿空气向黄河中游地区输送,在黄河中游地区上空难以形成较大降水所需的动力和热力条件;③盛夏期间登陆的台风未对黄河中游降水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8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较严重旱情;9月出现华西秋雨天气,流域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渭河、伊洛河等区域相继发生秋汛洪水;10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偏少。主要气象成因: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影响黄河流域的冷空气势力偏弱、偏北,使得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底部不断有冷空气东移南下进入黄河流域,形成了9月黄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形势;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对黄河中下游降水不利;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的次数均较常年偏少且路径偏南、偏东,对黄河流域降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6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是:降水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径流量偏少,主汛期7—8月多分散性局地暴雨,部分支流发生了多年未见的较大洪水,黄河干流未发生编号洪水。6月受西风带低压槽影响,流域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7月西风带短波槽活动频繁,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降水量整体偏多;8月流域南部地区受大陆高压控制,副高强度弱,西伸脊点偏东,降水主要位于兰州—托克托区间和山陕区间北部,其余大部降水量偏少;9月受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影响,黄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偏少;10月黄河流域处于宽广低压区底部,同时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受西风带系统和副高共同影响,流域降水量异常偏多。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面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接近常年,登陆个数偏多,未对黄河流域降水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气环流和海洋下垫面资料,分析了影响黄河中游盛夏干旱的前期信号,提取了对预测黄河中游盛夏干旱有明确指示意义的物理因子,建成了黄河中游盛夏干旱统计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和综合分析表明,1955~2000年期间拟合概率较高,2001~2003年试验预报效果较好,黄河中游盛夏以A型干旱为主要特征的少雨干旱趋势预计还要持续6~7年。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地区旱涝对黄河水量的丰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中游盛夏降水则是中游旱涝的关键。相对于全国旱涝分布类型而言,盛夏中游有长江以北干旱型、淮河以北干旱型和黄河以北干旱型3种基本干旱类型。大气环流变化是造成黄河中游盛夏降水多少的直接原因;贝加尔湖阻高型、鄂霍茨克阻高型、大陆高压型和副高偏弱偏东型是形成黄河中游盛夏干旱的4种主要环流型。  相似文献   

6.
温丽叶  靳莉君  刘静  王鹏 《人民黄河》2022,44(1):21-25,57
黄河源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南部雨水丰沛,是黄河流域的多雨中心之一。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占年降水量的57.1%,汛期(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雨季、旱季分明。黄河源区主要有连阴雨和强降雨两种典型降雨类型,连阴雨平均每年出现1.8次,持续时间长、强度小;区域强降雨持续时间短,平均只有1 d,主要集中在7—8月,突发性强。形成典型降雨的200 hPa环流形势表现为南亚高压异常强大,黄河源区处于南亚高压中心区域或北部边缘的强高空辐散区内。500 hPa高度场分析发现,连阴雨期间6—8月主要受新疆低压槽、高原槽、印缅低压和高原切变线等系统影响,由副高影响形成的连阴雨主要出现在9月;形成强降雨的500 hPa天气系统与连阴雨相似,但副高对强降雨的影响更为明显,7—9月都可由副高形成强降雨天气。物理量场上,典型降雨期间,黄河源区处于湿度、气流垂直速度和假相当位温场大值区内,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非常有利,强降雨发生时,气流上升速度、比湿、假相当位温等都较连阴雨期间更强,更有利于降水。  相似文献   

7.
温丽叶  刘萍 《人民黄河》1997,19(5):27-29
本文分析了造成黄河“96.8”洪水的气象成因,西风带有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力较强,脊线偏北西伸显著,并且在三门峡-花园口区间东北部形成一个西北-东南向的高压脊,使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成为水汽输入,能量聚集的区域,极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和维持;减弱的台风倒槽和东南风急流影响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造成大量水汽输入,强烈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7,(12):8-13
2017年7月25—26日,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出现超历史降雨和洪水,于龙门水文站形成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对洪水的气象成因和特性进行的分析表明:(1)贝加尔湖横槽转竖与东移短波槽的合并以及副高在江淮—江南一带的稳定维持是造成山陕区间中北部强降雨的重要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是形成此次强降雨的重要影响系统;(2)强降雨期间,雨区上空存在水汽通量辐合,比湿维持在10 g/kg以上,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而涡度、散度、垂直速度场均呈加强趋势,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且雨区上空处于假相当位温和K指数的高能区,其上空大气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为强降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3)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暴雨时空分布集中、强度大,无定河出现超历史洪峰水位和流量,洪水起涨快、洪峰高、沙量大,吴堡以上无控区间加水较多,干流洪水演进传播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9.
2014—2015年度凌汛期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凌日期晚、封河流量大、封河长度短、冰层偏薄、开河凌峰为历史最小等。该凌汛期影响内蒙古河段的冷空气过程强度偏弱,气温较常年偏高,尤其是2015年1月内蒙古河段气温异常偏高,磴口、包头、托克托三站月平均气温偏高2.9~4.9℃。造成宁蒙河段冬季气温偏高的主要因素:1500 hPa高空图上,2014年11月及2015年1—3月极涡均维持在北纬60°以北的极地区域;2亚洲中纬度地区盛行纬向环流,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3地面图上蒙古冷高压势力偏弱。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降水分布及其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1955年以来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河龙区间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区间降水量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还有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干旱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高  王琦  王玲玲  王云璋 《人民黄河》2004,26(8):29-30,36
根据黄河中游夏半年各季干旱指数系列,分析了干旱发生频率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旱发生概率较高,初夏和秋季发生干旱与否的比例大体是7:3,盛夏为6:4;1955年以来发生三季连续特旱的有1997年,而无三季连涝,只有两季连涝情况;干旱发生概率随年代递增,1986~2002年夏半年特旱、大旱出现概率是前期的3倍多,秋季干旱指数一直维持高值,基本没有秋汛。  相似文献   

12.
洪水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将洪水资源化对缓解水资源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黄河中游洪水特性的基础上,采用P-Ⅲ型曲线法对黄河中游发生洪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水库可以充分利用汛期洪水特点分期运用,小浪底水库以9月10日作为汛期分期点、故县和陆浑水库以8月20日作为汛期分期点,既能防御洪水又能起到汛末蓄水的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兴利效益。  相似文献   

13.
2012年盛夏黄河流域共出现8次暴雨过程,各区间降水量分布不均。天气特点:雨季特征非常明显;多雨时段密集,降雨强度大,历时短;强降雨区域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影响黄河流域的台风数量偏多。同时,对黄河流域盛夏天气的环流特征以及环流形势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500 hPa欧亚中纬度地区盛行经向环流,西风带系统为暴雨天气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均有利于黄河流域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