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炼钢工艺的改进,结合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炼钢厂现有条件,实践确定将转炉冶炼重轨钢终点碳含量提高到0.1%~0.2%的范围可行,结果表明钢水终点磷、氧含量大幅降低,终点碳质量分数提高到0.145%,终点磷质量分数降低到0.006%,可以满足钢厂生产高品质重轨钢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脱磷炉相关工艺研究以及与常规转炉冶炼时的主要技术指标对比情况。主要工艺有少渣高效冶炼工艺、底吹系统优化,底吹深脱磷工艺、底吹可视化工艺,转炉终点静止脱碳工艺。技术指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脱磷炉终点平均磷含量为O.014%,常规转炉终点平均磷含量为0.019%,脱磷炉脱磷效果明显;脱磷炉石灰消耗控制在41.45kg/t,常规转炉石灰消耗控制在53.27kg/t;脱磷炉终点渣中平均TFe含量为11.73%,常规转炉终点渣中平均TFe含量为14.38%,脱磷炉金属收得率高;脱磷炉平均终点钢水残锰0.102%,常规转炉平均出钢残锰0.075%,脱磷炉合金消耗少;脱磷炉平均喷溅渣量为3.93kg/t,常规转炉平均喷溅渣量为13.23kg/t,脱磷炉过程控制平稳,金属损耗少;脱磷炉冶炼钢水终点碳氧积为0.002129,常规转炉冶炼钢水终点平均碳氧积为0.002659。脱磷炉控制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3.
转炉冶炼IF钢终点氧含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捷  包燕平  岳峰  武珣  唐德池 《钢铁钒钛》2010,31(1):74-78,92
转炉冶炼终点钢水中的氧是产生钢中夹杂物的根源,对钢的洁净度有着不利的影响。为了加强转炉终点氧含量的控制水平,提高产品的内部质量。通过对某厂转炉冶炼IF钢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转炉终点碳氧含量的分布状态,研究了碳含量、炉龄、终点温度和氧耗量等因素对终点氧含量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均  李盛  周明佳  杨森祥 《特殊钢》2020,41(6):32-35
针对攀钢转炉半钢冶炼中高碳钢增碳法增加成本降低钢水质量问题,采取了半钢增硅化学热补偿工艺,并根据对转炉脱磷热力学以及钢渣中磷富集规律,得出炉渣中磷的主要富集相为硅酸二钙。采用快速成渣、降低出钢温度等技术措施后,增加了炉渣中富磷相的比例,提高了脱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新的热补偿工艺在提高半钢热源的同时,使得炼钢转炉成渣时间由4.1 min缩短到2.5 min,试验炉次转炉终点钢水碳含量平均为0.18%,温度平均为1 653℃,炉渣TFe含量平均降低2.81个百分点,终点磷含量均控制在0.015%以内。  相似文献   

5.
根据150 t转炉的冶炼工艺和生产数据及转炉终点磷含量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BP网络学习算法的不足,基于BP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网络训练算法,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转炉终点磷含量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预报转炉终点磷含量误差为±0.002%的命中率达68.69%,预报误差±0.004%的命中率达95.96%,磷含量的最大误差为±0.006%。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转炉中采用高拉碳法冶炼中高碳钢的方法.针对转炉脱磷率低、喷溅控制困难、炉底波动大等问题,莱钢炼钢厂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在冶炼中高碳钢(wC >0.4%)时,采用高拉补吹工艺.通过对不同的枪位、氧压、加料时机、拉碳时机进行试验,得到了冶炼中高碳钢的操作模型.通过采用高碳出钢调渣工艺,终点渣况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冶炼中后期炉渣“返干”、炉底波动过大等问题,达到了高碳低磷出钢的目的.终点平均碳质量分数由0.11%提高到0.25%,终点磷质量分数平均小于0.023%.  相似文献   

7.
转炉冶炼终点静态控制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金侠  金宁德 《炼钢》2006,22(1):45-48
基于天津天铁冶金集团30t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首先建立了转炉炼钢终点静态控制的吹氧量及矿石用量统计模型,其预测100个炉次吹氧量和矿石用量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58%及10.4%。考虑到影响终点钢水温度和碳含量的因素比较复杂,设计了预测钢水终点温度和碳含量的人工神经网格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和257个炉次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模型训练,并对另外100个炉次的终点钢水温度及碳含量进行了预测,在终点钢水温度为1646-1698℃和终点碳质量分数为0.033%~0.128%的范围内,得到的终点碳温双命中率为55%。  相似文献   

8.
邱在军 《特殊钢》2020,41(6):51-54
在脱磷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低枪位冶炼和低终点氧出钢,增大出钢口直径和降低终点温度,并优化底吹工艺降低碳氧积,取得了较好的脱磷效果。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增大出钢口和优化底吹工艺后,300 t转炉出钢时间缩短至5.1 min,缩短了1.9 min;IF钢终点温度降低至1 670.6℃,降低了17.4℃;碳氧积降低至13.3,降低了8.9;终点氧降低至422.5×10-6。在铁水磷升高0.010%,枪位降低30 cm,终点氧降低153.3×10-6的条件下,工艺优化后的平均终点磷含量为0.012 4%,能够满足转炉冶炼IF钢对脱磷效果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20 t转炉在终点钢水平均温度1630℃,平均终渣碱度4.0时,终点[C](0.029%~0.176%)对终点[P]和磷分配比的影响。34炉次冶炼结果表明,终点出钢磷含量随着碳含量的减小而降低,当碳含量低于0.06%时,有利于实现磷含量低于0.005%出钢;随着终点碳含量的降低,渣钢间的磷分配比增大,炉渣脱磷能力增强;在同等工艺条件下,终点碳含量越低,供氧时间越长,吹氧和碳氧反应对熔池的搅拌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脱磷。  相似文献   

10.
30吨转炉使用高锰(1.15~1.75%平均1.36%)铁水,高拉碳法冶炼高碳钢,往往使吹炼终点时因磷高而后吹,导致冶炼时间长,金属损失增加有时不得不改钢。本文研究了高锰铁水冶炼高碳钢影响脱磷的因素,得出了磷分配比的表达式及脱磷率与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指出了工艺上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脱磷,开发高碳钢等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长寿复吹技术在太钢80t转炉上的应用,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的碳氧积明显降低,达到了0.00276,且随着碳含量的降低,碳氧浓度积接近平衡值;在相同终点碳含量下,转炉终点渣中ω(TFe)含量较顶吹降低;同时通过工艺调整,提高了炉渣脱磷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开发了底吹供气元件长寿技术及低氩复吹技术,实现了底部供气元件与转炉炉龄同步,降低了氩气消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抚顺新钢铁公司顶吹转炉复合吹炼改造前后冶炼工艺效果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顶底复合吹炼工艺在冶炼终点的碳、氧控制水平较好[终点碳含量为0.06%~0.10%时(质量分数,下同),碳氧积为0.0026~0.0029],终点炉渣组元结构组成方面较合理,终点钢水氮含量较低(约16×10-6)。采用复吹工艺后,转炉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转炉冶炼终点碳、磷、铁选择性氧化平衡点的计算,得出超低碳钢冶炼终点碳含量的最佳控制范围是0.040%~0.060%,基于此范围开发了转炉冶炼的静态模型及动态模型,从而形成超低碳钢冶炼终点的控制技术,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冶炼终点钢水温度和磷成分的命中率,降低补吹率及罐内氧含量。  相似文献   

14.
管挺  叶磊  万文华 《特殊钢》2021,42(2):31-34
理论计算高碳出钢冶炼所需的铁水比较常规工艺高2.9%.研究了转炉冶炼前期的脱磷规律.结果 表明:转炉冶炼前期炉渣碱度控制在1.8 ~2.2,炉渣FeO含量控制在15%左右,熔池温度控制在1400~1450℃,转炉冶炼前期平均脱磷率可控制在75%.优化了冶炼过程的供氧制度、加料制度、底吹制度等,转炉终点碳含量可由原来的0...  相似文献   

15.
马琼  胡秋芳  冯捷 《特殊钢》2012,33(5):38-39
转炉后吹氩气搅拌工艺可以更进一步促进钢液中的碳氧反应,有效降低转炉冶炼终点的钢液氧含量。通过对120 t复吹转炉的后吹氩气搅拌工艺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后吹氩气搅拌可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底吹流量800 m3/h的氩气搅拌5 min后,[O]从吹氩前的897×10-6,降至400×10-6;(FeO)从18.5%降至13.7%,平均[S]从0.009%降至0.005%,平均[P]从0.008%降至0.006%;搅拌3~6 min钢液平均温度降低10~20℃。  相似文献   

16.
李小环 《中国冶金》2016,26(5):57-60
通过对铁水的锰元素在转炉冶炼过程中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各因素对转炉终点残锰质量分数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形成了以终点温度1635~1655℃、碳质量分数0.06%~0.08%、少渣冶炼等为核心的转炉冶炼工艺,转炉终点残锰质量分数提高0.032%,吨钢降低生产成本1.5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张胤  刁望才  赵永军  徐涛 《包钢科技》2021,47(1):34-37,84
超低碳钢终点氧含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艺处理及最终产品质量。包钢金属制造公司对转炉冶炼过程底吹、副枪模型系统计算参数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冶炼过程底吹供气强度,加强底吹对熔池搅拌,同时针对超低碳钢制定了底吹供气模式。结果表明,采取以上工艺,能够降低终点氧含量,提高超低碳钢终点碳含量、温度、氧含量命中率,为后续工序提供较好的钢水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本溪板材股份有限公司150t转炉引进的国内第一套转炉炉气分析系统,并对利用质谱仪进行钢水连续定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谱仪得出的炉气成分中C0、C02和N2在吹炼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对判断转炉冶炼终点有指导意义;作者开发的碳积分模型和碳指数模型可在转炉冶炼全程控制中配合使用,对终点碳含量低于0.10%的炉次,碳指数模型的命中率较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副枪的转炉终点磷锰控制模型与脱磷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锟  刘浏  何平 《钢铁》2008,43(7):32-0
  分析了转炉终点磷、锰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终点磷、锰含量预报与控制模型,优化转炉脱磷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副枪检测碳含量和温度值,通过数学模型预报终点磷、锰含量,在控制精度为±0.004%和±003%时,命中率分别达到89.5%和94.0%;转炉终点温度为1625~1655 ℃,终点碳w([C])≤0.06%的条件下冶炼w([P])≤0.010%的低磷钢,应将副枪点测后的供氧比例从9.0%增加到12.0%,矿石比例维持在30%以上,终渣碱度控制在3.0~3.5。  相似文献   

20.
转炉终点钢液过氧化不仅会造成合金收得率降低,冶炼成本增加,还会导致脱氧产物增多,钢液洁净度变差。因此,避免转炉终点钢液过氧化一直是工艺控制的重点。针对国内某特钢厂100 t转炉终点钢液过氧化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发现,该厂平均废钢比高达26%,平均终点C含量仅有0.055%,平均终点温度为1 605℃。在未考虑炉内热平衡的前提下,采取高废钢配料导致了炉内热量不足,从而被迫采取补吹升温,引发终点碳、温度命中率低以及钢液过氧化现象。因此,本文基于该厂的原料条件,从优化炉料结构的维度出发,建立了最大废钢比计算模型,综合考虑原料条件来配加废钢,减少了需要补吹升温的炉次。模型应用后,转炉终点温度平均提高10℃,终点碳含量平均提高0.036%,钢液自由氧含量平均下降206.3×10-6,降本提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