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了获得具有工业化前景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制备工艺。方法:以花生油为原料,采用碱异构化法制备CLA。测定了花生油中的亚油酸相对含量,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油比、催化剂KOH用量等因素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花生油富含亚油酸(相对含量达27.85%),是制备CLA的良好原料;碱异构化花生油制备CLA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2.6 h,醇油比(m1,2-丙二醇∶m亚油酸)22∶1,KOH用量(质量分数)7%。在该条件下,CLA转化率为89.81%。结论:采用碱异构化花生油制备CLA的工艺可行,在最优工艺条件下,CLA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2.
以橡胶籽油为原料,碱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CLA),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比、催化剂KOH的用量等因素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橡胶籽油碱异构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异构条件是:采用聚乙二醇-400为溶剂,KOH为催化剂,当反应温度148℃,反应时间2.6 h,醇油比:18∶1 m L/g,催化剂的用量6%,在此工艺条件下橡胶籽油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为83.04%。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优质红花籽油为原料,通过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CLA)。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异构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EG-400用量、Fe(OH)_3用量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红花籽油质量为20 g前提下,红花籽油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为溶剂、Fe(OH)_3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78℃、反应时间2.7 h、PEG-400用量265 m L、Fe(OH)_3用量6 g,在此条件下,CLA转化率为96.54%。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黄秋葵籽油中亚油酸的共轭转化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设计实验,以共轭亚油酸(CLA)的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黄秋葵籽油中亚油酸共轭转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62℃,籽油/KOH为1.9(m L/g),丙二醇/籽油为2.0(m L/m L),CLA转化率为74.20%,其中反应温度对转化率影响最大,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经验证,实测值(74.20%)与模型预测值(76.99%)基本一致,说明响应面法优化黄秋葵籽油中亚油酸的共轭转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以橡胶籽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碱异构化合成CLA。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不同溶剂、加碱量等因素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得到橡胶籽油碱异构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异构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5h,加碱量与橡胶籽油皂化值的比值是1.2。在此实验条件下,CLA纯度达到29.1%,转化率为85.67%。  相似文献   

6.
以橡胶籽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碱异构化合成CLA。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不同溶剂、加碱量等因素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得到橡胶籽油碱异构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异构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5h,加碱量与橡胶籽油皂化值的比值是1.2。在此实验条件下,CLA纯度达到29.1%,转化率为85.67%。   相似文献   

7.
焦江华  刘璘  康凌  丁玉庭 《中国油脂》2012,37(11):44-48
以固定化亚油酸异构酶和亚油酸(LA)为原料,在考察超临界CO2(SC-CO2)处理对酶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SC-CO2中LA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对共轭亚油酸(CL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亚油酸异构酶在SC-CO2压力小于30MPa,处理温度低于40℃,处理时间小于2 h时,相对酶活较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响应面法优化CLA合成条件为LA质量浓度0.05 g/mL,反应温度36℃,压力30 MPa,反应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CLA的含量为60.58 mg/g;固定化亚油酸异构酶重复使用3次,CLA保持较高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碱异构化方法由红花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CLA),以CLA转化率及非活性异构体含量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异构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碱量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的异构化条件为:反应温度167℃,反应时间6h,0.5倍红花籽油质量的NaOH;该条件下CLA转化率可达97.9%,非活性异构体含量在2%左右。同时利用GC-MS对制备的CLA混合脂肪酸样品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总CLA含量77.31%,其中9c,11t-CLA和10t,12c-CLA占75.30%,棕榈酸4.00%,硬脂酸1.40%,油酸10.10%,亚油酸1.63%,其他微量组分占5.56%。  相似文献   

9.
在亚临界水的状态下,以共轭亚油酸(CLA)和甘油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CLA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质的量比(CLA:甘油)、反应压力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40min、反应物物质的量比2:1、反应压力13MPa,在优化出的最佳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的CLA转化率为96.3%,所得CLA甘油酯为淡黄的油状透明液体。  相似文献   

10.
甲醇为溶剂红花籽油碱法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甲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红花籽油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异构化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CLA)的方法。按照均匀设计法优化异构化反应条件,用均匀设计软件处理试验结果得到模型方程,方程反映了各因素及交互作用对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规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通过均匀设计得到红花籽油异构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77℃,反应时间1 h,氢氧化钠加量5.6%,红花籽油质量分数5%。在该条件下c9,t11-CLA和t10,c12-CLA两种活性异构体的收率达到87.1%,且在总共轭亚油酸中的比例高达96.5%。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制备Na-ZSM-5载体,再将金属Ru通过浸渍法负载于载体上,获得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然后用电化学催化法对催化剂活化,将活化后的催化剂应用于玉米油异构化反应中,研究反应条件对玉米油异构化的效果,结果发现催化剂添加量5%、异构化时间3 h、搅拌速率600 r/min、异构化温度160 ℃为最佳反应条件,并且负载型Ru/Na-ZSM-5催化剂经反复使用5 次后,催化剂相对活性依然保持在75.2%。最后对反应后玉米油的主要成分与理化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得到的富含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玉米油中c9,t11-CLA相对含量为12.32%,t10,c12-CLA相对含量为8.45%,而反式油酸相对含量仅为1.63%。在理化特性方面,其酸值为1.17 mg/g,碘值为103.08 g/100 g,过氧化值为4.31 mmol/kg,皂化值为201.56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16.53 g/kg,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小麦淀粉(WS)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快速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流变仪等,研究了小麦淀粉-共轭亚油酸(WS-CLA)复合体系的糊化性质、热性质、流变性质。结果表明,CLA影响WS的理化性质。CLA阻碍WS吸水溶胀,使其峰值黏度降低、糊化焓升高。CLA使WS抗老化能力增强、更易形成弹性凝胶,表现为老化率和tanδ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重组解脂耶氏酵母催化红花籽油合成共轭亚油酸的过程中,大量的红花籽油与游离型亚油酸及共轭亚油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发酵液上清。为了通过气相色谱准确分析催化过程中底物及产物的含量,确定甘油三脂和游离型脂肪酸混合物的最佳甲酯化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盐酸-甲醇法、盐酸-甲醇(甲苯)法、三氟化硼-甲醇法、氢氧化钠-甲醇法、酸碱综合法和重氮甲烷法6种方法,对红花籽油、游离型共轭亚油酸和二者混合物分别进行甲酯化,通过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比较甲酯化效率。结果表明盐酸-甲醇(甲苯)法甲酯化程度高,且操作简便、安全、经济,是样品为甘油三酯和游离型脂肪酸混合物的最适甲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blood glucose lowering effects of bitter gourd compounds. Previous experiments with db/db mice revealed that the lipid and the saponin extracts are more effective in lowering glycated haemoglobin levels and excessive body weight gain than the hydrophilic extract or the whole fruit.  相似文献   

15.
应用Raman光谱分析了不同亚油酸浓度下脂肪氧合酶催化诱导产生的大豆蛋白聚集体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模拟反应体系中亚油酸浓度在3.14~6.09 mmol/L范围之间时,拉曼光谱中归属于CH和CH2弯曲振动的谱带强度增强,而归属于位于非极性环境中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谱带强度减弱;当亚油酸浓度达到7.51 mmol/L时,则出现相反的结果,这表明大豆蛋白质的聚集涉及到疏水相互作用。此外,在蛋白质拉曼光谱中还观察到胱氨酸残基二硫键的伸缩振动变化。二级结构分析表明反应后大豆蛋白α-螺旋减少,β-折叠增加。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倩  刘佩  李海霞  阮晖  何国庆 《食品工业科技》2011,(11):468-471,474
相比于共轭亚油酸(CLA)的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CLA与化学法具有培养灵活、对设备要求低、产物分离简单等优势。主要讨论了微生物合成CLA的研究进展,亚油酸(LA)能被微生物转化的原因,以及微生物合成CLA的机理。CLA的合成机理从微生物在动物瘤胃内混合发酵代谢LA和单一微生物在体外合成CLA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16株乳酸菌产亚油酸异构酶(linoleate isomerase)的能力进行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发酵液中的共轭亚油酸(CLA),筛选出产亚油酸异构酶的乳酸菌,PCR扩增筛选出菌株的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16株乳酸菌中有9株菌可将亚油酸(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气相检测6株乳酸菌的发酵液中存在cis-9,trans-11CLA和trans-10,cis-12CLA两种同分异构体(各占CLA总产量的50%);成功扩增出鼠李糖乳杆菌与亚油酸异构酶密切相关的肌球蛋白交叉反应抗原(MCRA)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8.
植物乳杆菌ZS2058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植物乳杆菌ZS2058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条件,在培养基中添加10g/L吐温-80制成LA-吐温-80胶束溶液,可以提高CLA的转化率,最佳转化温度为35℃,添加1mg/mL的LA有较高的转化率和CLA产量。在MRS、SKM、KPB三种转化体系中SKM的转化率较高。在含LA的培养基中预培养12h,可以提高CLA的转化率。最佳转化接种量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GC、Ag~+-HPLC和GC-MS四种分析方法对植物乳杆菌ZS2058生物转化亚油酸(LA)产生的共轭亚油酸(CLA)检测时的异同点。结果表明,这4种分析方法在对CLA进行检测时各有特色,应用范围也有不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成本最低,操作最快速,但检测结果为转化产物中各种CLA异构体的总和,而GC、Ag~+-HPLC和GC-MS能将产物中的各类CLA异构体分开,可对复杂的生物转化产物进行分析。其中,GC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检测到转化底物LA,Ag~+-HPLC可将转化产物中c9,t11-CLA和t8,c10- CLA很好的分离,而GC-MS可以将各种异构体与其它副产物明确区分开来。总之,在检测生物转化法产生的CLA时,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并需将这几种方法灵活的结合起来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火麻仁药材中五种主要脂肪酸(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进行含量测定,据此对不同产地火麻仁的优劣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XD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在此条件下,该五种脂肪酸的甲酯化产物与其他组分得到良好的分离,α-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进样量分别在42 168μg(r=0.9998)、67267μg(r=0.9995)、9.7 39μg(r=0.9995)、23 94μg(r=0.9996)和14 56μg(r=0.9997)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RSD=0.65%,n=6)、99.5%(RSD=1.20%,n=6)、99.2%(RSD=0.41%,n=6)、99.0%(RSD=0.60%,n=6)和99.5%(RSD=0.61%,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不同产地火麻仁油脂中的脂肪酸含量的确具有一定差异,以保定地区的脂肪酸含量为最高,可为火麻仁油脂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