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低浊高色富含有机物地表水难于混凝,试验采用“混凝-溶气气浮”(“混凝-DAF”)工艺处理此类水,并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凝-DAF”工艺在较低投药量时能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对于“混凝-DAF”工艺,增大混凝剂投量后出水浊度基本不变,但出水色度及CODMn可进一步降低;“混凝-DAF”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能力优于“混凝-沉淀”工艺。最后,对“混凝-DAF”工艺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雨水径流水质监测与混凝沉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雨水径流水质的监测,以及对其污染主要影响因素与污染程度的分析,掌握水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通过雨水径流的混凝沉淀试验研究,确定了雨水混凝沉淀最适宜的混凝剂种类、最佳的混凝反应运行条件及最优的药剂投加量.在最佳混凝条件下,雨水径流浊度的去除率达99%.因此,混凝沉淀是雨水径流处理利用及污染控制最简便易行且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在民用和工业上的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对供水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针对目前大部分水厂仍采用混凝沉淀常规水处理工艺,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LAS的去除效果。以Al2(SO4)3,PAC,FeCl3,PFS为混凝剂,非离子PAM为助凝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对LA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而且有机物和LAS的去除有一定相关关系。但浊度与LAS的去除相关性较差。试验条件下对于LAS去除最佳混凝方案是投加量为40 mg/L的FeCl3。相同水质条件下铁盐混凝剂在除浊、除有机物和除LAS方面优于铝盐混凝剂。pH和水温对LAS的去除有一定影响,较低的pH和较高的水温均有利于LAS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城市小区雨水径流水质的污染主要为有机污染和悬浮固体污染,且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差,采用投加混凝剂同时加细砂的强化混凝沉淀实验,确定了小区径流混凝沉淀处理最适宜的混凝剂种类、最佳的混凝反应运行条件及最优的药剂和细砂投加量.实验表明:在混凝沉淀过程中投加细砂,不仅能提高混凝沉淀效果,而且能提高沉淀速度.小区径流强化混凝沉淀的浊度去除率达99.7%,COD去除率达92.6%,处理水的浊度1.66 NTU,COD 35mg/L两主要指标均优于杂用水水质标准.因此,投加细料的混凝沉淀是小区雨水径流处理利用及污染控制最简便易行且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压力强化混凝沉淀过滤除藻工艺中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试验对比研究了预加压和预氧化后的含藻水,经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后的藻毒素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及投加量对藻毒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藻水加压后混凝沉淀,藻类和浊度物质去除效果最优,蓝藻去除率达到96.2%,浊度降至0.49NTU。含藻水在加压和高锰酸钾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未增加,而次氯酸钠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最大增幅为215.78%;对于加压水样,在混凝剂投加前30min或投加后7min投加粉末活性炭效果较好,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5~20 mg/L时,沉淀水藻毒素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4.13%和53.57%,而与混凝剂同时投加则效果不佳。对次氯酸钠预氧化的水样,粉末活性炭与混凝剂同时投加时效果最好,沉淀水藻毒素平均去除率15.84%。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矿井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改善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回用,对某矿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工艺系统进行了改进研究。改进后的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高密度预沉淀+混凝反应+高效沉淀",部分出水采用石英砂滤罐进一步降低浊度后供给工人洗澡用水。首先通过对浊度为802 NTU的原水进行的混凝试验研究确定了2号PAC与PAM为最佳混凝剂和助凝剂,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40 mg/L、0.1 mg/L,出水浊度可降为2.3 NTU;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药剂投加量以降低水厂的运行费用,采用絮凝污泥回流强化助凝反应并完成高密度预沉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当絮凝污泥回流比为原水量的12%时,混凝反应时最佳投药量PAC、PAM分别为80 mg/L、0.1 mg/L,PAC投药量降低了43%,出水浊度可降为2.1 NTU。  相似文献   

7.
加强混凝沉淀在处理微污染原水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挺 《给水排水》2003,29(5):24-26
通过调整pH ,不同混凝剂等的各类对比试验 ,探索加强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认为混凝沉淀对有机物的去除是有去除极限的。各种不同的加强工艺可以使有机物去除率极限在更经济的条件下更快出现。  相似文献   

8.
低温低浊水混凝沉淀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快速搅拌强度(GR)、快速搅拌时间、缓速搅拌时间以及pH等因素对低温低浊水混 凝沉淀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凝剂投加量一定时,选择合适的混凝条件,沉后水浊度、沉 后水中混凝剂残余量及过滤阻抗系数STI将有较大改善。并且伴随快速搅拌强度的增大,与沉后水 浊度相比,混凝剂残余量及过滤阻抗系数改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洗浴废水处理工艺中混凝预处理的作用与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固定化生物活性炭—膜滤—UV 消毒工艺处理洗浴废水,整体试验结果比较理想,在物化处理过程中混凝环节至关重要。为此研究了混凝对浊度、LAS、COD_(Cr)、洗浴浴香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投药量大于25mg/L 时,混凝沉淀可以把平均浊度为65NTU的原水降低到15NTU 以下,对 LAS、COD_(Cr)的去除率可达62%和50%以上,因此混凝是去除洗浴废水中悬浮物质、LAS 和有机污染物有效的物化处理单元;但是混凝不能有效地去除洗浴废水中的浴香。  相似文献   

10.
混凝-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莫罹  黄霞  李琳 《给水排水》2001,27(8):12-15
通过改进的烧杯混凝试验确定了混凝 微滤膜组合工艺的混凝剂 (PAC)适宜投加量为 2~ 3mg/L。在该混凝剂投加量条件下 ,进行了混凝 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连续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浊度 ,OC以及UV2 54 的去除效率分别为 85%~ 95% ,37%~ 52 %和 58%~ 81% ,优于膜直接过滤时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藻水处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烧杯试验,探讨混凝剂、粉末活性炭(PAC)、高锰酸钾、高锰酸盐复合剂(PPC)、次氯酸钠以及它们之间联用对藻类和浊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藻类数量低于1×107个/L时,提高混凝剂投加量可有效去除藻类;但当藻类数量较高(1×107~5×107个/L)时,采用预氧化以及PAC吸附与混凝联用的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类.试验还表明,次氯酸钠杀藻能力强,而PPC可有效改善处理水的沉淀性能,因此,两者联用可显著提高除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透光率脉动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应用于常规浊度水处理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尤其原水浊度对以R值为控制参数的控制系统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为此 ,对常规浊度水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提出以 β值为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来控制混凝剂的投加 ,并通过试验证明 β值与混凝剂投加量、沉后水浊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 ,并且对于不同浊度的原水 ,β值与沉后水浊度之间仍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β值有望替代R值控制混凝剂的自动投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安全、高效地去除水源水中蓝藻,对原水短暂施加外压,使蓝藻细胞内气囊破裂而失去浮力,从而提高混凝沉淀去除效率。试验对比研究了预压力和预氧化混凝沉淀对扬州水源水中藻类和浊度的去除效率,并比较了预压力和预氧化后水中溶解性TOC(DOC)、藻毒素和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变化情况。预压力混凝沉淀出水浊度1.09~1.23NTU;叶绿素a浓度3.1~4.3μg/L,平均去除率91%;经0.5~2mg/L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出水浊度4.82~7.38NTU;叶绿素a浓度5.68~14.57μg/L,平均去除率72.7%。预压力后水中DOC、藻毒素和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基本未增加,而预氧化后对应指标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聚合氯化铝铁强化混凝去除藻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对微污染黄河水库水进行了强化混凝除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原水水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15mg/L,此时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4.67%和80.15%;PAFC的最佳pH范围是5.0~9.0,试验过程中无需对原水进行调节pH值;投加高分子助凝剂(JY)对原水的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助凝剂与混凝剂的复配可改善PAFC的混凝去除效果,助凝剂JY的投加量为0.3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提高12.9%.  相似文献   

15.
黄河高浊度水混凝沉淀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高浊度水混凝沉淀时HPAM(水解聚丙烯酰胺 )一次投加、HPAM分步投加、PAC HPAM联合投加的试验。结果表明 :PAC HPAM联合投加与HPAM一次投加相比 ,处理后水的浊度可降低 1 15~ 9 2 7倍 ,有利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并且在沉淀后浊度大致相等时 ,HPAM用量可减少 4 0 %~ 6 0 % ,有利于降低饮用水中单体丙烯酰胺含量和其它有机物 ,保证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凝剂单用及其和助凝剂联用对南淝河污染水的除浊和去污效果,并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单用时,PAFC对浊度、TP去除效果最优,对CODM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不影响原水的p H值,而PFC和PFS单用时可明显降低原水p H值,4种混凝剂单用时对TN均没有明显去除效果;PAFC与CPAM联用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佳,明显优于PAFC与APAM和NPAM联用和PAFC单用的效果;混凝剂与CPAM联用提高了其除浊和去除TP的能力,但不能明显改善其去除CODMn的效果,对原水p H和TN的影响与单用时相同。选取"PAFC+CPAM"作为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现场混凝沉淀出水水质稳定,浊度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对CODMn的去除率约为52%,而对TN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约为22.4%。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碱回收后草浆中段水的混凝沉淀活性污泥生物处理试验研究,探索了该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了低投药量混凝沉淀试验的效果及活性污泥生物处理过程负荷变化对草浆中段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江水的混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少斌  郭秀斌 《给水排水》2000,26(12):18-22
通过比较不同混凝剂对西江水的混凝效果,来优化混凝剂的使用方法,达到提高混凝效率、减少混凝成本和提高出水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型混凝剂CPF改善水厂沉淀排泥水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新型高分子混凝剂CPF改善水厂沉淀排泥水沉降性能的研究表明 ,CPF比聚丙烯酰胺及硫酸铝能更有效地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当投药量为污泥干重的 1 7‰时 ,与无混凝剂时的结果相比 ,CPF使污泥沉降性能提高了 5 1% ,而使用聚丙烯酰胺及硫酸铝时仅分别提高了 2 3%和0 5 %。在试验条件下 ,出水浊度可达 4NTU以下。此外 ,高强度的快速搅拌 ,常温范围内水温升高均有助于增强CPF对污泥的混凝沉降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聚氯化铝、硫酸铝、聚硫酸铁和氯化铁的混凝—气浮处理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混凝剂进行后续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藻密度1.6×10~(10)个/L左右的铜绿微囊藻原水,经处理后取得相近的出水效果时,聚合混凝剂比无机盐混凝剂投药量少很多,聚氯化铝比硫酸铝的用量减少70%以上,聚硫酸铁比氯化铁用量减少30%以上;对于铜绿微囊藻原水,铁系混凝剂对浊度、TOC的去除效果优于铝系混凝剂;铝系混凝剂对色度、藻密度的去除优于铁系混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