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韩素芳 《金属学报》2012,17(11):1257-1262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联合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ARB) 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 检索1990年1 月至2012年3月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ACEI 或ARB联合及单独用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有关肾功能疗效指标,并对其药物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12项文献,包括9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Meta 分析显示,与ACEI 或ARB单独治疗组的肾功能指标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 24 h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微量白蛋白和24尿蛋白定量的标准化均数合并效应量均有明显的改善 (P<0.05),而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的血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ACEI 联合ARB治疗较单独用药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滤过作用,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抑制剂(ARB)类药物是临床心脑血管系统常用药物,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有一些临床研究表明ACEI/ARB类药物在肿瘤合并高血压人群中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作用。就其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渴络欣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DN Ⅲ期)患者43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DN Ⅳ期)37例分别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对照组和渴络欣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明显减少(P<0.05,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对临床DN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血白蛋白(ALB),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改善显著(P<0.05,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临床DN患者的血肌酐(Cr),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却改善显著(P<0.05)。结论: 渴络欣联合依那普利治疗DN疗效肯定,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干单用依那普利,提示两药合用在延缓DN进展方面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冀宁  刘必成 《金属学报》2004,9(11):1201-120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在慢性肾病的进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阻断RAS作用已成为慢性进展性肾病(CPRD)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以其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近十年的研究表明ARB可以从多方面确实有效地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并为CPR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安娜芹  丁选胜 《金属学报》2008,13(5):589-59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 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参与了DN 的形成过程。本文综述近年来其中内源性缩血管活性物质在DN 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作用机制, 并展望了该疾病潜在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治疗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Ta小鼠肾脏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表达的影响。方法: KK/Ta小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早期治疗组:自6周龄起经口予坎地沙坦(4 mg·kg-1·d-1)治疗;晚期治疗组:自12周龄起予坎地沙坦治疗,正常对照组采用BALB/c小鼠。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压和糖耐量,计算总肾小球面积(WGA)、肾小球丛面积(GTA),细胞外系膜基质面积(ECMA)和肾小球内细胞核数目(NIGCN)。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脏中AT1和AT2的表达。结果: 8周龄KK/Ta小鼠尿白蛋白/尿肌酐比率显著增加[(427.49±89.37) mg/g vs. (9.54±3.25) mg/g,P<0.01],WGA、GTA、ECMA和NIGCN增多,肾小球内AT1的表达增加,AT2的表达减少。坎地沙坦治疗显著减少KK/Ta小鼠尿白蛋白/尿肌酐比率[早期治疗组(32.18±9.41) mg/g,晚期治疗组(53.20±7.26) mg/g,P<0.01],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抑制AT1的表达,上调AT2的表达,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KK/Ta小鼠肾脏中AT1受体表达增加,AT2受体表达减少。坎地沙坦治疗能够抑制AT1受体、上调AT2受体的表达,发挥其减少白蛋白尿,减轻糖尿病肾病病理损害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韶静  曾艳  李正东  张华 《金属学报》2019,24(3):278-282
目的: 探讨与分析左卡尼汀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大鼠。为对照组提供单次腹腔内生理盐水(10 mL/kg)注射,接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为糖尿病肾病组提供单次腹腔内链脲霉素(65 mg/kg)注射,接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对于实验组,则提供单次腹腔内链脲霉素(65 mg/kg)注射,接着静脉注射左卡尼汀(50 mg/kg),都为1次/d,持续14 d,记录实验后肾功能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糖尿病肾病组都造模成功,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质量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肌酐与尿蛋白排泄量及IL-6、TNF-α含量都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组,肾组织Bcl-2、Caspase-3表达量都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在大鼠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能有效发挥肾功能保护作用,抑制肾组织的Bcl-2、Caspase-3表达,促进大鼠体质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培哚普利(perindopril) 单用和与格列齐特联用对治疗Ⅱ型糖尿病(DM) 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 (DN) 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1 例病人, 男34 例, 女27 例。随机分为两组, 培哚普利组31 例, 培哚普利 4 mg, 1 次/d;格列齐特 80 mg, 2次/d 。硝苯地平组30 例, 硝苯地平缓释片 10 mg, 1次/d;格列齐特 80 mg, 2 次/d 。以治疗 3 mon 为统计界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 、糖化血红蛋白 (GHb) 明显降低(P<0.05), 培哚普利组尿微量白蛋白(UMA) 显著下降(P<0.01), 硝苯地平组 UMA 无明显变化(P > 0.05) 。两组治疗后, 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PLG) 、糖化血红蛋白(GHb)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培哚普利组尿微量蛋白(UMA) 较硝苯地平组明显下降(P<0.01) 。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比较, WBC 、RBC 、PLT 、血清尿素、Cr 及 K+ 均无明显变化(P >0.05) 。结论: 培哚普利是治疗Ⅱ型DM 伴高血压合并 DN 保护肾功能安全有效的药物;培哚普利和格列齐特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并比较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D 雄性大鼠30 只,通过5/6 肾切除法制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术后2 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6 周末各组大鼠进行体重、血压、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的测定,处死大鼠,取出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IV 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收缩压下降(P均<0.01),肾功能改善;肾小球系膜增殖程度、肾小球硬化指数(GSI)降低(P均<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治疗组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及IV 型胶原表达均较模型组下降(P均<0.01)。结论: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具有同等的肾脏保护作用;改善肾小球硬化是通过减少肾小球TGF-β1 表达,从而减少FN 及IV 型胶原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常压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 4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缺氧高二氧化碳处理4wk组(B1)、培哚普利治疗4wk组(B2)、缺氧高二氧化碳处理8wk组(C1)、培哚普利治疗8wk组(C2)。采用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肺动脉平均压(mPAP),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肺小血管平滑肌外膜、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培哚普利对以上变化的影响。结果 缺氧高二氧化碳使mPAP,Ang Ⅱ上升,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培哚普利治疗4wk组mPAP,AngⅡ下降,平滑肌超微结构病变减轻。培哚普利治疗8wk组,平滑肌超微结构病变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提示缺氧高二氧化碳使肺血管重建,且与AngⅡ有关;培哚普利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肺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肾衰宁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法制备糖尿病SD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0.9% NaCl)、肾衰宁组(肾衰宁颗粒2 g/kg)、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片0.6 mg/kg)和肾衰宁+沙格列汀组(肾衰宁颗粒2 g/kg+沙格列汀片0.6 m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8周。HE染色评价肾脏病理变化,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酐(Scr)、尿素氮(BUN)和血清胱抑素C(Cys-C),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NF-κB和PPAR-γ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肾小球毛细血管结构破坏,组织纤维化,毛细血管腔狭窄并有脂质沉积,肾间质血管增生,实验组肾小球病变改善,肾小球和毛细血管结构相对完整。实验组的FBG、HbA1c、Scr、BUN、Cys-C、TNF-α、ICAM-1、MCP-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NF-κB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PAR-γ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衰宁颗粒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肾小球和毛细血管结构,降低血糖,保护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小球NF-κB表达和上调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谭正怀  沈映君 《金属学报》2002,7(6):565-56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目前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理至今未明,由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因此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高血糖既可直接对肾脏组织造成损害,又可通过促进非酶促糖基反应、活化多元醇代谢途径、增加氧化应激、降低基质蛋白的降解等途径,使肾组织受损,最终导致DN 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杨立  申延红 《金属学报》2002,7(5):452-453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 脂微球载体制剂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58 例老年糖尿病肾病住院病人, 男39 例, 女19 例, 平均年龄(68.2 ±5.7) 岁, 给予PGE1 10 μg, qd, 连续应用14 d。 结果 治疗后早期糖尿病肾病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和临床糖尿病肾病24 h 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 而24 h 肌肝清除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结论 PGE1 可以改善肾血流量, 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上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状态下三羧酸(TCA)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的差异,观察糖尿病肾病细胞模型中的代谢紊乱。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组(High glucose)、棕榈酸组(PA)、棕榈酸复合高糖组(PA high glucose)。线粒体染色法观察造模后的细胞损伤状况,基于气相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细胞模型中出现的代谢差异,并找出相关差异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方法进一步测定差异化合物的绝对浓度。qPCR测定差异化合物相关通路的酶表达。结果: 12、24 h内高糖对HK-2细胞的损伤和代谢影响较弱,而棕榈酸在短期内就可以造成肾脏细胞损伤和代谢紊乱,复合因素下的诱导效果更甚。造模细胞内出现的代谢异常中TCA循环占主要部分,其中柠檬酸和琥珀酸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并且琥珀酸水平异常主要由其合成酶影响导致。结论: 棕榈酸诱导引起细胞中TCA循环代谢异常变化可能与DN相关。  相似文献   

15.
臧翠平  叶任高  阳晓 《金属学报》2002,7(4):331-33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 HD) 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 在糖尿病肾病( DN) 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9 例接受透析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 其中61 例进行CAPD 治疗, 48 例进行HD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并发症、死因。结果: 透析前合并有全身小动脉硬化、心血管疾患、视网膜改变或年龄>60 岁者, 行CAPD 治疗并发症减少, 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有全身小动脉硬化、心血管不稳定、视网膜病变或年龄>60 岁者更适于CAPD 治疗。  相似文献   

16.
姚佳  乔迪  郭鑫  崔昌萌 《金属学报》2018,23(5):517-523
目的:通过观察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糖和肾损伤的影响,探讨桑叶生物碱在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病进程中的疗效。方法: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 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鼠,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模型对照组、低剂量(10 mg/kg)、高剂量(25 mg/kg)的DNJ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6周,分别在第0、2、4、6周末测量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并在药物干预6周结束时进行口服糖耐量(OGTT)实验,测量大鼠体质量、肾脏重量,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的水平,并收集尿液测定尿白蛋白/肌酐的比值。结合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电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鼠在灌胃给予低剂量(10 mg/kg)、高剂量(25 mg/kg)的DNJ后,给药后第4,6周时血糖水平下降,灌胃6周后糖耐量也有显著性改善。6周末时,低、高剂量DNJ组大鼠的肾肥大指数均低于模型组,其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也显著降低。低剂量的DNJ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中Scr水平,而高剂量的DNJ均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中Scr和BUN水平。通过观察肾组织病理切片,低、高剂量的DNJ均能减轻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肾脏损伤。结论:桑叶中DNJ具有降血糖和减轻肾损伤的作用,在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病进程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再给予链脲佐菌素(40 mg/kg,ip),72 h后测定空腹血糖,将血糖值高于16.67 mmol/L的大鼠随机分成4个组,即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组(250 mg/kg),川芎嗪低(80 mg/kg)、高剂量组(160 mg/kg),连续给予相应试药8周。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大鼠均给予同等量蒸馏水灌胃。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血糖、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s)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和高、低剂量川芎嗪给药8周后,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动态空腹血糖(P<0.01),动态尿蛋白总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二甲双胍及高剂量川芎嗪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肌酐,尿素氮及RAGEs含量(P<0.05或P<0.01);二甲双胍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HMGB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肾脏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表达作用及降低RAGEs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