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DoS是“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的缩写,它是指故意攻击网络协议的缺陷或直接通过野蛮手段耗尽受攻击目标的资源,目的是让目标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甚至系统崩溃。早期的DoS攻击都需要相当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存性的DoS攻击防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拒绝服务攻击(DoS)是Internet中常见的一种攻击形式,提出一种基于覆盖网络的防御DoS攻击的方案。通过覆盖网络中的冗余资源和自恢复功能确保系统在遭到DoS攻击时仍能提供一定性能的服务,并可自动从攻击中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DoS和DDoS仍然是目前网络的头号威胁。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就是利用TCP/IP协议的缺陷.将提供服务的网络的资源耗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服务.是一种对网络危害巨大的恶意攻击。有些拒绝服务攻击是消耗带宽.有些是消耗网络设备的CPU和内存,也有些是导致系统崩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攻击手段包括SYN flood、ICMP flood、UDP flood  相似文献   

4.
DoS,即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网络攻击技术,它通过利用协议或系统的缺陷,采取欺骗或伪装的策略来进行网络攻击,最终使受害者因为资源耗尽或无法作出正确响应而导致瘫痪,从而无法向合法用户提供正常服务。DoS的最新发展趋势是DDoS。本文介绍了DoS攻击的原理,所利用的相关协议及其漏洞特点,常见的DoS攻击手段或程序,以及如何防范DoS攻击。  相似文献   

5.
李欣 《福建电脑》2010,26(8):88-89
从DoS与DDoS过程可以看出,其攻击的目的主要有:(1)对网络带宽的流量攻击;(2)对服务器某特定服务的攻击。攻击的手段主要是发送大量垃圾数据交由网络设备或服务器处理,导致资源占用超出允许上限,使网络中断或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相似文献   

6.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称,即拒绝服务。造成DoS的攻击行为被称为DoS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是指一个用户占据了大量的共享资源,使系统没有剩余的资源给其它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攻击方式。拒绝服务攻击的结果可以降低系统资源的可用性,这些资源可以是网络带宽、CPU时间、磁盘空间、打印机、甚至是系统管理员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今天讲的DoS可不是那个曾红极一时的DOS操作系统,它是Denial of Service的缩写。DoS攻击是网络上一种简单但很有效的破坏性攻击手段,它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其他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机资源耗损分析防御DoS攻击的算法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超  袁津生  马丽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5):1043-1044,115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DoS攻击成为主要的网络安全隐患.从分析主机资源耗损入手,提出了一种防御DoS攻击的一种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系统CPU占用率来判断是否发生DoS攻击和进行DoS攻击的IP数据包,并进一步取缔非法占用的系统资源来保护主机能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
拒绝服务攻击已经成为威胁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攻击手段,本文从分析DoS拒绝攻击服务的原理入手.然后对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进行了解析,最后从主机和网络两个层面分析如何去防范DoS攻击。  相似文献   

10.
《微电脑世界》2012,(2):121+123
僵尸网络(BotNet)是企业机构目前面临的最大网络安全威胁之一。僵尸网络可以从任意地点大量系统(从数千个到一百万个系统)发动攻击,犯罪分子利用它控制计算机并执行非法的破坏性活动,例如窃取数据、非法接入未授权网络资源、发起拒绝服务(DoS)攻击或散发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11.
江超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32(1):141-144,152
拒绝服务(DoS)攻击是一种主要的网络攻击方式,严重影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的正常运行。对WSNs中DoS攻击进行分析后,结合生物免疫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DoS攻击检测算法。建立入侵特征库,使安全系统具有记忆和学习能力,大大减轻了重复检测所需的能量的消耗和资源的占用。粗糙集的使用解决了传感器网络中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算法是可行、高效的,能够检测出各种DoS攻击。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计算资源共享的特性,攻击者可以通过不停消耗带宽资源,使得同一物理主机上的其他用户无法接受正常服务,造成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这种攻击区别于传统网络体系中的DoS攻击,因此难以应用传统防御方法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机迁移的DoS攻击防御方法,通过选择迁移目标、设计触发机制和选择迁移目的地,形成迅速减轻DoS攻击影响的虚拟机迁移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攻击者的不同攻击方式,该方法均可有效地快速防御DoS攻击,保证云服务的正常运行。相比其他策略,所提方法在迁移开销上略有增加,但防御效果明显,可行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DoS(Denial of Service拒绝服务)攻击由于攻击简单、容易达到目的、难于防止和追查,已经成为网络上最常见的攻击方式。DoS攻击,特别是网络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可能造成服务无法访问,甚至数据损坏和丢失,从而给被攻击的客户带来金钱、人力、时间上的巨大损失。由于这些网络层的拒绝服务攻击有的利用了网络协议的漏洞,有的则抢占网络或者设备有限的处理能统中,要实现底层安全防护将使系统变得更加危险。另一类是针对整个网络的,作为一个即插即用的设备接入网络,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的网络安全产品。为了解决DoS攻击问…  相似文献   

14.
米安 《现代计算机》2013,(11):19-24
目前,对商业服务器攻击方式主要有两种,包括拒绝服务(DoS)攻击和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这种攻击类型属于命中一运行类型。DoS/DDoS攻击因为不够灵敏而不能绕过防火墙等防御.即DoS/DDoS攻击向受害主机发送大量看似合法的网络包.从而造成网络阻塞或服务器资源耗尽而导致拒绝服务。虽然数据没有被损坏。但是服务器最终被摧毁.并且还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的问题.对于一个电子商务服务器.其最重要的为服务器的停机时间。研究对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防御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DoS攻击下网络化控制系统记忆型事件触发预测补偿控制问题. 首先, 由于网络带宽资源有限 和系统状态不完全可观测性, 引入了记忆型事件触发函数, 为观测器提供离散事件触发传输方案. 然后, 分析了网络 传输通道上发生的DoS攻击. 结合上述记忆型事件触发方案, 在控制节点设计一类新颖的预测控制算法, 节省网络 带宽资源并主动补偿DoS攻击. 同时, 建立了基于观测器的记忆型事件触发预测控制的闭环系统, 并且分析稳定性. 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 建立了控制器、观测器和记忆型事件触发矩阵的联合设计方案, 并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案结合记忆型事件触发机制可以有效补偿DoS攻击, 节约网络带宽 资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免疫的对等网络DoS攻击防御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学习自然免疫系统和研究对等网络DoS问题与传统网络中的区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的对等网络DoS攻击防御系统。在系统中,对等网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可根据环境学习和动态改变的免疫智能体,它能够自动检测网络并对具有DoS攻击特征的数据进行控制,从而把攻击扼杀在萌芽状态。系统具有分布性、自适应性、可扩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安全》2005,(5):68-68
随着Internet应用以及网络带宽的高速增长,DoS/DDoS攻击发生的频度越来越高。出于商业竞争、打击报复和网络敲诈等各种目的,几乎任何掌握一定带宽资源的人,只要从网络上下载攻击程序就可以发起DoS/DDoS攻击。由于实施容易、追查困难,同时由于法律规范不够健全,DoS/DDoS攻击已经  相似文献   

18.
DoS/DDoS拒绝服务攻击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拒绝服务攻击已经成为威胁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攻击手段,本文从分析DoS拒绝攻击服务的原理入手,然后对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进行了解析,最后从主机和网络两个层面分析如何去防范DoS攻击。  相似文献   

19.
拒绝服务(DoS)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某种手段,有意地造成计算机或网络不能正常运转从而不能向合法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或者使得服务质量降低。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则是指处于不同位置的多个攻击者同时向一个或数个目标发起攻击,或者一个或多个攻击者控制了位于不同位置的多台机器(称为傀儡机)并利用这些机器对受害者同时实施攻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纵观网络安全攻击的各种手段和方法.DOS(Denial of Service)拒绝服务类攻击危害巨大,有报道说黑客每周发起的DoS类网络攻击达到4000次之巨,据此看来,网络上将无时不刻的在承受DoS打击。而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出现无疑是一场网络的灾难,它是DoS攻击的演变和升级,是黑客手中惯用的攻击方式之一,破坏力极强.往往会带给网络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