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福建轻纺》1999,(3):20-22
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从传统产品及家庭烹制的食品,转入餐饮及食品加工业的新产品。预计在今后几年内,食品加工业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为产品不仅要符合方便、高质、安全的要求,而且要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如健康食品,以及为婴儿、老年人、孕妇等消费的特殊营养产品。本文将对食品的发展趋势作简略的预测,并着重论述健康食品的发展方向。调味食品在产品更新换代过程中,重视食品的感官特质,使其味道多样化是不可忽视的环节。现在人们仍然偏爱加有特别调味品的食品,这从调味品的市场销量上可以得到证实。例如,过去5…  相似文献   

2.
食品感官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地介绍了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概念、感官特性、感官分析的方法,感官分析试验设计的条件,分析了感官分析的影响因素,并对感官分析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3.
分子感官科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感官品质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它是以检测分析手段为基础,结合感官评价技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评价食品的感官质量。调味品的风味主要指气味和滋味,文章针对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在调味品活性气味物质与活性滋味物质上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在调味品风味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食品感官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感官科学是系统研究人类感官与食物相互作用形式与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核心的表现形式是食品感官品质,其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感官分析,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我国正处于向小康社会迈进的转型期,食品产业逐步规模化、品牌化和市场化,这些都为食品感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回顾感官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从感官分析规范化、精确化、特色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分析食品感官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感官评价不但能够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提升新产品开发成功率,而且还有助于市场调研、营销诉求和品质控制.食品的食用特性及所能带给消费者的愉悦性各不相同,所对应的感官评价指标体系也大不一样.重点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感官评价实验的实施两方面,阐述了感官评价体系在调味品中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并结合仪器分析完善调味品的质量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食盐是常用的食用调味品,高盐(钠)饮食带来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但直接减盐或使用盐替代品往往会使食品感官品质下降.饮食中的钠主要来源于加工食品,其中食品胶体是钠的重要来源.如何对现有的食品胶体体系进行结构设计,保留现有风味的同时减少钠的摄入,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食品基质角度出发简述了咸味感知机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酿造》2012,(1):161-161
为促进调味品行业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调味品行业感官鉴定水平,根据《调味品品评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河北省调味品协会拟于2012年3月下旬举办酱油,食醋四级调味品品评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认证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职业资格认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食品感官品评,就是依赖人类的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和听觉等作为分析仪器以评定食品的质量和特性. 感官品评人员依据自己的感觉器官作为分析器,把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作为资料统计判断食品的优劣,如表1所示.这种品评方法受很多因素的影啊,容易产生误差.例如评审人员的知识水平、嗜好习惯、生理状况、宗教信仰以及评审人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食品感官特性和营养价值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同时介绍了食品感官特性和营养价值对消费者的重要性,以及采用适当加工来获得人们所希望的感观特性和营养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废啤酒酵母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煜  王家林 《酿酒科技》2009,(10):98-102
废啤酒酵母可用来生产酵母浸膏、营养调味品、胞壁多糖、SOD、FDP,制作饲料等.目前,主要用于饲料行业,其次是食品和生物制药行业.随着生化分离技术的发展,啤酒酵母在生物制药行业中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综合应用啤酒酵母,不仅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综述了啤酒酵母在食品、饲料、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食品生产中的废料,该文介绍了日本利用酿酒废液和酒糟制作调味料、米渣蛋白制作发酵调味液、禽畜血制作复合调味粉和海鲜调味废液生产浓缩调味液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西餐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西餐食品调味的变化与需求,中餐西化对调味品的需求,为调味品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提供了参考。从而告诉我们调味品产业不仅是风味特色的一种补充,它正成为中国庞大的餐饮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食品感官科学作为食品科学属下的一门独立学科,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传统的食品感官科学研究主要以材料科学的方法为研究手段,关注食品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而忽视了消费者个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行为对食品感官的重要影响。本文从食品感官的基本概念切入,从不同视角剖析食品感官科学的一些本质性问题,进而讨论当代食品感官研究的挑战和可能突破的领域方向,以期引发我国食品感官科学工作者的更多思考和争论,共同推动食品感官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卤水     
介绍了一种优质卤水的配方、工艺及家庭自制卤菜的方法。阐述了优质卤水是经熬制、过滤、沉淀、灭菌和灌装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的,可用作卤菜制作及作饭菜浇头。  相似文献   

15.
陈伟  陈建设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1):377-384
食品质构是食品材料与结构性质的感官体现,直接影响食品的口腔行为、风味释放和感官愉悦,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的喜好和可接受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食品质构的定义、质构性质的分类、感知途径和仪器测量方法等,以期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食品质构及其性质,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为食品工业设计开发营养可口的高质量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川菜的风味特色是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在川菜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四川原产的花椒和作为舶来品的辣椒功不可没.文章不仅阐述了花椒、辣椒在川菜的形成、发展与繁荣创新等历史时期的运用状况和作用,而且对麻辣调味品的研发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川菜行业与调味品行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Food functionality can be related to nutrient and non-nutrient compounds. Some foods are fortified with various nutrients whereas others are manipulated using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order to make them "functional." Texture, color, taste, odor, and othe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ay affect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hence, acceptance of food products. Since food safety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food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methods are select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best compromise between microbial inactiv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quality attributes. Instrumental and sensory methods, as well as a match between them, are studied and perfected in order to verify how well a specific type of food has been processed to make it "functional" in sensory terms.  相似文献   

18.
食品的风味是食品功能属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气味和滋味组成的、带给人的嗅觉和味觉在香、味以及口感等方面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感受,它对食品的感官功能属性、食品的可接受消费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美妙滋味的合理组合和释放不再局限于由食品香料和香味添加物构成的食用香精来达到,而是涉及到更多食品风味配料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对食品风味配料的产品类别进行科学界定,可改变目前有关概念的混乱状况,为其正确使用和监管提供基础,也可为尽快制定食品风味配料卫生管理办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调味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我国调味品安全标准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健全完善我国调味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议。包括调整标准体系框架,重点制定调味品安全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管理控制标准等急需的食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