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与方法 根据交叉配对设计两组例数相等的特点, 提出一种能用原始数据, 直接进行生物利用度对数值等效性检验的简捷计算法。结果与结论 本法与正规计算法(先用方差分析算出残余误差, 再做双向单侧T检验)在数学上等价, 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苏银法 《金属学报》2001,6(4):293-294
目的 对两组间Ridit 检验进行简化。方法 对统计量U 稍作改进, 同时简化计算过程。结果与结论 与经典Ridit 法的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特别适用于新药评价中多组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陈勇锋 《金属学报》2013,18(4):413-415
目的: 观察匹维溴胺联合脏连丸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均分为2组。研究组100例应用匹维溴胺联合脏连丸治疗,对照组应用匹维溴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观察腹痛、腹胀、腹泻、黏液便等症状及发作频率变化,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正常。结论: 匹维溴胺联合脏连丸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2年9月以前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收集有关细辛脑注射液用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细辛脑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合并=4.3,95%CI为(3.05,6.08),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8.3,P<0.01。其他次要结局指标如止咳天数、平喘天数、哮鸣音消失时间、胸片X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由于资料有限无法准确评价。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能有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且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聂汉祥  郭卫  杨炯 《金属学报》2004,9(11):1293-1296
目的: 研究小剂量茶碱对原始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生儿脐血原始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跑,将茶碱(10 mg·L-1)加入植物血凝素(PHA,200 mg·L-1)刺激下的新生儿脐带血原始T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共培养3 d,流式细胞仪检测原始T淋巴细胞分化为Thl和Th2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干扰素-7(IFN-7)浓度。结果: 茶碱显著促进原始T淋巴细胞向Thl细胞分化(P<0.05),但对Th2细胞分化没有显著影响,Thl/Th2比例增加(P <0.05);茶碱可使IL-4和IL>5的生成量显著降低,1例-7的生成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茶碱可调节原始T淋巴细胞分化并可能由此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复方盐酸伪庥黄碱(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扑尔敏)的止咳作用及组方的药理学基础。方法 通过小鼠 氨水引咳实验及析方进行研究。结果 单用氢溴酸右 美沙芬具有止咳作用,而单用盐酸伪麻黄碱和扑尔敏无明显止咳作用;氢溴酸右美沙芬与盐酸伪麻黄碱或扑尔敏合用均有协同止咳作用;复方盐酸伪麻黄碱三药间的协同作用大于它们的单用,并大于二药间的协同作用。结论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具有 止咳作用,其组份可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阮园  吴天凤  袁放  文晓林 《金属学报》2015,20(5):567-57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尿酸水平(SUA)与骨密度值(BMD)的关系。方法: 测定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SUA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测定BMD,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正常血尿酸组,分析各组BMD差异及SUA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各部位BMD均高于女性。SUA与腰椎BMD存在正相关关系(r=0.236,P<0.05),SUA是影响腰椎BMD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94,P<0.01),而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主要影响股骨的BMD。结论: 在老年T2DM患者中,维持一定的SUA水平有利于预防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8.
张高魁  夏结来  姚晨 《金属学报》2004,9(2):234-237
目的: 当评价指标为定性指标时, 利用相对率作为标准判断非劣效性是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 本文目的在于解决这一背景下的样本量计算问题。方法: 利用随机模拟方法, 在SAS 下编写宏, 估算样本量。结果: 设计出两个宏, 分别计算给定样本量时的检验效能和限定检验效能时的样本量。结论: 探索出一条在临床研究中利用随机模拟方法估算样本量的途径, 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良红  李娟  赵国海 《金属学报》2005,10(12):1394-1396
目的: 进一步了解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与单用生长抑素治疗胰腺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应用Meta 分析方法,对6 项研究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胰腺炎的病死率、并发症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 病死率同质性检验:χ2=3.156,P>0.05,并发症同质性检验:χ2 =1.210,P>0.05,均具有同质性,可以合并进行分析。病死率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3.164,R合并95 %可信区间为1.390 ~ 7.200,OR合并的检验:P<0.05,并发症合并效应量估计:OR合并=3.209,R合并95 %可信区间为1.747 ~ 5.900 。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单用生长抑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生长抑素单用组。  相似文献   

10.
林洁  魏永越  陈峰  于浩 《金属学报》2012,17(4):428-432
目的: 本文分析和探讨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中心效应、中心与处理的交互作用以及各中心样本量不均衡对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响。方法: 以二分类资料两组比较为例,采用计算机模拟试验,分别探讨各中心10种不同样本分配比例、3种中心效应时,对临床疗效的检验效能及Ⅰ类错误的影响。结果: 在不存在中心效应,或有中心效应但中心与处理间无交互作用情况下,不同样本量的分配比例对检验效能的影响不大,Ⅰ类错误可控。当中心与处理间存在交互作用时,即使中心间样本量均衡,检验效能也有所下降,Ⅰ类错误亦增加,随着各中心样本均衡性变差,检验效能随之略有降低,I类错误亦随之少许增加。结论: 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若中心与处理间存在交互作用,会对疗效评价有影响,而中心间样本均衡性对结果影响较小。在临床试验设计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陈永荣 《金属学报》2005,10(12):1420-1422
目的: 了解奥美拉唑(Omeprazole,Om) 与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 应用Meta 分析对9 项研究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的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 (1) 同质性检验:χ2 =9.84,自由度8,P>0.05 。(2) 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95 %可信区间为2.83 ~ 6.68 。OR合并的检验:χ2 =44.4,P<0.01 。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的疗效优于目前常用药物,Om 在治疗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疗效方面较其他已上市药物都要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衰(CHF) 的临床疗效及对循环NO 和内皮素(E T) 水平的影响。方法 60 例CHF 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加用氯沙坦(25 ~ 50 mg·d-1, 口服) 或依那普利(2.5 ~ 5 mg·d-1, 口服), 疗程12 w k 。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浆NO 及ET 水平变化。30 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 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异常, 血浆ET 及NO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或P <0.01) 。治疗12 w k 后, 氯沙坦组心功能改善率为85 %, 依那普利组改善率为84 %, 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均显著改善;血浆E T 及NO水平明显降低(P <0.01), NO/ET 比值显著升高(P <0.05),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氯沙坦能明显改善CHF 患者心脏功能, 恢复NO 与E T 之间合成释放平衡, 这可能是氯沙坦治疗心衰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蒋亚斌  朱宁 《金属学报》2002,7(6):496-499
目的 了解降纤酶与其他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疗效的差异。方法 应用Meta 分析对10 项研究降纤酶与其他药物治疗ACI 的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 ①同质性检验:χ2=6.8452,自由度为9,P >0.05 。②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3.2353,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21 ~4.74 。OR合并的检验:χ2=36.2,P <0.001 。结论 降纤酶治疗ACI 的疗效显著优于目前常用药物,其在适应症、治疗剂量、给药方法及用药时限等方面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格列齐特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评价两种格列齐特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0 名健康受试者口服格列齐特受试片和参比片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 SCIENTIS 程序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 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双单侧检验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 格列齐特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单室开放模型, 受试片和参比片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272±0.631)h 和(4.031±0.574)h, 达峰浓度Cmax为(7.497±0.935)μg·ml-1 和(7.408±1.171)μg·ml-1, 曲线下面积AUC 为(104.986±27.523)μg·h·ml-1 和(108.232±22.437)μg·h·ml-1, 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格列齐特受试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679%, 格列齐特受试片与参比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胡群胜 《金属学报》2008,13(6):704-706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常规治疗,A组加用干扰素肌注及普米克令舒气泵吸入。结果: A组在气促缓解、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总有效率上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吕静静  于浩  陈峰 《金属学报》2004,9(3):354-357
目的:对10 种率的等效性检验方法的Ⅰ 型误差和检验效能进行比较, 并据此选择较好的方法估计样本含量, 以便实际工作者应用。方法:采用Monte Carlo 模拟试验。结果:10 种方法中, 以Dunnett-Gent 方法为最佳, 并按该方法估计了样本含量。模拟试验表明, 率的等效性检验所需要的样本含量非常大, 当试验组和参考组各只有100 例时, 任何等效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能均较低。结论:按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最低样本含量100对,相应的检验效能很低,建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7.
王留义 《金属学报》2002,7(5):409-411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经皮给予小剂量东莨菪碱能否增加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 方法 6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 窦性心律, 未用任何影响窦房结的药物, 随机分为东莨菪碱组和安慰组, 双盲法给药。治疗前后用数字化24 h Holter 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用苯肾上腺素法测定压力反射敏感性。 结果 治疗前心率变异性参数和压力反射敏感性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经皮东莨菪碱治疗明显增加心率变异的时域参数,包括RR 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 RR 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 和相邻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 以及频域参数, 包括总功率谱(TP, 0 ~ 0.40Hz)、低频(LF, 0.04 ~ 0.15 Hz) 和高频(HF, 0.15 ~0.40 Hz) 及压力反射敏感性。 结论 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用小剂量东莨菪碱透皮治疗可显著增加心脏迷走神经压力, 改善自主神经失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行机械通气时异丙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 例大手术后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1 例, A 组为对照组, B 组为异丙酚组, 持续静脉微泵注入异丙酚。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血压、心率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 E)浓度变化。结果 异丙酚组病人均处于浅睡眠状态, 脱机时对照组病人血压、心率、血浆E、NE 浓度均明显升高,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异丙酚能使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 能抑制病人体内E、NE的释放, 使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DR1 基因C3435T 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环孢素药物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 的方法检测96 名重症肌无力(MG) 患者MDR1 C3435T 基因型, 其中临床资料较全的73 名,对其环孢素用药的血药检测结果与基因型结果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MDR1 C3435T 的分布频率接近1:1;野生型3435CC 患者的环孢素全血谷浓度高于杂合型和突变型(P<0.05), 杂合型与突变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药物遗传学研究对环孢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穿琥宁注射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 观察穿琥宁注射液对大鼠体温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 并采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中PGE2 和cAMP 含量。结果: 发热模型组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6 h 时, ΔT 及TRI6 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穿琥宁125、250 mg·kg-1组的ΔT 及穿琥宁250 mg·kg-1组的TRI6 明显低于发热模型组(P <0.01), 且穿琥宁250 mg·kg-1组的ΔT及TRI6 低于125 mg·kg-1组(P <0.01) 。发热模型组下丘脑中PGE2 和cAMP 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而穿琥宁125、250 mg·kg-1组明显低于发热模型组(P <0.01), 且穿琥宁250 mg·kg-1组低于125 mg·kg-1组(P <0.05) 。ΔT 与下丘脑中PGE2和cAMP 的含量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 <0.01) 。结论: 穿琥宁注射液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 和cAMP含量的升高而发挥解热作用, 并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