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为切入点,阐述了汉绣的概况,研究了汉绣的发展现状,围绕传承和保护,对汉绣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可行性传承与保护模式提出思考,提出汉绣保护传承的相关对策,以期达到使汉绣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推广,促进汉绣繁荣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汉绣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纺织品种类,起源于湖北荆州地区,技法以楚绣为基础,是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上,社会各界都对此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汉绣所形成的历史背景、文化形式、地域特征、工艺技法以及图案绘制等特别之处着手,对汉绣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帮助现代人了解汉绣、接受汉绣,进而传承汉绣,使汉绣这一古老的文化载体,在市场化的今天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赵静 《丝绸》2012,(9):56-59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绣为切入点,通过对汉绣绣品中旅游类绣品的社会背景和开发现状的介绍,分析了汉绣在这一类绣品开发时应该注意的三种基本特性:本土性、技艺性、文化性,并对汉绣绣品在旅游类绣品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对旅游类汉绣绣品开发特性的梳理以对汉绣的研究理论进行补充,构建更加完整的传承体系,给目前绣花行业的其他绣种提供借鉴,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技艺的招牌打造蕴含文化含量的汉绣绣品,以期对汉绣的活态式保护和传承产生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绣作为区域性绣种,主要流行于湖北武汉、荆州、沙市、洪湖等地区。经过长期的积累发展,受文化和环境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汉绣专于装饰,大部分纹样都代表着吉祥寓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结合汉绣纹样的组织内容、色彩、造型、布局和纹样成因来分析汉绣纹样的艺术特点,从而达到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崔岩 《丝绸》2023,(8):166-169
汉绣在历史上曾非常盛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实用、夸张、大胆、精细等地方特色,工艺讲究“齐、平、顺”,刺绣针法采用齐平绣、掺针绣、钉金绣、盘金绣等,图案精细、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丽,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汉绣从业人员缩减,传承人缺乏,发展面临困境。文章通过文献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认为汉绣必须走精品路线,将现代科技元素、民族元素等融入设计中,从而提升艺术与技术高度;同时,参与国际比赛和展览,提高自身声誉,实现其经济价值,最终实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汉绣以楚文化为依托发展而来,于2008年选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声虽不及“四大名绣”,但也是独具特色的荆楚地方性绣种。汉绣发展历史曲折,传世作品较少,国内外关注度较低,作品缺乏创新,现代适应性较差。虽有老一辈技艺传承人,但年轻人的接受度不高也导致汉绣面临严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在时代的高速发展背景下,汉绣面临着许多难点和痛点,需要政府和人民等多方协同努力,共同助推汉绣文化的发展。基于此,对汉绣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汉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技艺的传承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传承不仅是将汉绣作为"物"来传承,还要与"人"结合。"人"的传承主要体现在汉绣的教学模式上,汉绣工作坊与校园成为了汉绣教学模式的主要体现方式。笔者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找寻教学模式中的异同,分析其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袁为 《染整技术》2024,(4):57-59
为传承与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同时为礼服创新设计提供新方法。本文以文化自信为视角,以汉绣礼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文化自信视角下汉绣礼服创新设计的模式进行梳理与分析,最后归纳了文化自信视角下汉绣礼服创新设计的方法——简化法、拆解组合法、综合运用法。论文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文化自信视角下汉绣设计思维,为汉绣礼服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增强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9.
汉绣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为切入点,介绍了其绣品种类、艺术风格和工艺特色等.重点围绕汉绣的文化内涵展开分析,通过地域的关联性、技艺的传承性以及文化的渊源性的论述,揭示了汉绣这一具有浓郁荆楚特色手工技艺的原貌,在此基础上,对汉绣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可行性传承与保护模式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汉绣作为一门生活艺术流传至今,它需要与时俱进。将汉绣纹样运用到现代女装设计中不仅是对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更重要的是创造出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现代女装。本文通过对汉绣纹样在现代女装设计中提取原则的确定以及提取方式的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汉绣纹样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宗雯 《西部皮革》2024,(7):31-33
汉绣艺术常运用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文章基于解析汉绣图案的符号化表现,在保存其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传承创新。通过观察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各种寓意,创造出程式化、象征性的表达手法,将祈福纳祥、驱恶辟邪的思想观念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语言。研究认为,通过对汉绣吉祥图案符号学意义上的分析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图案符号所体现的社会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而保护和传承汉绣艺术。  相似文献   

12.
汉绣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服装的一种重要装饰手法,非遗汉绣服饰类衍生品的开发有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了汉绣在西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两者的结合进一步丰富汉绣服饰产品,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汉绣绣品的现状,分析了各工艺类绣品的市场价值;参考市场发展较好的绣品著名绣种,结合汉绣文化背景和市场历程,论述了其细分市场和目标定位,以及绣品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4.
汉绣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手工艺品种之一,要想将汉绣进一步发展与保留,势必要将汉绣品种的种类进行进一步更新。文章分析了汉绣文化的特点,结合目前服装行业,将传统汉绣文化与现代服装相结合,研究创新汉绣产品,对发展研究汉绣艺术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是传统手工技艺的根脉所在,湖北的民间艺术汉绣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受当地荆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从汉绣的绣色、绣理和绣物3个角度解读了荆楚文化中的崇神尚巫(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烙印。期望在绣品同质化问题凸显的当下,汉绣能够保留荆楚文化的特质,保持本色,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汉绣的历史渊源讲起,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等我国著名四大名绣的各大特点做了一定的论述,最后将挽救物质文化遗产的汉绣作为重点,剖析了汉绣的教育现状并提出发展汉绣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汉绣,是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代表之一,作为一种传统的刺绣手法,其作品多为静态幅面的装饰作品,这些传统文化由于各个方面的限制,已经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渐渐淹没了它本来的光华。服饰产品是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的重要组成,其内容包含服装、鞋、帽、包和首饰等部分。汉绣的现代服装及配饰设计,应当研究如何将汉绣这一单一的刺绣手法更广泛地运用到现代服装产业中,通过传统的现代的图案设计与汉绣针法结合并用,使汉绣这一艺术瑰宝在服装和配饰中得以最大化的体现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宋漫  刘安定  李斌 《丝绸》2023,(10):124-131
文章针对汉绣的起源及如何去界定汉绣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与考古实物两维印证的方法对汉绣的起源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汉绣与荆楚刺绣有着密切联系的观点。研究表明:汉绣的纹样主题风格来源于楚国文化中尚巫信鬼的风俗习惯,是楚人风俗的具体表现;汉绣尚凤尚赤的特点是对楚人尚凤尚赤的继承,是楚人敬仰祖先、崇奉火与生的精神信仰的体现;汉绣的构图审美是楚人审美基因的延续,是楚人鬼魅浪漫的具象演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汉绣针法技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刺绣,后又在晚清时期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商品绣。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汉绣图案的特色,从图案造型、色彩搭配和组成三个方面分析了汉绣的图案艺术,阐述了汉绣图案与民间的楚汉文化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了研究汉绣图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鞋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不仅保护了双脚,而且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鞋子逐渐形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文化更是艺术的结晶。而把鞋作为工艺品加以收藏的人却不是很多,肖人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从1986年开始到现在,肖先生在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收藏的工艺鞋达到1600余件。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三峡石画工艺大师王永庭的“石鞋”,汉绣传人汉绣大师任本荣的”鞋”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