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全国4 493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了核定,结合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入河量,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确定的原则,制定了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的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成果:2020年,COD 585.20万t/a,氨氮52.57万t/a;2030年,COD 542.97万t/a,氨氮46.54万t/a。对各省级行政区限制排污总量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各水平年限制排污总量呈逐步递减趋势,与规划水平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步增加的目标要求总体协调。根据限制排污总量方案,提出了加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管理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加快开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切实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
长江南京段水污染现状及限排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3,29(1):55-60
通过长江南京段18个水功能区水质的5 a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源及其入江排污量,提出了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和入江污染物削减建议。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2005—2009年期间,83.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09年83.3%的水功能区所有的水质监测点均没有达到其水质目标;主要污染源头为通江河道,其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65.7%、49.9%;工业、企业排污口的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20.9%和25.0%。长江南京段水体COD限制排污总量为6.59万t/a,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0.26万t/a;需要削减污染物的水功能区包括5个饮用水水源区、1个保留区和3个渔业、农业、工业用水区;削减任务最重的为饮用水水源区,其COD和NH3-N削减率分别在87.0%~99.0%和17.8%~97.4%之间。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流域冰封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提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率的概念,即入河污染量在其纳污能力范围内的水功能区个数占核算区域中水功能区总数的比例。该概念弥补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限制排污总量等指标在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中的不足。针对寒区冰封期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废污水难以达标排放造成的高水环境风险,建立了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冰封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将相关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松花江流域,开展了面向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的冰封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研究。结果显示,在强化节水和水利工程合理调度的水量优化调控方案下,松花江流域污水处理厂在2020年冰封期要全部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工业废水全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方能基本实现90%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率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西省178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水功能区概况、水质目标和水体自净能力分析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建立水质数学模型,合理确定设计流量等相关参数,计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结合现状年污染物入河情况提出2015、2020和2030年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为江西省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COD、NH3-N为控制指标,应用一维感潮河网纳污能力模型计算上海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结果表明,上海市水功能区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79.96万t/a和7.56万t/a。以水功能区水质和污染物入河量分析评价结果为基础,制定水功能区分阶段达标目标,并从空间和时间上分解,提出每个水功能区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要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功能区纳污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介绍了使用欧洲流域水质模型(CC+PLAS)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制定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决策支持。此模型将我国计算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控制的方法与欧洲用于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质模型理念相结合,综合考虑影响河流水质的各种因素,对多种不同设计流量下的纳污能力进行核定,对不同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产生的水质效果进行测试,使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具有广泛的操作性和灵活性,推动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有效落实。此模型同时为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种方便科学的计算工具,为实现2015、2020、2030年水功能区达标率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对汾河水质、入河排污量监测的基础上,选取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以掌握汾河复流前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各水功能区为基本计算单元,分析计算水功能区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水域纳污能力,进而提出汾河复流后各行政分区的污染物限排总量及污染物削减率。结果表明:复流后各功能区COD和NH3-N限制排污总量分别为25 139 t/a和1 158 t/a,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24 704t/a和7 857 t/a,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9.6%和87.2%。若各入河排污口达标排放后,COD、NH3-N仍要削减15 936 t/a和4 356 t/a。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以沂沭泗流域境内的4个水功能区为例,分析了水体COD、氨氮的降解系数及其变化规律,拟合出了与流速相关的水体污染物降解系数的经验公式;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了2015年4个水功能区的COD、氨氮纳污能力,并核定75%和90%水文保证率下的COD和氨氮纳污能力分别为2020年和2025年限制纳污红线值,对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2020年、2025年研究区的COD、氨氮纳污能力红线值分别为2 264.03、34.48,1 566.4、21.95 t与887.71、15.16 t,2020年和2025年的COD和氨氮应削减率为30.81%、36.34%与60.79%、56.03%。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省纳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相关水文水资源调查,并对水功能区进行水质达标评价与现状纳污情况分析,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计算在设计条件下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确定各类型水功能区的限制排污总量,提出限制排放总量意见、保护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是东江源区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根据《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赣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结合东江源水质现状、污染源类型及特点,分别采用一维、二维非稳态模型和湖库均匀混合衰减模型计算源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限排总量:(1) COD和氨氮纳污能力分别为1 246. 23 t/a和103. 35 t/a;(2) COD和氨氮限排总量分别为819. 24 t/a和97. 84 t/a;(3) COD现状入河量为1 235. 40 t/a,氨氮现状入河量为1 116. 60 t/a,COD和氨氮入河量削减率分别为34. 37%和91. 89%,需削减污染物的功能区有17个,占全部功能区的比例为94%.东江源区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削减量较大的是寻乌水寻乌保留区,污染源为矿坑迹地,寻乌和定南城区河段的工业污染也较为严重,源区内2个工业用水区均需大幅削减排污量.研究成果可对东江源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环境状况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工程按照地域划分为东线、中线以及西线三部分,其中与河北省水资源关系最紧密的中线第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受到了河北省的广泛关注,在“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指导下.对一期工程中在河北省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将水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分为水资源匮乏及废污水排放,根据不同的原因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对水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综合与阐述。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横山岭水库管理部门发现水质异常,经论证分别于2009~2011年通过放水、蓄水过程,使库区水体进行了充分交换,水体中重金属类水质参数变化甚微,富营养化及其他类参数不同程度得到改善,说明水体交换是改善库区水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水权理论与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洪先 《人民黄河》2002,24(3):15-17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跨省市的远距离调水工程,由于沿线各省(市)的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等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必然存在流域、城市之间用水矛盾和利益协调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水权现状进行研究,根据水权基本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资源状况和南水北调工程实际出发,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水权分配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较长时间小区试验,对水稻3种灌溉方法的产量、用水量、水分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水层灌溉与薄露灌溉、习惯灌溉相比,早稻分别增产651,990 kg/hm2,增产率为10.3%、16.5%;晚稻分别增产717,1 175 kg/hm2,增产率为9.9%、17.4%。同时,灌溉水量早稻分别节水830,3 150 m3/hm2,节水率为46%、69%;晚稻分别节水1 410,2 955 m3/hm2,节水率为58%、74%。无水层灌溉早稻、晚稻水分生产率分别为2.67,2.94 kg/m3,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再生水为湖池水源可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现状,但存在因再生水水质标准低、易发生水体富 营养化的问题。计算湖池生态环境需水量,定期对湖池进行补水和换水,以保证湖池生态环境的健康。 基于污染物质平衡原理,采用换水周期法,建立兼顾水量和水质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模型。以西安市沣庆 湖为例,估算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为:沣庆湖换水周期冬季为125d、夏季为53d。沣庆湖年平均生 态环境需水量为24.37万m3。  相似文献   

16.
简要论述了水务市场化的过程,提出了供水和排水两个环节可依靠市场定价的观点,找出了水务市场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实施饮水解困工程,使多年饮水困难的村顿吃上了自来水。通过农村自来水安装实践,介绍一种不同压力罐、水塔和变频设备一解决农村定时供水的自来水工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引供水工程中流量控制调节的方式与流量调节的重要性,阐述了泵站流量控制调节的理论模型与实现方法。在流量—转速(或流量—角度)调节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泵组流量控制的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方式,分析了PID调节的基本原理、参数确定、闭锁要求及主要调试步骤。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思路优化了南水北调中线总体布局,实现了南北联调、丰枯相济,同时恢复密云水库在供水任务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了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由于丹江口水库和密云水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流域,且分别位于两个气候区,因此水体水质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避免调水可能带来的水质及水环境风险,在前期设计阶段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了两库水质调查、水质混合试验,构建密云水库平面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运行后两库水混合,对密云水库的水质、水温及其他理化指标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密云水库库区整体富营养化状态将逐年改善,调南水入密云水库有利于改善现状密云水库常年低水位运行所面临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农业供水价格按补偿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实行两部制水价,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建议出台地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配套政策,通过改革努力降低供水成本,提高农民对水费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