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小鼠消化系统中筛选到一株能产生氨基甲酸乙酯(EC,Urethane)降解酶的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Providencia sp.。酶底物特异性研究表明,该酶对尿素和氨基甲酸乙酯都有相对强的降解作用,而对一些酯类和氨基酸没有降解作用,该酶对两种底物的最适作用pH值均为4.5左右,最适温度均为35℃。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培养基配方,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酸性EC降解酶酶活从0.32U/mL提高到0.63U/mL,酸性脲酶酶活从0.87U/mL提高到1.95U/mL。初步应用研究表明,该酶在黄酒的复杂体系中仍然能有效的降解尿素和EC,且对黄酒中的风味物质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包埋吸附法固定化酒用酸性脲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包埋吸附法固定化酒用酸性脲酶,探讨了固定化的条件、固定化酶的部分性质以及固定化酶在黄酒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固定化酒用酸性脲酶的最适海藻酸钠浓度、CaCl2质量浓度和壳聚糖浓度分别为2.0、5.0和0.3g/dL,最适固定化时间为2.5h,固定化率为82.3%;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pH4.0、半衰期为48d,固定化酶的比活为3.6U/mg;在35℃下添加量为0.1g/mL(固定化酶质量/黄酒体积),24h内黄酒尿素去除率达65%,同样条件下连续使用去除黄酒中尿素,使用13次时尿素去除率达39.7%。  相似文献   

3.
酸性脲酶分解黄酒中尿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酸性脲酶在不同的温度、用量、时间及酒体pH值下分解黄酒中尿素的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酒体pH值〉4.0,温度15℃~20℃,酶用量30mg/L左右,作用时间48h后,可除去黄酒中约80%的尿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酿酒工业的发展,酶制剂在黄酒酿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对酸性蛋白酶在黄酒生产中对常规质量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添加不同量的酸性蛋白酶对黄酒2d内的酒精度影响较大;可以使总糖含量略微增加;易引起黄酒的酸败,并且与添加量成正比;当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50U/g时黄酒中的氨基态氮含量能达到一级黄酒的级别。旨在为进一步研究酸性蛋白酶在黄酒生产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猪皮残存AS1398酶活力的酸性抑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胜  李志强  陈敏 《中国皮革》2001,30(21):13-15
对AS1398酶在不同pH值的酸性缓冲溶液中的活力抑制进行了试验,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猪皮块中残存的AS1398酶在加NaCl与不加NaCl的酸性缓冲溶液的活力变化,找到了一种通过两次酸性缓冲溶液处理完全抑制皮块中残存酶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复合固定化酸性脲酶酶膜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复合固定化方法将酸性脲酶固定在壳聚糖-明胶膜上,探讨了固定化的条件和性质、稳定剂对固定化酶膜的作用、固定化酶膜反应器在黄酒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质量浓度为1.0%的壳聚糖和0.75%的明胶混合制备含0.579U/cm2酸性脲酶的酶膜,储存半衰期可达81d;在固定化酶膜中加入10%的甘油,在不影响成膜状态和强度的前提下,固定化酶活回收率由66.4%提高到82.25%,储存半衰期可达100d;将16cm2的酶膜采用间歇振荡法分批处理30mL黄酒12h,在尿素去除率仍达50%以上的前提下,可连续处理8批黄酒,较未加稳定剂的提高2个使用批次,酶膜的使用半衰期有明显提高;将约为500cm2的酶膜以卷式膜形式做成酶膜反应器,以0.5mL/min的流速连续处理2L黄酒时,70h后,尿素去除率仍可达50%,且基本未改变黄酒的风味,并最终达到降低氨基甲酸乙酯(EC)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酸性酶软化蓝湿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酸性蛋白酶和酸性脂肪酶对绵羊服装革蓝湿皮进行了软化研究,结果表明酸性酶处理蓝湿皮,作为软化的补充手段,对弥补前工序处理的不一致,减轻表面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2):148-152
为提高黄酒的稳定性,在不同发酵阶段加入不同量的酸性蛋白酶,通过对黄酒糖、酒、酸、氨基酸态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生成量与加入蛋白酶的量成正比,对氨基酸态氮的影响最明显。通过冷混浊与强化试验,发现加入10~20 U/g的蛋白酶的黄酒浊度比空白原酒降低了0.3左右,冷混浊的沉淀量比原酒明显减少。这说明发酵时加入蛋白酶能提高黄酒的稳定性。发酵的不同时期加入相同量的酸性蛋白酶对黄酒的理化指标、黄酒稳定性都没有显著的影响,结合实验数据与企业成本两方面考虑,选用15 U/g的酸性蛋白酶最好。  相似文献   

9.
NaF对酸性海藻糖酶酶活测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氟化钠对酵母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测定的影响。构建己糖转运蛋白基因缺失突变株TL-105(hxt14△)和TL-106(gal2△),分析氟化钠对菌株BY6-9α(亲本菌株)、TL-103(ath1△)、TL-104(agt1△)、TL-105(hxt14△)和TL-106(gal2△)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海藻糖酶分泌、海藻糖分泌、葡萄糖摄取和葡萄糖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钠对中性海藻糖酶、酸性海藻糖酶和海藻糖分泌均无影响,说明氟化钠对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测定的影响与海藻糖酶和海藻糖分泌无关。在稳定期,柠檬酸法测得菌株TL-105(hxt14△)和TL-106(gal2△)的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分别比亲本菌株提高了17.06%和300.23%,而柠檬酸氟化钠法测得菌株BY6-9α、TL-105(hxt14△)和TL-106(gal2△)的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却相差不大,同时,在对数期,菌株BY6-9α和TL-103(ath1△)在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测定前(氟化钠30℃诱导30 min)溶液中葡萄糖含量分别达到108.53±1.39和30.53±1.02 mg/L,这说明氟化钠能显著影响菌株对胞外葡萄糖的摄取并导致胞内葡萄糖的分泌,从而使测得的酸性海藻糖酶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酸性蛋白酶在蓝湿皮的软化、回湿、表面清洁及染色等方面的应用及其作用效果。蓝湿革经酸性酶处理后,生产工艺得以优化,成革理化性能得到改善。最后展望了酸性酶在皮革鞣后湿处理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苹果酸乳酸酶(MLE)酶制剂的生产和果酒的生物降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植物乳杆菌R23为材料,研究乳酸菌生物量、培养温度、pH值、L-苹果酸浓度、NAD+含量及供厌氧等环境条件对其产MLE能力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植物乳杆菌R23在对数生长期内,产MLE的量及其活力随着菌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酶活力较高的时期是在细菌生长进入稳定期的4~8h内;植物乳杆菌R23最适产酶温度35℃,pH6.0~7.0;适量的L-苹果酸和NAD+以及厌氧发酵对其产酶和酶活力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己酸、乳酸、丁酸、乙酸的浓度以及pH值对浓香型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四种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四种酯的最适酸质量浓度分别为己酸8 g/L,乳酸1 g/L,丁酸9 g/L,乙酸12 g/L;在同一酸浓度条件下,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最适pH值均为4.5,乳酸乙酯最适pH值为6.0;大曲酯化酶催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混合酸的试验结果表明,己酸乙酯的合成以酯化酶催化反应为主,而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合成以化学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枇杷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可滴定酸、乳酸、乙酸、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发酵时间的枇杷酵素。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呈现持续下降后趋于平缓趋势,可滴定酸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乳酸及乙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酚含量同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发酵30 d达到最大值为(2.08±0.06)mg/mL;在发酵过程中,枇杷酵素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评价指标(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es,CEI)分析表明,发酵40 d时CEI值达到最大,且40 d以后CEI值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及CEI值,基本确定枇杷酵素的发酵终点为40 d。自然发酵可以有效地提高枇杷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海藻酸钠(SA)与阿拉伯胶(GA)为载体固定化酸性蛋白酶,以酶活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定化条件。得到以SA-AG复合凝胶为载体制备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凝胶质量浓度3.5 g/100 mL,SA与AG质量比2∶1,氯化钙质量浓度7.0 g/100 mL,固定化时间1.0 h,给酶量1 540 U/g,吸附时间2.0 h,酶液pH值为3.0。此最佳条件下,固定化酸性蛋白酶酶活回收率为67.34%,酶活力为1 380 U/g。固定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45 ℃)和最适反应pH值(pH=3)均与游离酶相同,但其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孟鑫  尚宏丽  郑益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2):207-209
为了考察苹果酸酶对原核生物脂肪酸合成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从E.coliK-12中克隆了苹果酸酶基因(NADPME,EC1.1.1.40)MaeB,并插入质粒pET30a-T,构建了重组质粒pMX20,经IPTG诱导在E.coli BL2(IDE3)获得了大量表达。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过量表达苹果酸酶基因会改变大肠杆菌脂肪酸合成能力,并在添加适宜底物苹果酸(15mmol/L)时,胞内总酯含量比受体菌提高了4倍,约197.74mg/g,产率为1.89%。本研究为脂肪酸生产提供了优良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lactic acid in dry-fermented sausages is an indicator of quality and its presence prevents the growth of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analysis of lactic acid represents a high cost for the relevant food industries. The use of an enzymatic sensor would allow to reduce the time and cost of this analysis. An enzymatic sensor employing lactate oxidase (LacOx) with the immobilized enzyme system in combination with an oxygen electrode was optimized to determine the lactic acid content in dry-fermented sausages. In this study using LacOx from Pediococcus sp., a voltage of ?600 mV, low volumes of reaction and the amperometric signal obtained due to the oxygen depletion (consumed oxygen) during the lactic acid oxidation was recorded at 15 s in the immobilized enzyme sensor so that the reaction rates (slope) were related to the lactic acid content.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med oxygen as a function of time (mg O2/L*s?1) and the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250–600 μM, with a coefficient ofR2 = 0.9936 for the immobilized enzyme system, was determined. The immobilized enzyme sensor showed a high specificity KM = 0.865 and sensitivity of 0.25 mM and was stable enough to allow the reutilization of the membranes up to 20 times without loss of activity, where 90% of its initial activity remained after 45 days. The analysis of lactic acid with the immobilized enzyme system in dry-fermented sausages revealed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etermination performed through standard HPLC methodology using the same linear range in both methods, which validated the use of this sensor as an alternative technique to evaluate cured meat quality.  相似文献   

17.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亚油酸异构酶。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酶用量、CaC12浓度、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工艺是:以4%的海藻酸钠为载体、应用海藻酸钠溶液用量与酶液量的体积比3:1、3%的CaC12固定化5h。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与游离酶相比,提高了0.5个pH单位;固定化酶和游离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5℃和30℃;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具有更好的温度和pH值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富含海带多糖的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海带为主要原料,采用乳酸菌发酵生产富含海带多糖的饮料,探讨了海带的酶解条件以及各因素对粗海带多糖提取量的影响。研究乳酸菌在海带水解液中生长产酸及脱腥效果,并确定了发酵饮料的配方。结果表明:海带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入海带粉重1.5%的复合酶,在pH6.0、40℃酶解6h,粗海带多糖的得率可达10.89%。其中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配比为2:1:2。海带多糖饮料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在海带水解液中加入乳清粉0.5%,蔗糖7%,乳酸菌粉为1mg/100ml,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24h,乳酸的产量为0.7%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秸秆酶解液为原料,对乳酸发酵菌株进行了筛选,并研究了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食品工业中的安全添加剂L-乳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优于单一菌种发酵,以葡萄糖计,糖酸转化率为7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