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发展特点及服饰造型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加深对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内涵的理解,可看出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有不同的特殊性质。研究的成果为更好地促进湘西苗族服饰元素的运用与发展,贯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湘西苗族刺绣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代表了苗族女性文化的精髓。苗绣作为苗族人民演绎天地万物、记录历史和生活的一种文化载体,其创作题材、造型要素及色彩搭配则主要依附于本民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民俗活动。苗绣取材广泛,寓意丰富、工艺精湛、针法讲究、风格浪漫、情趣淡稚和古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模式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在深入湘西地区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从当代湘西服饰文化的构成入手,就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中的刺绣艺术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创意类纪念品是湘西腊尔山具有重要地位的产品。这些文化创意类纪念品不简单是一种商品,更是湘西苗族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是湘西苗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的一种媒介,通过服饰类旅游品的产品形式,将湘西腊尔山苗族的历史、文化、腊尔山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传递到国内其他地区乃至世界。因此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创意类纪念品的设计方法的探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银饰纹样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是的反应出了湘西苗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民俗文化以及审美情趣,同时它也承载着苗族人民伟大的智慧。该文以湘西苗族银饰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湘西苗族银饰纹样的来源、特征及文化内涵的理解,探讨湘西苗族银饰纹样在现代银饰设计应用中的不足,分析如何将湘西苗族银饰纹样与现代银饰设计相结合,使纹样在继承传统的情况下,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赵晶  刘冠彬  左双喜 《纺织学报》2011,32(3):116-121
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作为一种服饰文化,其造型丰富多样,色彩绚烂,其中几何抽象图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湘西各民族人文历史文化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比综合分析的有效研究手法,提出湘西少数民族几何图案中蕴涵的传统美学观,归纳总结不同类型几何图案所代表的审美观,深入探讨图案背后的民族寓意。湘西少数民族几何抽象图案为研究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也为现代设计创作提供了灵感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吕芳华 《中国皮革》2024,(3):153-157
为了展现湘西苗族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本文以湘西地区苗族服饰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路径。结合湘西苗族的文化渊源,梳理湘西苗族服饰的美学特征,并说明了湘西苗族服饰元素在现代箱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思维。同时,利用案例分析法,从湘西苗族服饰图案元素、服饰色彩运用和服饰工艺手法3个方面,讲述苗族服饰美学与现代箱包设计融合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婷 《江苏纺织》2022,(1):65-66
苗族服饰文化元素是我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运用苗族服饰文化元素对时装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方式,对苗族服饰文化元素展开研究,提出其在时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湘西苗绣和苗族挑花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二者的传承脉络,总结湘西苗绣和苗族挑花在图案的题材类型、寓意内涵、构成形式、色彩组合、制作技艺、制作材料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深入挖掘湘西苗绣和苗族挑花的多元文化构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非遗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苗族服饰文化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苗族银饰属于苗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银饰中,胸颈饰是具代表性。从苗族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角度,对苗族银饰中胸颈饰进行艺术特征分析,探究苗族银饰中胸颈饰的精神文化内涵及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苗族银饰具有很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银饰自身具有民族上的徽记,它是苗族宗教信仰的物化产物,也是整个苗族历史的缩影.文章对湘西传统苗族银饰中银饰的种类及纹样等进行相关阐述,并对湘西苗族银饰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审美价值及制作工艺等进行分析.从中不难看出,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湘西传统苗族银饰的研究,以及加强对银饰传承人与银饰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广西轻工业》2016,(3):95-96
湘西苗族服饰款式多样,是我国民族服饰文化的瑰宝之一,但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大部分传统湘西苗族服饰在人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所以传承与发展湘西苗族服饰迫在眉睫。从湘西苗族服饰品牌设计实操要点入手,打造湘西苗族服饰的品牌化概念、分析设计方案和设计卖点,紧抓民族服饰的流行信息,拓展湘西苗族服饰的市场价值,以此带动促进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红苗属苗族湘西支系,通用苗语湘西方言,为蚩尤后裔,历史上经过几次大迁徙,于秦汉之后相对稳定地聚居在湘、鄂、渝、黔边的五溪流域。两千多年来,五溪红苗服饰从“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到“绾髻以簪、百褶翩跹”,其形制随时代发展而演变。文章分析了红苗服饰形制演变的多重动因,认为苗族服饰文化持久弥新的生命力必然依赖于与之相协调的民族文化生境,其形制演变与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与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休戚与共,与族际交往和文化渗透紧密相连,与经济水平及审美观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绚丽的苗族文化,而对于苗族服饰"穿在身上的史书"这一描述来说,苗族服饰文化更是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黔东南苗族服饰的起源变迁为起点,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搜集的材料,并借鉴专业学术内容对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概况、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等做了客观的研究评述,另外,本文章也对黔东南苗族服饰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对苗族服饰进行全面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世人更进一步了解黔东南苗族服饰。  相似文献   

14.
陈国强 《广西轻工业》2012,(5):105-106,132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对黔东南苗族服饰的历史变迁、设计特点及造型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与之相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指出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与所形成的品种及所用材质等,显现出与现代工业化苗族服饰文化不同的特殊性质。为更好地促进苗族服饰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应加深对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内涵的理解,贯穿创新发展的理念,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苗族刺绣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昌宁苗族服饰于2006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苗绣在经过设计师的创作登上了国际时装周。昌宁苗族服饰不仅是对平面图案的记载,而是历史、人文情怀、大自然以及民族史诗的记载。昌宁服饰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创作价值,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苗族服饰文化需要的是传承弘扬与创新。现代人们对首饰设计的要求越高,传统复杂与千篇一律的首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个性化的需求,试图将昌宁服饰文化情感寄托于首饰设计中,不仅弘扬了昌宁苗族服饰文化,在首饰设计上也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6.
刘沣瑾  刘璐  郭金梦  郭诗琪 《西部皮革》2023,(11):131-133+137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之下,鉴于湘西苗族刺绣文化的日趋式微,文章对苗绣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为了保护和继承湘西苗族刺绣文化,以移动互联为基础,通过分析湘西苗绣苗绣的渊源、发展的现状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结合交互设计的发展与应用,提出苗绣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绘画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在现代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下,我国当代绘画创作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俗文化与绘画创作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能够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本文以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民俗文化在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  相似文献   

18.
湘西苗族服饰是打开苗族文明的窗口,也是其民族精神的外化表现。其服饰元素记录了湘西苗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氏族回忆。每一个服饰元素的含义背后都传承着民族的民风民俗。湘西苗族独特的抽象美、生态美、和谐美的审美价值,为湘西苗族服饰元素在当代服饰设计中的再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云肩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形制多样,题材丰富,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寓意与历史文化底蕴。文章以中原服饰文化馆馆藏云肩为研究对象,从装饰图案设计特征、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和工艺特征四个方面对中原地区云肩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云肩的本体形式、解读云肩的文化内涵来品味中原地区的文化取向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贵州省苗族服饰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就传承和保护问题,学者做了许多的讨论与反思。一直以来大部分研究停留在理论阶段,基本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来进行记录。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文章将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这股力量来传播苗族婚礼服饰文化,增强受众对苗族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以此促进这一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