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大致从广元到安县一带,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由北向南主要包括矿山梁、天井山、青林口和中坝等典型背斜构造。野外地质事实和地震剖面构造解释证实,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带中广泛发育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挤压构造变形,但在各背斜构造表现出不同变形特征。矿山梁和天井山构造表现为一个双重构造:浅层是一个晚三叠世形成的断层转折褶皱;深层则是新生代形成的多个逆冲岩片叠置所构成的隐伏堆垛背斜构造。青林口和中坝构造主体表现为叠瓦状逆冲,构造前锋是深部隐伏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从整体上看,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变形表现为上覆早期构造变形之下隐伏后期逆冲构造,从而形成双层结构。在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深部的隐伏冲断构造中可以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构造解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最新油气勘探资料,解剖龙门山冲断带北段的构造几何学形态及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龙门山北段地区经历中—新生代多期构造挤压的叠加改造作用:晚三叠世时期挤压逆冲作用形成主体冲断褶皱构造,强烈的褶皱和冲断变形在龙门山北段前缘均有发育;后期遭受以基底卷入的大型褶曲为特征的晚新生代构造改造。在两期构造变形作用下,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形成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构造格局,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依次发育逆冲推覆体、准原地冲断、原地隐伏冲断等构造单元,并在南北走向上表现出不同的剖面组合。在多个构造单元中,浅层推覆体之下,晚期形成的原地或准原地断块和褶皱构造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图8参30  相似文献   

3.
中和面是纵弯褶皱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现象,中和面上下存在不同的应力特征、裂缝性质和储层物性差异。克拉苏构造带褶皱具有整体结构复杂、单一构造相对简单的特点,所形成的褶皱构造为典型纵弯褶皱,也具有中和面褶皱的相关特征。结合钻井和地震地质分析,总结了克拉苏构造带4种不同构造类型及其地震地质特征。在钻井和地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数据拟合分析,确定了克拉苏S构造带中和面位置,明确了张性带厚度与油气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4年,四川盆地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以来,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持续开展,已钻获多口高产工业气井,深入开展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进一步向推覆构造带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完钻的红星1井实钻成果、新解释的束线三维地震资料,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山前隐伏构造带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发育一系列向盆内逆冲断裂,形成多套推覆体叠置,表现为多个断层传播褶皱叠加,推覆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表现为挤压断褶构造;(2)二叠系推覆体及原地地层油气显示丰富,含气性好,隐伏构造带栖霞组发育台缘滩相白云岩,白云岩储层储集性能好;(3)隐伏构造带面积大,天然气成藏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川西北部地区深层海相层系勘探拓展寻找规模新突破的重要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
储集层有机包裹体测试分析是研究油气运移、成藏时间和期次等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克拉 2气田 4口探井和KL3井取心层位岩样进行偏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镜下观察 ,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有机包裹体内含物的成分进行测试 ,进行有机包裹体种类、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克拉苏构造带曾有两期油气运聚事件 :第一期在构造抬升至现今埋深 ( 350 0~ 4 0 0 0m)之前的成岩早期阶段 ,克拉 2构造和克拉 3构造都是在胶结作用开始时就有油注入 ,并一直存在于地层中 ,有机包裹体丰度低表明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油藏。第二期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的逆冲推覆构造变形阶段 ,克拉 2构造有大量的天然气向上运移直接进入该构造储集层中 ,但克拉 3构造未见天然气活动 ,仅有这一时期开始时的轻质油运聚和稍后的重质油运聚。照片 9图 1表 1参 4  相似文献   

6.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勘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发育和差异性,而断裂特征受古构造背景、滑脱层及挤压应力强度的影响,造成成藏和保存条件的不同。克拉苏构造带优质储层发育、盐层相对较厚、远离断裂多期活动区,是理想的前景区,而大北、克深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7.
褶皱-冲断带和盐相关构造均十分发育的秋立塔克地区构造极其复杂,该地区新生界内部存在两套起滑脱层作用的膏盐层.受滑脱层位置变化影响,垂向上和平面上的构造变形特征均具有很大差别.地震剖面识别出的构造样式主要有盐焊接、断层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三角带及其混生构造样式和基底卷入型断层相关褶皱等.秋立塔克地区盐相关构造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挤压应力,其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楔状地层、滑脱背斜、滑脱断层和对冲断裂形成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膏盐岩特征研究后指出,古近系膏盐岩对该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一是区域分布的巨厚膏盐岩为盐下圈闭提供了优质盖层;二是膏盐岩密度小、热导率高、隔热性差、塑性流动性强,能够有效释放侧向挤压应力等特性,有利于深层储集层保持较好物性,使盐下超深层圈闭成为现实勘探目标;三是膏盐层塑性流动性避免了构造挤压对盐下构造圈闭的破坏作用,大型圈闭得以保存,膏盐层聚集区与大型构造圈闭互为依存.精细研究刻画该区膏盐层空间展布、岩石物理特征对于扩大该区油气勘探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通过天山北缘和南缘、龙门山南段和北段逆冲断带及川东高陡背斜的油气勘探现状对比分析,认为在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区域,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良好的背斜圈闭、优质的保存条件密切相关,而潜伏背斜具有"圈闭类型良好和保存条件优良"的双重条件。国内数十年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田(藏)数量、储量及产量中,潜伏背斜所占比重远大于地面背斜,目前还具有良好的上升趋势。因此,潜伏背斜在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应引起勘探家们的关注。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思路,应遵循"地面复杂背斜中寻找地下相对简单的潜伏背斜"这一原则,油气勘探可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勘探节奏进入良性循环的周期。  相似文献   

10.
卓勤功  赵孟军  李勇  王媛 《石油学报》2014,35(5):847-856
受岩石力学特征及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膏盐岩层也会产生断裂和裂缝,大规模油气可穿盐盖层运移。膏盐岩三轴加温加压应力应变实验表明,膏盐岩具有"浅埋低温脆变、深埋高温塑变、强挤压破坏形变"的岩石力学特征,膏盐岩脆-塑转换的关键地层温度约为100℃。结合库车前陆冲断带成藏期古地温参数,确定3 000 m是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膏盐岩脆-塑转换的关键埋深,塑性膏盐岩盖层挤压流动不易破裂,已有断层因岩盐的流动而弥合、焊接,野外盐构造特征及盐岩流体包裹体显微特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库车前陆冲断带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地质历史时期是演化的、且空间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从而控制着冲断带油气成藏过程及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表地质、地震、电法、钻井等资料综合研究,对四川盆地龙门山前北段逆冲推覆前锋断层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精细刻画。研究表明,逆冲推覆前锋断层整体为隐伏断层,并发育断层传播褶皱,仅在香水场—江油一带出露香水断层,对应地表的厚坝高陡地层变形带,沿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膏盐岩滑脱层没有大规模位移量向盆地内传递。逆冲推覆前锋断层在厚坝以南部分为断坪-断坡多转折断层,沿嘉陵江组上断坪滑脱形成中坝背斜;而在厚坝以北部分则为铲型断层,深层寒武系被逆冲出露地表。以逆冲推覆前锋断层为界,断层上盘叠瓦构造带在印支期大规模逆冲,喜马拉雅期再次活化,下盘隐伏构造变形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前锋断层下盘隐伏构造生储盖匹配条件整体较好,具备形成大型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逆冲推覆前锋断层上盘在重华以北出露三叠系及更古老的地层,油气保存条件差,而重华以南至武都地区被侏罗系覆盖且嘉陵江组膏盐岩层较厚的断块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具备成藏条件。逆冲推覆前锋断层不仅是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盆山分界断层,也是川西北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界线。  相似文献   

12.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中部,受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发育一系列冲断构造,具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依据地面露头和地震资料,秋里塔格构造带以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及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为中心,可划分为盐上构造层、膏盐岩构造层和盐下构造层;受挤压作用,膏盐岩差异流动,在地表形成多排线性褶皱带,盐上构造层则发育逆冲推覆及反冲构造,而盐下构造层的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挤压应力和古生代古隆起,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中秋—东秋段位于新和—牙哈古隆起北坡,盐下构造层发育与克深构造带相似的冲断构造,可形成幅度高、规模较大的断背斜圈闭,油气勘探潜力大;佳木—西秋段位于温宿和西秋古生代古隆起之上,盐下构造层不发育冲断构造,盐下圈闭以低幅度断背斜和断块为主,规模不大,勘探潜力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质、地震及钻井等相关资料,文中深入分析了准噶尔盆地沉降-沉积以及构造-岩浆作用下二叠系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的展布及不同岩相类型的储层特征,系统地研究了盆地山前冲断带芦草沟组油气成藏特征及模式。结果表明:1)山前冲断带芦草沟组具有常规油藏、致密油藏和页岩油藏有序共生及油藏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特点。2)平面上,由北部缓坡带到凹陷区,表现出常规油藏—非常规致密油藏—非常规页岩油藏有序分布的特征;纵向上,由下至上整体表现为页岩油藏到致密油藏和常规油藏,再到页岩油藏的分布特征。3)根据源储结构关系、油藏类型、岩相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山前冲断带芦草沟组油藏可分为“源储一体、源储紧邻、源储分离”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春  陈世加  赵继龙  陈戈  苏洲  高乔 《石油学报》2021,42(3):307-318
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发育中生界—新生界陆相含油气系统,油气资源丰富,是远源油气藏的重点勘探领域,在空间上具有"西富东贫、纵向集中、下油上气、油气并存、以气为主"的分布格局.基于岩心、钻井、孔隙度和渗透率、流体包裹体、油气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通过对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中生界—新生界远源油气的成藏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