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课选题分析微课选题要遵循聚焦原则,如此方可做到短小精悍,通俗地说,就是要关注学习者的“痛点”“痒点”“兴奋点”。本节微课的主题是《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生活的现代范》,它展现的是宋朝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单从教材的文字描述来看,本节课内容比较枯燥,学生无法从文字中体会宋朝生活的先进性,同时由于初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短,若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不高,所以我们想到用微课这一形式来讲解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微课,微是形式,课是本质。李大明老师设计的《铜锌原电池原理》这节课,既抓住了微的形式,又抓住了课的本质。在这节课上虽然教师没有直接面对学生,但是营造了一个对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生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下面就这节课我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是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章,《多媒体基础知识》的第七节。这一章从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多媒体组成要素中,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的基本知识,以及处理这些对象的工具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通过PowerPoint软件,让学生实际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 本节课是采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第三个课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这节课可以说,是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即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演示作品,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所以,本节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作品亮点1.体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改革推进目标之一就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点正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这两份作品设计中,可以看出两个团队的教师们都在努力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两个团队在各自的“创新整合点”中都阐述“通过翻转课堂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施年荣教师团队,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在课前利用微课,让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结构与画法、步骤,理清文章思路,开展文章结构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微课选题分析考虑到微课自身的特点,其选题要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易错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我们将本节微课教学重难点定位为理解诗词内容,体会李清照的“浓愁”抒写。这一选题小而精,且目的性较为明确,符合微课从小处入手、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另外,对诗词中诗人情感的解读也符合语文课标对诗词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株洲工业学校从杜郎口模式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再到基于职教新干线的翻转式教学,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针对职业学校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微课"的出现,更为基于职教新干线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做出了有力支撑,本文通过对"微课"、微课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梳理基础上,分析微课教育模式的教育应用,提出微课的应用能否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及其教学模式的选择、设计和应用实践。再从微课设计的角度,深入探讨"基于职教新干线的微课教学模式"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小球作平抛运动"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一章<解决问题编程>的第二节课.本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信息处理过程中最本质和最重要的就是要获得先进的数据处理思想与方法,而研究和利用这种思想方法恰好是程序设计理论所赋予的使命.在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QBASIC语句,对于编程解决问题的前四个步骤也有所了解,这为本节课程学习起了铺垫作用.这节课主要介绍程序设计里三大控制结构之一的循环结构以及编程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步骤--编写程序.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本节课采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围绕"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模块进行设计.PowerPoint是初中学生制作多媒体电脑作品的主要工具,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灵活多样等特点,但其灵活性和多样性也使得学生在综合运用这部分知识制作作品时感觉颇有难度.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程讲求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思维的生成,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探索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认真探索课程内容,对课堂做出自己的预设,并在实际教学中生成并修改,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是"简单排序"的第5个课时,是一堂信息学研讨课,主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从简单直接的摄像头拍摄式微课到PPT、Camtasia Studio等软件合成式微课,制作微课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因此,本文作者尝试采用手绘视频软件Video Scribe制作了微课,这种表现形式的微课,不仅样式新颖,画面生动,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想 本课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设计.学生在本节课前,已了解VB几个基本控件(文本框、标签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赋值语句、分支语句等),但是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模仿,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 VB的特点是可视化设计及事件驱动.因此,本节课的最初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创造"用户界面的机会,并希望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思考用户界面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更高层次上"感受"VB的可视化设计.对新控件的学习以参考学习网站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2.
《软件》2019,(6)
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学生普遍对微课的学习粘度并没有很高。因此提出基于创新思维视角下的微课教学设计,从聚焦学生,聚焦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出发创新性设计微课,让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微课的学习,实现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教材、学情分析 "网上邻居"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这节课既要学习新的知识,还要巩固前面学过的相关操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微课"的特点,分析中职生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的学习现状,探讨"微课"对中职生图形图像处理学习的促进作用,即如何在中课程教学设计当中运用微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微课"突出教学重点解决学习难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化解学生学习的畏惧,拓展学习内容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哇,好漂亮哦!"在学生的赞叹声中,我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拉开序幕(我展示的是一个用Flash制作的网页横幅),学生们的求知欲溢于言表,一改以往想着玩游戏、上网聊天的心态,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势如破竹,教学效果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课"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为更好地适应知识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势在必行.当前有些教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无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性格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出发,科学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育辅助手段,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任务单引导、微课支撑、有效实现课堂翻转,其渗透的是“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理念,实现的是“个性发展,共同成长”,促进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有效的课堂翻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效的前置学习,前置可以是上课前,也可以是课堂前半部;二是有效的课堂内化。而两者的基础就是自主学习任务和微课,没有自主学习任务的引导,学生的前置学习会迷失方向,没有微课,学生的自主学习将失去有效的支架。怎样有效地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能够起到支架作用的微课,就是2013年第十一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重要目标。初中信息技术两个团队(以下分别称为园区十中队、常熟队)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五章第二节图片的处理”为例做了很好的尝试,也呈现出较多的亮点,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如今现代化教学技术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性变为主动性,是我们教师学习教研永恒的主题。"慕课"、"微课"的引入,无疑将会让这一主题有了一线转机。  相似文献   

19.
新兴的微课成为教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在微课录制制作过程中,微课件即计算机Power Point课件具有重要微课信息内容呈现展示作用,是一节好的微课的重要辅助教学支撑,因此,掌握微课设计中的Power Point课件的开发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优秀微课的一个重要制作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分析《金属钠的性质》这节课选自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1章第2节第1课时。金属钠是《高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掌握的重要的金属单质,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其他金属元素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也为今后学习元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发展情况,笔者明确了本节微课要达成的目标: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