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中在根据内水压力确定钢衬厚度的基础上,对钢管进行抗外压稳定验算,确定加劲环的布置。光面管钢管抗外压失稳安全系数大于2.0,加劲环间管壁与加劲环抗外压失稳安全系数大于1.8。在内水压力作用时,钢管按明管设计,采用光面管型式,通过光面管抗外压稳定计算管壁抗外压稳定及承载力,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埋藏式压力钢管加劲环的抗外压稳定分析,国内外常用的计算方法有Amstutz法、Jacob-sen法和《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NB/T 35056—2015)(以下简称《规范》)中的强度公式。对这三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Amstutz公式和Jacobsen公式计算的临界外压力随缝隙值的增大而减小,《规范》强度公式没有考虑缝隙值的影响,其计算得到的临界外压力与缝隙值无关;三种方法计算所得的临界外压力均随加劲环高度、管壁厚度和钢材屈服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加劲环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规范》强度公式计算所得的加劲环临界外压力相对Amstutz公式和Jacobsen公式较小,采用《规范》强度公式在外水头小于130 m时明显偏保守,经过比较分析后,建议将Jacobsen法作为国内钢管设计规范中埋藏式压力钢管加劲环抗外压稳定的主要计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电站压力钢管的抗外压稳定问题,提出了半解析有限元法。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等优点。采用半解析有限元法对九甸峡水电站埋藏式压力钢管进行了外压稳定性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米赛斯法、文敦白法和赖-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半解析有限元法考虑加劲环嵌固作用比考虑加劲环简支作用的计算结果大,而与米赛斯法、文敦白法结果相近。在实际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施工工艺,使加劲环对钢管的约束更接近于嵌固作用,从而提高压力钢管抗外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埋藏式加劲环钢管抗外压失稳计算方法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现有埋藏式加劲环钢管抗外压稳定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将这些方法编制成一个计算程序 ,经验证后 ,运用该程序对一个实际工程进行分析 ,所得计算结果和采取的工程措施为埋藏式加劲环钢管的抗外压稳定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直埋压力钢管设计中采用槽钢作为加劲环时的抗外压验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作了计算,并对不同布置形式的槽钢加劲环方案的优劣进行了分析与说明,为采用槽钢制作的加劲环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加劲环式地下埋管的稳定是压力钢管设计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既要满足结构需要又要经济合理。文章在加劲环式地下埋管抗外压稳定设计过程中采用最优化技术解决了钢管管壁厚度、加劲环厚度及加劲环高度最优选择的难题,对加劲环式地下埋管设计的经济性取得了借鉴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4,(3):92-95
压力钢管在外压下极易失稳,为了研究环肋加劲压力钢管的屈曲临界载荷,以某二级水电站压力钢管的下平段为例,基于结构屈曲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钢管的线性屈曲情况,在此基础上考虑钢管的大变形及初始缺陷,分析了钢管的非线性屈曲情况。结果表明,有限元法可以合理地考虑加劲环和管壁的相互作用,比规范法、阿姆斯图兹法单独考虑加劲环管段和中间管段的外压稳定更加合理。鉴于加劲环可显著提高压力钢管抗外压稳定能力,还研究了加劲环局部稳定适宜的高厚比,以期为更好地使用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中美压力钢管规范在压力明管光面管壁、加劲环间管壁的结构分析进行了比较,并辅以实例进行了中美规范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美规范在允许应力及荷载组合方面有差异;在压力明管的壁厚计算公式中,公式计算原理一致,公式表达式略有差异;在明钢管抗外压临界值计算中,能标抗外压公式统一采用长圆筒公式,而美国规范体系中抗外压公式细化为长圆筒及短圆筒公式,导致计算成果差距较大。因此,在对采用美国规范设计的工程,应严格按照美国规范要求的公式进行结构设计,不可与国内公式进行串用套用。  相似文献   

9.
加劲式压力钢管外压稳定性有限元屈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埋藏式压力钢管抗外压稳定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考虑钢管的初始缺陷、塑性行为以及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加劲式压力钢管的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给出了加劲式压力钢管的失稳屈曲模态和荷载位移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解析算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论证了使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加劲式压力钢管屈曲分析的可行性;同时讨论了不同初始缺陷、管壁厚度和加劲环尺寸对加劲式压力钢管临界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水电工程,选取冲砂底孔方变圆渐变段钢衬,以加劲环参数优化为目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钢衬、加劲环与外包混凝土联合承载对矩形断面钢衬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渐变段矩形断面钢衬考虑外包混凝土联合承载时,对其角点处应力有很大改善;在外水压力作用下,减小加劲环间距和加大翼缘宽度,有利于降低钢衬应力,但会增加翼缘之间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利于钢衬和外包混凝土联合承载;而随着肋板高度的增加,无论对钢衬应力还是混凝土应力都无明显改善。因此,加劲环间距对钢衬的有利影响最大,翼缘宽度影响其次,肋板高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关于防洪标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1 998年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 .长江洪水为本世纪仅次于 1 954年的第 2位全流域型大洪水 ;松花江洪水为有记录以来第 1位大洪水 ;珠江流域的西江洪水为本世纪第 2位大洪水 ;闽江洪水为本世纪最大洪水 .已建的防洪工程在大洪水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在发挥抗御洪水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暴露出了我国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中的许多问题 .在灾后重建及防洪规划工作中 ,对防洪标准的认识一度出现了较大的混乱 ,甚至将防洪对象、防洪工程及防洪工程体系的防洪标准混淆一起 ,造成各地不顾上下游、左右岸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2.
栏杆作为一种安全防护设施,在工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安防作用。通过对防护栏杆新标准的学习,对比分析了新旧标准的不同,结合二滩水电站防护栏杆的设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整改方案。在学习和工程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征地补偿标准的改革,与征地补偿测算制度的完善联系甚密。本文对我国现阶段征地补偿测算标准及测算体系作了剖析,分析了现有测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征地补偿标准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介绍了4种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并建议具体测算某个单元的补偿标准时,先采用上述4种方法分别测算出一个补偿标准,再采用常用的德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测算该单元最终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4.
15.
风险标准是大坝安全风险评价的评判依据,也是采用有效措施减少风险的重要决策参考,研究风险标准对于大坝运行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风险标准建立的一些主要方法,并在叙述和总结国内外大坝安全风险标准制定情况的同时,对大坝安全风险标准制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以便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能更好的应用这些标准.  相似文献   

16.
姜庆玲  沈金阳  马晓强 《红水河》2015,(2):37-40,58
简述风险标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总结和评述国内外大坝安全评价风险标准的研究方法,结合当前风险标准的研究现状,指出风险标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大坝安全评价风险标准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高尔夫球场排水设计标准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夫球场的排水设计标准在国内没有相关规范规定,该文针对球场排水设计过程中实际遇到的标准选择问题提出探讨,在查阅众多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设计标准的选择依据进行了总结,可为该类山地球场的排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梯级水库防洪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梯级水库防洪标准的最优方案,应用可能度-满意度理论,提出了确定其防洪标准的步骤。系统地构建了一套含不确定变量的梯级水库防洪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可能度-满意度理论来确定梯级水库防洪标准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且具有思路清晰,合理、有效、直观和便于决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理分区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判别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探讨我国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大量实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水体中叶绿素与营养盐的响应关系公式。通过太湖、滇池及部分水库数据的实际验证表明,该公式能较准确地反映国内该类水体富营养化进程。鉴于地理人文环境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显著影响,以水体富营养进程应把握当前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潜在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为指导思想,通过对EPA的Nutrient Criteria数据库分析,建议将水体所处不同区域划分为贫营养区、山区、滨海区、内陆平原、旱区5类,进而提出了基于地理分区的大陆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判别标准,对国内30个湖泊的验证表明,该标准简单、实用,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概括出定量指标,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水文基础设施达标建设标准评估系统”,实现了远程数据采集和达标计算功能,该系统的建立为水文管理部门科学制定投资计划、检查投资效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