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红柳泉油田区域沉积格局和沉积作用特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内13口取芯井段的岩芯观察,结合区内多口钻井、测井资料等指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对E3^1小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共识别出砂层组四个。从四个砂层组的砂体分布来看,沿水流方向砂体连续性好,垂直水流方向砂体连通性差。从分流河道、决口扇、天然堤到泛滥盆地,孔隙度逐渐降低;而渗透率的变化较大,分流河道远远大于其它三个微相,由此可知,分流河道的物性最好,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最主要的储集体。因此识别河道砂体是该区寻找岩性圈闭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化红柳泉油田E3^1油藏的勘探、开发,针对该区储层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开展了精细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特征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区有5个有利区域,从而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南部H3^1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H3^1层序不同位置的体系域单元所包含的沉积相类型,结合层序内部各体系域单元的砂岩等厚图所反映出的空间展布特征,可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的物源通道及主要的供给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油田储层的展布情况,整个工区其一次覆盖面积373km^2,满覆盖面积285.26km^2,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确定构造后进行了地震反演。本次反演过程中由于加强了对反演过程的质量控制,总体表现反演资料的分辨率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目的层岩性变化特征。当泥岩夹层很薄时难于分辨储层,但在大套泥岩中的砂岩可分辨5m以下。从而预测了储层在空间的展布情况和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部S盆地T凹陷的剖面地震相分析,并根据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将该凹分为席状反射相,席状披覆反射相,楔状发散反射相,空白反射相,叠瓦状反射相,杂乱反射相,叠瓦状反射相和前积反相等,并绘制了J3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姬塬地区长3—长4+5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在区域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天环坳陷2个构造单元之间。姬塬腹地勘探程度较低,对长3和长4+5沉积体系、沉积相和储层的展布、圈闭的成藏、油气富集规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该文以露头、岩心、测井曲线为基础,通过对区内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和长4+5油层组主要由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并进一步分为2种亚相和5种微相。根据长3和长4+5的沉积微相的展布及演化规律可以得出研究区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油田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的岩性油藏,一直以来"井井胃油,井并不流"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和解决。2007认为红28井主力产层规模可能较大,在其它井有一定的挖掘潜力,通过地层对比,为进一步验证该套储层(E_3~1)的含油性。对红34井、红111井进行大型压裂获得了工业油流,红111井目前日自喷原油约20吨,证实了该套储层通过大型压裂措施改造能够获得高产,也为该油田滚动勘探和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低渗、难采、复杂岩性油藏开采提供了新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8.
红柳泉油田自2007年取得储层新认识后,先后开展了多次储层预测、评价和再认识工作,通过近3年的研究显示,储层纵向上不接替,横向上不连片。一般很少有16+17小层与23小层同时产油的井,除了红114井区外绝大部分区块储层平面展布规律掌握困难,整体开发经网部署较为困难,应以点带面,滚动开发、逐步建立完善独立注采井网或注采区块,分点分区块完善,提高产能贡献率、确保注采平衡、降低递减。  相似文献   

9.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莫里青油田的重要勘探目标,其中双一段又是重点目的层段.通过详细观察双一段井钻取的岩心,进行了岩相划分、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及测井相分析,进而将研究区双一段划分为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积.通过研究区地震属性和融合属性的对比,认为融合属性能较好地反映单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双一段研究区的沉积相平面图.研究表明:受物源和古地貌控制,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沉积相存在差异.层序Ⅰ时期,沉积活动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层序Ⅱ时期,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部,其他地区以湖相沉积为主.该研究成果为圈闭评价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精细油藏描述理论作为指导,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储层横向预测等理论方法,对潜江凹陷王场油田北区潜3段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新的地质、地球物理测井、录井及各种分析测试资料,从沉积相标志,岩相类型,沉积相特征,沉积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王场油田北区目的层段储集相带预测、储层评价以及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  相似文献   

11.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川东南地区茅口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野外剖面及录井、测井资料,将茅口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通过研究岩性、相序及岩性剖面结构,阐明了层序关键界面识别与划分的标志,分析了各体系域特征。认为研究区茅口期具有快速海侵、缓慢海退的特点,层序对比良好,且具陆表海台地性质。按陆表海沉积模式将研究区划分为潮下低能带、潮下高能带及潮坪、泻湖等沉积相带,以体系域为单元从纵向上和平面上对沉积相进行了精细刻画。最终,结合层序及沉积相演化,提出了茅口组层序格架内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靖安油田张渠一区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多条水道,具有辫状河心滩的沉积特点。因沉积环境特殊,油藏控制因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横向上连通性极差,孔隙结构类型多,含油饱和度低,含水率高,非常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项目的地质研究、方案设计、试油、措施分析、试油结论与建议进行系统分析,特别是试油结论与建议部分为总结的精华,发现了油田砂体分布及油田分布规律,认清了储层特征,基本阐明了“多数探井口口见油而不产油”的现象,并为红柳泉油田今后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红井子地区从2005年开始进行深层勘探开发至今,已发现并建成了盐67、池97、黄36等长8油藏开发区块。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油藏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但是,目前对本区长8油层组沉积相归属还无定论。本文通过对长8油层组岩性特征、沉积特征的深入分析,明确了该区沉积相类型,对下步石油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地震、测井等方法,结合岩心和薄片的镜下识别,总结了研究区沉积相的识别标志,把塔中地区鹰山组的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台地边缘,并对台内滩的展布和厚度进行了精细的分析;鹰山组地层由下到上为云岩段、云灰岩段、灰岩段,沉积序列为向上变深的沉积旋回,并对沉积模式进行了总结,从台地到盆地方向,主要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盆地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东部)砂岩油田沉积相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将珠江口盆地(东部)21-16.5Ma地层(大致相当于珠江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和16个准层序组。探讨了砂岩储层的物性、非均质性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岩心描述、遗迹古生态、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结合本区沉积相演化特点,对按体系域或准层序组划分的7个层开展了沉积相对空演化规律的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剖析了不同沉积微相对砂岩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对砂岩油田产能及开发效果也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沉积环境研究为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建立了良好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西北地区主要盆地各个含油气层系沉积时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原型、沉积相的组合与相序等特征,建立了八类沉积模式,试图寻找含油气有利相带的成因与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跃进四号古新统-中新统为一个完整的水退-水进-水退的一级层序,自下而上为一完整的粗-细-粗沉积旋回,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根据古生物、沉积构造、粒度、地球化学及岩性和电性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浅湖、滨湖、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等4个亚相,进一步可划分为泥坪、灰泥坪、泥灰坪、藻丘、分支河道、分支间洼和决口扇等6个微相.第一层序和第二层序受Ⅶ、Ⅷ号断裂影响十分明显,上下盘沉积和储集层物性差异性较强,有利储集层主要集中在断层上盘.  相似文献   

19.
20.
要开发一个油田,首先必须要搞清该油田的储层特征和类型。该研究从红柳泉油田基本概况入手,通过对油田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等几方面的分析,对油田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评价和划分,其研究成果为红柳泉油田下一步的科学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