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tan  王红强 《移动信息》2010,(1):71-71
专业级长焦相机,还有什么能吸引用户的呢?大变焦,还是大广角,其实这些都不是。当便携长焦相机的大规模上市后,以往以超长焦段著称的专业级长焦相机也暴露出了自身最大的缺陷,庞大的体积实在不便于携带。当很多用户已经将目光转投便携长焦相机时,三星(SAMSUNG)为专业级长焦相机做出了反击的表率。  相似文献   

2.
《家庭电子》2007,(9):116-117
我们冒着炎炎酷暑穿越了大半个北京城,进行了一次长焦之旅,为了显得更专业一点,我们还携带了另外一款具有10倍光学变焦的长焦相机来协助我们,让我们来看看,18倍光学变焦都能干点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张熙平 《数码》2007,(5):74-75
每年,相机厂商都会推出一款长焦相机,作为自己产品线的一个有力补充。从今年年初的CES到PMA发布的相机中,我们也看到了长焦相机的身影,而且与以前不同的是,包括超薄的相机也开始提供高于3倍的变焦能力,似乎大变焦将要成为未来相机的一个必备功能,3月末,我们拿到了今年的第一款长焦相机FUJIFILM FinePixS5700。  相似文献   

4.
Super J 《数字通信》2007,(8):62-65
长焦数码相机在目前市场上,占有很高的销售份额。对于喜欢旅行的用户来说,长焦相机更是拍照的最佳选择。市场匕的长焦相机大多为10倍或者12倍光学变焦,奥林巴斯最新的SP-550UZ配置了全新的18倍光学变焦镜头,看得更远的它必将大大提升你旅行时的视野。[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数码》2009,(5):72-91
2009年,数码相机市场中,长焦相机异军突起,不但各个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10倍光学变焦能力以上的便携相机,而且更推出了变焦倍数高达20倍以上的数码相机,这让我们备感吃惊。  相似文献   

6.
《家庭电子》2008,(10):10-10
长焦数码相机的发展在一片变焦倍数之争中逐步推进。随着奥林巴斯、佳能、卡西欧纷纷推出20倍光学变焦相机,毋庸置疑,20倍光学变焦已经成为了长焦型数码相机的新标准。先不论人们是否真正能用到那么高的变焦倍数,仅从吸引用户目光这一点上还是蛮让人看好的。更更有意思的是,随着越来越多长焦数码相机加入高清视频拍摄功能,入门级数码摄像机的日子才是真的不好过了呢。  相似文献   

7.
说到索尼(SONY)H系列相机,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目前市场中比较活跃的DSC-H7和DSC-H9都是这个系列中的佼佼者。以长焦为特色的H系列机型往往身形“臃肿“,携带颇为不便。而索尼新发布的H3,以10倍光学变焦和轻便小巧的机身设计对长焦相机做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昊天 《电子世界》2007,(9):44-45
<正> 长焦数码相机在消费级市场十分热销,它们大多具备10倍或以上光学变焦能力,令用户感到远近兼顾、无往不利。如果不介意机身庞大,长焦数码相机往往是物超所值。市面上主力销售的长焦数码相机以12倍光学变焦型号居多,原因是厂家担心产品焦距太长、用户端不稳相机,就失去长焦镜头本身的实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光学防抖技术普及以及  相似文献   

9.
富士(FUJIFILM) FinePix 已经走过10年历程。在数码影像领域,它依然追求着胶片时代的专业画质和富士独有的动人色彩。2008年3月,富士又推出了18倍光学变焦的长焦重炮 S8100fd,以千万级别像素、变焦包围等新功能,完美升级上代长焦王S8000fd。  相似文献   

10.
《数码》2006,(4):114-115
根据日本GIPA所作出的调查显示,2005年各种类型的数码相机市场占有率中,长焦相机占有5%的市场份额。长焦相机真的被如此冷落吗?实际上,对长焦相机的需求并不是不存在,相反,在数码相机的指标中,除了像素,消费者关心得更多的就是变焦能力。但是,市面上绝大多数时尚相机在价格和体积上并没有进入主流行列,所以,权衡之下,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时尚卡片相机。  相似文献   

11.
《数码》2009,(2):58-58
长焦相机在便携相机中一直都拥有自己的忠实用户.这类相机不但可以拍摄很远的景物,而且可以制造浅景深.拍摄出类似单反相机的那种背景虚化的照片。Samsung新推出的这款1020万像素便携长焦相机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它拥有24毫米超广角施耐德镜头.10倍光学变焦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拍摄体验。  相似文献   

12.
《新潮电子》2007,(9):43-43
如果说15倍光学变焦的H7和H9专属于摄影发烧友,而现在则有相当部分将老相机更新换代的家庭用户也将目光投向了长焦相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长焦拍摄可以极大的拓展创意空间,与此同时,防抖则是长焦拍摄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柯达P712在采用12倍光学变焦镜头的同时,具有光学防抖的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款机器使用了一块1/2.5英寸、有效像素710万的CCD,最大可以输出3088×2310像素的照片。它所采用的SCHNEIDER-KREUZNACHVARIOGON镜头具备12倍光学变焦,等效于35mm相机36—432mm的焦距!此外,它还提供5倍数码变焦,从指标上看,称之为“长焦王”也不为过。作为长焦拍摄的保障,P712采用了I S(imageSTABILIZER)光学防抖技术。通过镜头中纠正镜片的…  相似文献   

14.
《数码》2009,(3):68-70
虽然便携超薄相机占据了数码相机的绝大部分市场,但是长焦相机一直都有自己稳定的用户群。10倍光学变焦甚至拥有更大变焦倍数的相机在今年也层出不穷,我们今年接触的第一款产品是来自Samsung的WB500。与拥有更高变焦倍数不同的是,WB500拥有便携机身、10倍光学变焦镜头和广角拍摄能力,可以说这款产品是一款超强的远近拍摄均适用的产品,但机身却并没有因为拥有大变焦倍数而增加,是一款非常便于携带外出的相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表现究竟如何吧。  相似文献   

15.
《数码》2003,(11):40-41
随着松下FZ-1的热销,大变焦的数码相机也越来越被厂商重视,长焦机不断涌出。随着松下、东芝、富士、柯达推出新的长焦数码相机,美能达也推出了一款低低价的10倍光学变焦相机DiMAGEZ1。  相似文献   

16.
杨玥 《数码》2004,(11):106-109
单刀直入,数码相机已经成为当今的潮流之物。而在消费类数码相机当中,有两类产品最能聚焦你我的目标。一类是如今如日中天的时尚便携相机,另一类则是长焦相机。如果说在2003年以前长焦相机市场的领导者属于奥林巴斯,那么在松下连续推出FZ1、FZ2以及FZ10以后,市场的天平就开始逐渐朝松下倾斜。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推出的FZ10更是以绝对的优势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心目中的“长焦王”。进入2004年,松下不出所料地推出了新一代的长焦相机FZ20和FZ3。其中,FZ20在变焦倍数超过10倍的产品中第一次攀上了500万像素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数码》2007,(7):156-159
笔者早就说过,今年是长焦爱好者的幸运年。随着年初发布的几款重量级产品的上市,波澜不惊的长焦数码相机市场也终于迎来了第二春。小型化的机身设计、更高的感光度范围、更大的光学变焦、更广的焦距……长焦相机的硬件配置似乎一夜之间水涨船高。俗话说得好,该出手时就出手,趁着各大厂商新品上市,我们也来挑款适合自己的长焦机型吧!  相似文献   

18.
尽管在专业摄影人士眼中,长焦镜头并不总是最适合的选择,但对于家庭用户而言,既可远观又能细鉴的享受,谁会拒绝呢?所以诸如松下FZ系列,佳能IXUS IS系列、索尼H系列等长焦数码相机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今年主流长焦相机已经将光学变焦指标提升到了18倍,松下FZ18GK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看看它在带给我们数字惊喜的同时,整体性能是不是我们同样想要的?徕卡镜头、O.I.S光学防抖、800万像素CCD、ISO 6400、部分手动功能……再加上专业味道十足的机身设计,这些看起来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不过我们更愿意提及FZ18GK在操作上的突破,它首次  相似文献   

19.
《数码》2009,(3):55-55
随着数码相机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相机变焦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对于更为精巧、便携和高性能的大变焦比机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今年几乎所有相机厂商都推出了便携机身的长焦相机.的确令人吃惊.Canon PowerShot SX200 IS也是其中的一款。这次Canon并没有延续推出以前PoweShot S系列的类单反机身结构长焦相机.而是采用便携机身加大变焦镜头设计理念.这种集超远摄功能与轻便性于一身.非常适合喜欢在旅行时拍摄风景照的人群。  相似文献   

20.
国王归来     
李翔  伍笑 《数码》2007,(4):70-71
自从2000年首次推出带光学防抖的10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C-2100以来,奥林巴斯就在长焦数码相机市场占据了先机。然而近几年来,奥林巴斯的长焦机型不可思议地抛弃了光学防抖这一利器,而此时长焦领域群雄并起,佳能,索尼,松下等厂商纷纷推出新品抢占市场,一时之间,“长焦”概念甚嚣尘上。然而,长焦机型的光学变焦一直未有大的突破,基本保持在10倍。12倍的样子,而此类相机广角端的缺失也令“一机走天下”的梦想很难实现,眼看着腾龙,适马都先后推出了“一镜走天下”的镜头,“一机走天下”的梦想究竟何时才能实现?也许,奥林巴斯SP-550UZ来的正是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