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问卷法、文献资料研究法、访谈法,研究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校内体育锻炼情况,分析研究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锻炼时间较少,锻炼频率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加强组织和引导,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完善体育资源配置,适应学生的项目要求;建立奖励机制,定期奖励体育活动的先进;开设非体育专业运动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早餐行为,为后期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3月在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抽取调查对象共718名,利用自身设计问卷对大学生早餐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718份,回收问卷71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每天吃早餐、每周3~4次、1~2次和几乎不吃的比例分别为57.3%、25.5%、10.8%、6.4%。不同性别、年级及专业调查对象,每周吃早餐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早餐营养较足及充足分别为16.9%、2.7%;调查对象在选择食物种类上,前3位分别为谷薯类(70.6%)、豆类(37.2%)、肉蛋禽鱼类(30.8%);蔬菜水果类选择比例较低(8.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调查对象早餐营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之间,医学专业调查对象早餐营养质量高于非医学专业调查对象(P<0.05)。在早餐食物种类选择上,在不同性别之间,女生选择豆类的比例高于男生(P<0.05);不同年级之间,一年级学生选择谷薯类、蔬菜水果类以及奶类比例高于二年级学生(P<0.05)...  相似文献   

3.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武汉城市圈七所高校l200名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教师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堪忧;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意识比较强,每周锻炼次数较少、偶然性大;健身项目主要以小球类、慢跑和散步为主;缺乏良好的健身氛围、余暇时间、体育健身场地以及体育健身设施是影响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卡方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大学生体育行为与锻炼形式(是否与他人一起)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锻炼形式对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的强度不存在显著性影响,而对于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p=0.001)。经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发现:以“30min以内”为对比项,锻炼形式对于每次锻炼时间的各个区间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影响(p值依次为0.005、0.016、0.004,OR值依次为1.833、2.242、4.056),且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影响程度不断递增。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结伴进行体育锻炼,这对于延长体育锻炼时间,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内容。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体育是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不仅能够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还能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探究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与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从而给出建议,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锻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5年北京市第三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北京市居民的体育锻炼、体育消费与健康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也能显著提升北京市居民的自评性健康满意程度;体育消费的增加能够促进人们选择更加多样的锻炼方式和锻炼场地,进而使锻炼时间增加;(2)体育消费的增加能够带动人们更加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居民健康满意度的机制归属于正向效果激励原则,即消费升级。因此,如何从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层面落实“全民健身”,增进居民身体健康,拉动体育消费增长,进而提升居民健康满意度将成为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同治理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延安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全面研究延安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锻炼时间、影响因素,态度等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使延安大学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石油锦西石化职工体育管理机制的模式,职工体育锻炼的态度,锻炼的内容与形式以及体育消费情况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石油锦西石化职工体育锻炼持有积极的态度,但锻炼的内容与形式以及体育消费观念还存在些不足,为职工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体质,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法,对成都市部分高校高职称教师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成都市高校高职称教师群体在体育锻炼时间表现出很明显的职业特征,运动时的强度比较合适,以中等强度为主;表现出锻炼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而不是以争胜为目的,其中男性倾向于较剧烈竞争性强的项目,而女性却倾向于传统的、展示人体美的锻炼项目,在锻炼参与形式上体现出注重社交,兼顾亲缘,突出个性的特征,高校体育场进行锻炼成为了高职称教师群体的首选。通过分析本文希望高校领导加强重视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力度,研究和开发适合高职称教师的趣味性群体活动项目;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引导非体育群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大学生体育社团特征,为促进体育社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对陕西省某高校参与体育社团的600名大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不同类型大学生体育社团在人口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男生和低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社团中的数量占比明显高于女生和高年级的大学生,且各类型体育社团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随之减少;(2)不同类型大学生体育社团在活动情况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在水上类、武术类社团出席比例和社团每周活动频率上明显高于户外类社团;(3)不同类型体育社团受学校重视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休闲娱乐类、水上类、武术类、小球类社团受学校重视程度明显高于户外类社团。结论:(1)各类型体育社团出席率较高,大学生均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社团活动;(2)各类型体育社团每次活动开展时间基本在1h以上,与大学体育课的上课时间一致;(3)高校和大学生都认识到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性,对体育社团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天津高校青年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很不乐观,慢性病患病率比较高,并且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健康意识比较薄弱。河北高校青年教师中的体育人口比例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多数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正常,但缺乏保健意识,锻炼行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应进一步加强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受到我国重点关注。如何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问题分为身体和心理两个部分,身体方面主要表现为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近视问题严重、青少年体态不良;心理问题主要为学业压力过大、外部诱惑过多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SWOT分析法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优化,根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内部优势(S)为:(1)国民健身意识普遍提高;(2)经济水平提高使人们改变生活需求;(3)体育考试的分数占比逐渐提高;内部劣势(W)为:(1)学习压力多大挤压青少年锻炼时间;(2)城乡普及程度差距较大。外部机会(O)为:(1)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2)体育科技的进步;外部威胁(T)为:(1)体育设施的不足;(2)电子产品的巨大冲击。由此得出相应的优化路径:(1)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支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2)合理利用电子科技,开展线上和居家体育活动及便携式体育器材的开发;(3)加大对乡村地区的体育普及,鼓励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支教活动;(4)家校社之间加强协作,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新疆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体质测试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参与度不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主要对石河子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对调查中发现的情况及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为提高新疆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供理论参考,为增强新疆高校非...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高校女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生活方式选择、体育锻炼的价值观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有着正面的认识,积极参与的体育锻炼的态度不容乐观;参与体育锻炼特征方面,锻炼的项目选择技能简单、对抗竞争性差和易展示女性柔弱美的项目,锻炼强度和持续的时间70%以上的可达到体育人口的要求,锻炼的形式还是以体育课和同学一起锻炼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通过《高校体育研究生体育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找出影响体育研究生体育英语学习的因素,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为以后体育英语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高校女生的身体状况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如某些体质测试项目达标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等,直接原因就是体育锻炼不足造成的。本论文经过三学年运用调查访问、数据分析和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课外体育锻炼目标和锻炼模式,转变高校女生的健康观念,提高锻炼意识,改善学习和锻炼的环境,增加课外体育指导员,因地制宜,根据女生特点增设适宜的运动项目。旨在探索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提高高校女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抚顺石油大学生不同生活方式对体态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文献资料发、数理统计法对抚顺石油大学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男生310人,女生290人,对其不同生活方式及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在大学生肥胖程度的BMI指数评价上,男生体育锻炼组和偶尔锻炼组正常体重(18.5≤BMl〈23)人数所占百分比较高,不锻炼组中超重(23≤BMI〈25)和肥胖(BMI≥25)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女生不锻炼组中超重(23≤BMI〈25)和肥胖(BMI≥25)人数所占比例较高,体育锻炼和偶尔锻炼的学生体重超重和肥胖的较少。  相似文献   

18.
自从我国举办奥运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不仅能够锻炼体魄更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对高校的体育建设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奥林匹克运动需要高校在体育课程中推广,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奥林匹克运动的驱动。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SF-36调查问卷和自编问卷整群抽取某高校学生196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体育参与程度与出活力维度外的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西南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觉进行问卷,结果表明:青少年体育锻炼后所获得的主观体验、情绪活力、身体价值、人际感知、困境应对等5个方面存在明显的次锻炼时间、周锻炼频率、次锻炼强度、次锻炼项目差异;不同的锻炼内容、时间、频次、强度等引起的心理效益也不同,其中锻炼时间引起的差异范围更广,其次是频次,最小的是锻炼强度与锻炼项目;健身处方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安排健身时间、频次、强度及内容选择才能使受试者获得更多而有效的心理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