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蚌埠市部分中老年居民的膳食质量,分析其与高血压患病率间的关联。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蚌埠市2 716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资料、膳食资料和体格检查资料,并于安静、放松状态下检测其血压及血脂水平。运用SPSS 25.0进行χ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ostic回归分析。结果:蚌埠市中老年居民处于中度膳食失衡状态(DQD=38),主要表现为低度摄入不足(LBS=24)和低度摄入过量(HBS=14)。在膳食结构中,以谷类、油脂类和食用盐摄入过量为主,而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和水产品则严重摄入不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BS(OR=1.017,95%CI:1.002~1.032)是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人群主要存在膳食摄入不足的问题,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省成年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结构与代谢综合征(MetS)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某省2015年慢病与营养监测项目数据,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探讨成年居民的膳食营养素模式,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营养素模式对MetS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本次因子分析得到4种膳食营养素模式:均衡膳食营养模式、高脂高钠高灰模式、低钙低钾模式和低纤维低微量元素模式;成年居民膳食纤维、维生素B1、B2、钙及钾的摄入量较低,钠的摄入量偏高;高脂高盐高灰模式会增加患高血压(OR=1.818,95%CI:0.938~3.523)及中心性肥胖的危险(OR=1.709,95%;CI:0.964~3.029);低钙低钾模式和低纤维低微量元素模式增加高TG血型的危险性(OR=1.709,95%;CI:0.964~3.029;OR=1.709,95%;CI:0.964~3.029)。结论:不同膳食营养素模式对MetS及其组分有不同影响。结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居民控制脂类及钠的摄入,保证钙钾、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应因地制宜调整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从而降低MetS及其组分异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社区女性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及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辖区内460名18~70岁女性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饮食行为习惯、家族病史、慢病史、治疗史等情况,分析饮食行为对常见慢性病的影响。结果:北京市白纸坊社区女性居民共有4种主要膳食模式,分别为:"传统膳食模式"(占43. 1%)、"以肉类为主膳食模式"(占27. 9%)、"水果蛋奶膳食模式"(占16. 4%)和"主食、酒类和饮料膳食模式"(占12. 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以肉类为主膳食模式"和"主食、酒类和饮料膳食模式"与社区女性居民高血压呈正相关性(OR=1. 314和1. 995,P 0. 05)。"传统膳食模式"和"主食、酒类和饮料膳食模式"与社区女性居民糖尿病呈正相关性(OR=1. 239和1. 332,P 0. 05)。"以肉类为主膳食模式"和"主食、酒类和饮料膳食模式"与社区女性居民血脂异常呈正相关性(OR=1. 902和1. 557,P 0. 05)。"以肉类为主膳食模式"与社区女性居民冠心病呈正相关性(OR=1. 338,P 0. 05)。结论:社区女性居民膳食模式构成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且与主要慢性病的发生相关,应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促进健康、合理的膳食模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不同地区的居民膳食模式呈现差异,仍存在营养不均衡、慢性病患者基数增加的现象。本文通过调研文献汇总中国不同地区居民的膳食模式特征、分布及与常见慢性病的相关研究进展,针对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的人群提出营养指导。对于不同地区的人群而言,更推荐烹饪少盐清淡,并以豆制品、水产品、奶类、果蔬为主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对不同年龄人群而言,婴幼儿需要补充果蔬、豆类保证膳食健康,更推荐能量为主的营养均衡膳食模式和以优质蛋白为主的西方膳食模式;青少年要减少油炸食品摄入,更推荐富含奶类、果蔬的多样性膳食模式;中老年要注重增加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和肉禽类的摄入,更推荐以果蔬和全谷物为主的膳食模式。对于不同慢性疾病而言,推荐素食模式(以果蔬类、豆制品和蛋类为主)或均衡膳食模式(以粗杂粮、蔬菜、蛋类、豆制品、海产品为主)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肥胖病、肾病、阿尔兹海默症等患病风险并能改善患者病情。这为引导居民合理膳食消费、优化膳食结构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摄入量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调查资料,选择有完整个人信息的18~65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蛋类食物摄入水平人群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探讨我国成年居民较高蛋类食物摄入量的人群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结果:调查对象每日蛋类食物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人群比例为25.5%。不同蛋类食物摄入水平的成年居民BMI、能量摄入水平以及性别、饮酒、教育水平、人均家庭收入和居住地区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女性较高水平蛋类食物摄入(≥50 g/d)的人群患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是蛋类食物摄入适量(25~50 g/d)人群的1.26倍(OR=1.26,95%CI:1.01~1.58,P=0.04)。结论:我国9省区女性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年昆明市盘龙区9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0户共334人进行膳食调查。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询问法调查居民所有摄入食物。结果 2010年,盘龙区社区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较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变化,居民膳食组成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维生素E总量、镁和钠等的摄入量较2002年有所减少,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钙、钾、磷等的摄入量较2002年有所增加。蛋类、鱼虾贝壳类、豆类及其制品、乳及其制品摄入不足,均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推荐摄入量要求,油脂类食物和食盐的摄入量均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要求。结论盘龙区社区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但仍不尽合理,应广泛开展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的食物消费行为,提高其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京郊居民目前的膳食结构的特征,研究其随经济发展的变化。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0个郊区县1 010名居民进行3d 24h膳食回顾调查,分析其自2004年以来膳食结构及营养水平的科学性。结果:京郊居民的膳食结构与膳食宝塔相比,畜禽肉类及烹调油摄入超量,水果类、鱼虾类及奶类食品摄入严重不足。自2004年以来,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京郊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性食品及烹调油的摄入量上升,谷薯类及豆类食品的摄入量也均有上升,蔬菜类食品摄入量减少,水果类食品摄入无明显变化。膳食结构的改变使得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充足,但脂肪摄入过多。同时,近年来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均有所上升。结论:经济的发展使得京郊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与相关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等健康问题可能存在密切关系,应引起重视并着力改善。  相似文献   

8.
检测了深圳市居民膳食中硒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居民膳食中常见食品的硒含量范围在0~196 mg/100 g,其中,硒含量高低水平为:水产品肉类蛋及其制品鲜(干)食用菌坚果籽类豆类及其制品鲜(干)藻类谷物乳制品谷物制品蔬菜。深圳市外来劳务工的日均硒摄入量为77.9 mg/d。其中,硒摄入量的主要来源为肉类,硒摄入贡献率分别为46.5%,种类较单一。深圳市常住居民的日均硒摄入量为128.9 mg/d,高于外来劳务工的硒摄入水平,且主要来源丰富,分别是肉类和水产类,硒摄入贡献率分别是42.9%和25.8%。研究结果为深圳市加强劳务工营养膳食指引和科学补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苏州市姑苏区18岁及以上居民的整体膳食质量和膳食均衡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用2018~2019年苏州市姑苏区居民食物消费和健康状况调查中18岁及以上具有完整食物频率(FFQ)调查资料的1071例居民,用修订版膳食平衡指数(Dietary balance index, DBI-16)评估其膳食质量;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反映膳食均衡性的质量距(DQD)的影响因素。结果 姑苏区居民主要的膳食问题是蔬菜摄入不足的人群比例为75.4%,水果和奶类分别为90.8%、90.1%,肉类、食用油和盐摄入过量的比例分别为63.9%、42.6%、50.3%;性别和文化程度均与DQD存在显著相关(p<0.001),而生活行为特征与DQD无关联。结论 姑苏区居民膳食整体处于低度摄入不足和膳食不均衡,少数人存在低/中度摄入过量的问题;女性和文化程度高的人群趋向于膳食更加均衡,政府部门需继续加强营养健康宣教,提高人群健康饮食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法,评价南京市秦淮区居民膳食模式和营养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9位年龄在34—92岁的社区居民,运用3d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调查,并根据DBI-07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判定其膳食类型,比较男性女性居民膳食特点。结果:(1)男性的低端分、高端分、膳食质量距分别为-19.8、9.62、29.53;女性的低端分、高端分、膳食质量距分别为.19.6、7.82、27.21;不同性别间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4、0.027、0.012)。(2)主要膳食模式为A、B、D、E,其中女性拥有最优膳食模式A的比例为42.9%、男性为31.8%。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居民主要膳食问题是低度摄入不足、男性为中度摄入过量。出现此问题可能与女性更热衷于保持身材、男性拥有更多的公务应酬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居民叶酸膳食摄入现状,为今后的膳食干预指导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调查人数为3664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结合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中的食物叶酸含量,计算北京地区人群的叶酸摄入量。结果北京地区居民平均叶酸摄入量为241.5±124.4μg/(标准人.日),主要来源于蔬菜、谷类和蛋类食物;城区居民高于郊区居民;男性高于女性;大多数人的叶酸摄入水平只达到RNI的50%~65%;7~10岁组的叶酸摄入水平最高,18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的摄入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北京地区多数居民叶酸膳食摄入量不能满足RNI,建议更多关注18岁及以上人群,特别是郊区居民和中老年人叶酸的膳食供给,必要时通过其他途径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中国3—12岁儿童膳食种类及摄入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中国7个城市、2个农村儿童膳食模式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和立意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儿童1 774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情况,通过膳食频率调查获得其膳食情况。结果:半年内从未摄入水产品的儿童比例最高。随着年级增高,儿童每日谷类、薯类、蔬菜、禽畜肉类摄入量上升,水果、乳类的摄入量下降。与农村儿童相比,城市儿童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蛋类、豆类的摄入量低,禽畜肉类、水产品、乳类及坚果的摄入量高。儿童油、盐的摄入量均偏高。与2002年相比,儿童谷类摄入量下降,而薯类、水果、蛋类、奶类、豆类和坚果的摄入量上升。结论:我国儿童膳食摄入存在城乡差异,奶类摄入偏低,而油、盐摄入偏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的摄入现况。方法:将参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调查并具有完整调查数据的8738名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资料,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膳食资料,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研究对象膳食能量密度摄入情况及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研究对象的各类食物、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中国18~64岁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能量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2、1.83 kcal/g。男、女性18~44岁年龄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45~64岁年龄组、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城市地区、小学及以下组和初中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中及以上组、低收入组和中等收入组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收入组(P<0.05)。按性别将膳食能量密度三分位的结果显示,男、女性高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高于低、中膳食能量密度组,而膳食纤维以及蔬菜、水果、蛋类摄入量均低于低、中能量密度组(P<0.05)。结论: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存在人口学因素差异,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成年居民能量、营养素及各类食物摄入量存在一定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人群营养膳食宣教及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iet Balance Index-07,DBI-07)评价冠心病患者膳食质量,从而为该疾病患者针对性饮食干预方法的建立和相关膳食营养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健康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某医院207名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和饮食摄入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DBI-07评分方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状况。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膳食质量处于低度失衡状态、低度摄入不足和低度摄过量的问题并存;男性患者摄入过量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55岁以下患者在三个年龄组中摄入不足程度最低,且总分均低于另外两个年龄组;冠心病患者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而油、盐摄入过量;患者主要膳食模式为模式A。结论:冠心病患者整体饮食结构不合理,建议适当均衡谷薯类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增加奶类豆类食物和鱼类的摄入,适当食用易于咀嚼的蔬菜水果,减少盐与油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群的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上海市社区45—85岁中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状况、体力活动和食物摄入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膳食模式并通过Logistie回归分析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2325名研究对象提取出3种膳食模式:健康膳食模式(40.4%)、传统膳食模式(34.4%)和西方化膳食模式(25.2%)。在职、家庭收入较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中老年人更多采用采用西方化膳食模式,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较低的中老年男性更多采用传统膳食模式,而离退休、教育水平较高的中老年女性更多采用健康膳食模式。结论: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群中存在3种不同的膳食模式,性别、职业、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是膳食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学学生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方法:2013年4月对丰台区某小学1~6年级208名学生进行3d膳食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作出评价。将身高、体重指标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城市儿童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算出超重、肥胖率。结果:该小学学生身高、体重较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有所增长,各年龄组的男女生超重、肥胖现象均很普遍;随年龄增加维生素摄入不足的现象有所增加,维生素A、C摄入不足现象严重;膳食结构不合理,豆类、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鱼、虾、肉、禽类输入超过推荐值。结论:该人群超重与肥胖率较高、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尽快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其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典型膳食来源亚硝酸钠暴露对我国人群健康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中国居民膳食因素亚硝酸钠摄入量及对健康影响的潜在风险,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典型食品(酱类、肉制品和腌菜)中亚硝酸钠含量的实际监测结果和我国居民对含亚硝酸钠食品实际的膳食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方法,对我国居民全人群的膳食亚硝酸钠摄入量进行估计,并与国际组织JECFA制定的亚硝酸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进行比较.结果 全人群的亚硝酸钠平均摄入量为0.021 mg/kgBW/day,占ADI的30.0%,而高暴露人群(亚硝酸钠摄入量的P97.5)的亚硝酸钠摄入量为0.150 mg/kg BW/day,是ADI的2.1倍;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膳食亚硝酸钠平均摄入量均未超过ADI,但就各组高暴露人群而言,亚硝酸钠摄入量范围为0.124 8 ~0.275 0 mg/kg BW/day,是ADI的1.8~3.9倍;酱/咸菜是我国居民膳食亚硝酸钠摄入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量的61.9%.结论 我国全人群平均膳食亚硝酸钠摄入量处于安全水平,但高暴露人群摄入的亚硝酸钠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需予以重点关注;调整饮食习惯和行为,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源性亚硝酸盐的添加和内源性亚硝酸钠的产生是降低我国居民膳食亚硝酸钠摄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天津市糖尿病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及类黄酮物质的摄入量,为其健康饮食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连续5d的24h膳食回顾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膳食营养调查,结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tion intake,RNI)、适宜摄入量(adaptive intake,AI)以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Balance Diet Pagoda)对其膳食营养状况做出评价;根据膳食调查的结果,计算类黄酮物质的摄入量。结果:本次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能量摄入量均偏低,脂肪的供能比例偏高。男性仅维生素C和烟酸的摄入量达标,女性维生素的摄入量均不达标。糖尿病病人存在钙摄入严重不足而钠摄入量严重超标的现象,且与男性相比,女性矿物质的摄入量要普遍偏低。除了钙以外,男性其余种类矿物质摄入量均达标;女性除了磷、钠、铁、锰的摄入量达标以外,其余种类均不达标。糖尿病病人类黄酮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玉米、土豆、西瓜以及甜瓜等,男性每日类黄酮的摄入量为38.23mg、女性为38.27mg。糖尿病病人摄入的膳食种类主要包括粮谷类、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豆制品、牛奶及奶制品、食用油以及食盐。其中水果类、鱼虾以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偏低,蛋类以及食盐摄入过多;男性的畜禽肉摄入过多。结论:糖尿病病人能量摄入偏低,脂肪供能比偏高,维生素和钙摄入不足,而钠摄入偏高;类黄酮的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物、季节性水果蔬菜等;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水果、鱼虾、奶制品的摄入量过低,而畜禽肉、蛋类以及食盐的摄入量过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黄山地区居民的超重/肥胖与膳食结构的关系,为当地居民超重/肥胖的膳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利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黄山地区居住时间超过10年的家庭中选择200户,称重法记录包括1个休息日在内的连续3日膳食摄入情况,根据标准人日数求出平均每人每天膳食摄入量。从每个家庭中选1名40岁以上者,问卷调查人口学资料及健康状况,规范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膳食因素的关系。结果:居民超重率为23.5%、肥胖率5.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蛋白质供能比过低(OR=1.325,95%CI=1.011~2.948)、脂肪供能比过高(OR=1.749,95%CI=1.064~3.699)、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过高(OR=1.238,95%CI=1.057~2.853)以及食盐摄入量(OR=1.493,95%CI=1.270~1.755)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肪供能比过高(OR=1.281,95%CI=1.110~2.716)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膳食因素对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和腰围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1983—2015年以来城乡居民从膳食中摄入的蛋白质和脂肪进行分析发现,优质蛋白距推荐摄入量仍有一定的差距,而脂肪摄入量相对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居民膳食消费结构不均,对豆类、水产品、牛羊肉等低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少,而对高脂肪低蛋白的猪肉摄入过多。应加大对我国居民营养膳食模式的宣传引导、降低由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剩引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提高全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