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结了各种常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点和缺陷;论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稀土掺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掺杂工艺、稀土掺杂元素种类、掺杂量对正极材料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堂明  李琪  周明堂  乔庆东 《电池》2006,36(4):317-318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稀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稀土掺杂LiCoO2和LiMn2O4的掺杂量、烧结工艺对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稀土掺杂LiNiO2和LiFePO4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伊廷锋  夏继才  胡信国 《电池工业》2006,11(6):401-405,420
阐述了锂离子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掺杂的重要性,研究了反尖晶石离子掺杂(Fe3 、Ga3 、Al3 )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影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的机理。展望了反尖晶石离子掺杂在锂离子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枝贤  鲁道荣 《电池工业》2006,11(2):139-142
层状结构材料Li1 xV3O8有可能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Li1 xV3O8的几种合成方法,分析了Li1 xV3O8的掺杂改性研究,总结了正极材料Li1 xV3O8的充放电工作原理,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 xV3O8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层状结构LiMn0.5Ni0.5O2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廉价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是目前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关键.采用高温固相合成LiMn0.5Ni0.5O2材料,用XRD对合成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并用恒电流法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Al掺杂改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材料经微量掺杂后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绝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池的性能,特别是正极材料的性能较负极材料更能影响电池的性能。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也较负极材料更加活跃。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改性方法,对常用的固相、液相和最新的制备方法,掺杂、包覆和纳米化等修饰改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今后正极材料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掺杂元素对LiMn2O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价廉的氧化物取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锂钴氧化物,是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及扩大其应用领域的重要保证。锂锰氧化物是最有希望的正极活性物质。但锂锰氧化物的不稳定性制约着它的应用。如何获取结构稳定的锂锰氧化物成为当今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门课题。用掺杂方法被认为是稳定锂锰氧化物结构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近期掺杂锂锰氧化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掺杂元素对LiMn2O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价廉的氧化物取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锂钴氧化物 ,是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及扩大其应用领域的重要保证。锂锰氧化物是最有希望的正极活性物质。但锂锰氧化物的不稳定性制约着它的应用。如何获取结构稳定的锂锰氧化物成为当今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门课题。用掺杂方法被认为是稳定锂锰氧化物结构的有效方法 ,本文综述了近期掺杂锂锰氧化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LiFePO4掺杂改性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晗  王生朝  孙斌  欧玲 《电池工业》2009,14(1):53-56
LiFePO4锂离子电池能适应电动汽车的需要,LiFePO4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介绍了LiFePO4正极材料的改性掺杂研究现状;讨论了LiFePO4的非晶格掺杂、晶格掺杂及复合掺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聚吡咯掺杂对LiMn2O4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采用物理掺杂和化学包覆分别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中掺杂不同量的聚吡咯(PPY)的方法,考察了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物理掺杂时,适量聚吡咯能够明显提高电池的工作电压平台和放电容量.采用化学包覆时LiMn2O4/PPY复合电极具有较大的放电容量但工作电压平台较低.  相似文献   

11.
伊廷锋  胡信国  高昆 《电源技术》2005,29(12):845-848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研究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结构变化和电化学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综述了固体NMR在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结构变化及嵌锂机理方面的一些进展,并提出了固体NMR对于研究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充放电过程中对应于锂离子嵌/脱过程中的材料结构变化和Li与邻近金属原子的配位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展望了固体NMR技术在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前景,并认为这些技术将对未来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机理十分相似。由于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和钠资源丰富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望在未来取代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为获得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研究和开发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和循环性能优异的储钠电极材料势在必行。作为嵌入型负极材料的钛铌氧族化合物(TNO,包括TiNb2O7和Ti2Nb2O9等)具有良好的钠储存能力,近年来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综述了TNO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最新研究进展,简述了TNO材料的研究历史,分析了材料结构,介绍了TNO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取得的成果,探讨了研究过程中该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方法,促进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新型高性能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高性能锂二次电池发展的重点之一,对锂二次电池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金属氟化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并且有较大应用前景的锂二次电池新型正极材料.根据近年来金属氟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可逆化学转换反应、碳金属氟化物纳米复合物、混合导体金属氟化物纳米复合物等新概念,分析了金属氟化物用作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优缺点,对金属氟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及其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重点叙述了性能优良、应用前景明显的锂二次电池新型正极材料--铁的氟化物和铋的氟化物与氟氧化物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和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非碳类新型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闫俊美  杨勇 《电源技术》2004,28(7):435-439
锂离子蓄电池性能的提高与负极材料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在非碳类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分别对过渡金属氧化物、锂合金、锂过渡金属氮化物、金属硫化物及其它锂离子蓄电池非碳类负极材料各自的特点及其在合成、结构、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重点探讨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发展过程、充放电的特性、反应机理及影响其反应的各因素,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非碳类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电动车用MH-Ni动力电池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吴伯荣 《电源技术》2000,24(1):45-48,56
对近年来电动车用MHNi动力电池开发动向进行了简要综述。从动力电池角度而言,MHNi电池与现有正开发的各种电池相比,具有更强的现实应用性,其比能量已与锂离子电池水平相当,体积比功率甚至高于锂离子电池水平;从发展态势上看,MHNi动力电池主要有适合纯电动车用的高能MHNi动力电池和适合混合动力车使用的高功率MHNi动力电池,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有着不同的电池结构设计及电极组成。与此同时,对构成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成分、一些改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国内MHNi动力电池发展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橄榄石型LiFePO4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极低,Li+扩散速度慢,限制了其实用化,其中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在LiFePO4的晶格中掺杂金属离子,使其产生晶格缺陷,促进Li+扩散,改善晶体内部的导电性能。综述了LiFePO4近几年离子在Li(M1)位和Fe(M2)位掺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以LiNi0.6Co0.2Mn0.2O为主要正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通过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研究了过充状态、过放状态和正常使用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时,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遭到破坏,电荷转移和离子扩散难度增加,电池整体电阻增大,安全性降低;然而,以恒电流间歇滴定方式将电池过充到4.5 V时,电池正、负极材料结构的改变具有可逆性,电池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将电池过放至2.5 V后,正极或负极材料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该破坏过程不可逆。该项研究结果对于明确荷电状态对电池整体性能的影响、开发新型电池检测技术并进行电池安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高孔隙率、结构可控和氧化还原活性可调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分析了近几年来MOF基材料在锂电池负极的研究进展;指出MOF基材料固有的多孔结构有利于锂离子迁移,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可以作为氧化还原物质使用,具有孔隙可逆储锂和可逆化学反应储锂两种不同的储锂机制;讨论了近几年来MOF基衍生物、复合物在锂电池负极的应用;展望了MOFs在锂电池负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镍金属氢化物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池的主要工作参数,稀土储氢电极材料及电极对材料的要求,电极的制备途径,电池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开发现状和技术经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