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冬虫夏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虫夏草原生质体为材料,经紫外诱变获得了性状优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诱变30s的8号菌株,生物量达到1.3445g/100mL,比出发菌株生物量提高55.16%;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诱变30s的3号菌株,胞内多糖产量达到54.570mg/g,比出发菌株多糖产量提高52.9%;富硒能力较高的突变菌株是诱变30s的8号菌株,富硒量达到125.8μg/g,比出发菌株提高50.11%。由结果可知,原生质体诱变技术可以用于冬虫夏草的菌种选育。  相似文献   

2.
对黄原胶菌种进行紫外线诱变和原生质体诱变处理后,紫外线诱变菌株的产胶量与诱变前无明显提高,而原生质体诱变株的产胶量较原菌株有一定提高,提高最大的为21%。还对黄原胶菌种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3.0%,葡萄糖1.0%,蛋白胨0.4%,酵母膏O,2%,碳酸钙0.2%,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0.05%,pH值7.0。其发酵液粘度可达9800cp。此外,对其他培养条件也做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3.
UV、LiCl复合诱变深黄被孢霉选育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AS3.279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和LiCl复合诱变处理,反复多次,最终选育出一支突变株MUI0310。其摇瓶发酵8d时,生物量和总脂含量分别达21.80g/L,61.47%,在同等条件下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07.62%和5.50%,气相色谱分析其油脂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3.21%。连续传代多次,其产量性状无显著变化。发酵实验表明菌株MUI0310极有潜力改良成为工业化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红曲霉发酵生产洛伐他汀产量。方法:对红曲霉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采用抑菌圈法初筛和HPLC法复筛。结果:筛选得到两株高产突变株,分别命名为UV-7、UV-12,洛伐他汀产量为0.246 mg/m L、0.249 mg/m 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55.6%、57.6%;另外,红曲霉产红色素能力以及菌落特征可能与产洛伐他汀能力有一定内在联系。结论:紫外线诱变是提高红曲霉产洛伐他汀产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产凝乳酶黑曲霉JG的微波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微波辐照方法对产凝乳酶的黑曲霉JG进行诱变处理,在酪蛋白培养基上以凝乳圈直径为指标进行初筛,在基础固态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复筛,选育出具有遗传稳定性的突变株WB6-3、WB2-5,凝乳活力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和14%。  相似文献   

6.
毛霉紫外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腐乳和千张(豆类发酵食品—宜宾名特产)中分离得到的毛霉菌株,经紫外线谤变处理及控温培养、筛选各得到一株生产能力较出发株高的突变株mr6(1,2)。该菌株在温度28℃条件时生长旺盛,产酶能力高,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8.
该研究用已经选育出来的多脂鳞伞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其孢子悬液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线照射65秒的情况下,得到一株正突变菌株(UV-65),经过斜面培养和发酵实验证实,其菌丝生长比出发菌株旺盛、菌丝产量提高20%;经过6代的连续传代培养,其遗传性状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产酯酵母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酯酵母稀释液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倾注平皿培养,挑选长出的菌落接种到试管培养,用自制杜氏发酵管通过产二氧化碳数量进行初筛,然后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复筛出优良菌株。本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发酵工厂菌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华根霉3.85纯种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运用推理育种技术,选育到1株突变株,命名为SUSE-华根霉2(6.18)。该菌株的液化力为1h50min,糖化力51。将SUSE菌株制得的甜酒曲用于生产调料酒,稳定性好;用于食品调味、色、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11.
以优质金针菇为主要原料,使用现代化设备提取金针菇多糖,经复配制得保健饮料.通过试验确定金针菇多糖保健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金针菇多糖溶液浓度达到2mg/ml,蜂蜜、白砂糖、柠檬酸、CMC-Na添加量分别为1%、7%、0.2%、0.1%.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金针菇浸提液与鲜奶混合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制得凝固型酸奶,对其乳酸菌数进行测定,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金针菇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金针菇浸提液可明显提高乳酸菌总数,并提高产品品质.金针菇酸奶最佳工艺配方为浸提液添加量10%,发酵剂接种量4%,加糖量7%,发酵时间4h.  相似文献   

13.
纳米包装材料延长金针菇贮藏品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备一种含纳米Ag、纳米TiO2和凹凸棒土等纳米粉体的聚乙烯(PE)薄膜,用于金针菇的包装贮藏。以普通聚乙烯(PE)薄膜为对照,研究4℃低温贮藏15d期间,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5d后,纳米处理组的金针菇与普通聚乙烯包装处理组相比,较好地保持了贮藏前的洁白色泽,且无明显开伞、水渍状斑块及霉变现象。纳米包装金针菇的褐变度为1.56,相对电导率为6.27%,均显著低于对照(P<0.01)。而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保留量分别达70.9、11.34mg/g和19.54mg/g,分别高出对照组10.52%、33.53%和22.13%。纳米包装材料能够有效地减缓金针菇采后衰老和品质劣变进程,提高其综合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4.
麻辣金针菇休闲食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供了一种能保持新鲜金针菇所具有的色、香、味、形的金针菇方便即食食品的生产工艺。适宜的硬化条件为:0.5%氯化钙和1.0%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浸泡30min。最佳杀青条件为:0.3%的柠檬酸和0.07%的抗坏血酸混合溶液中漂烫3min。最佳干燥条件为:堆料厚度2cm,热风温度50℃,干燥100min,其间翻料5次。  相似文献   

15.
高雅文  李壮  刘学军 《食品科学》2010,31(6):302-305
探讨金针菇牛肉丸的制作,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以金针菇、水、淀粉及食盐为主要原料和配方,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方法,对金针菇牛肉丸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配方是每100g 牛肉保添加金针菇20g、水30g、淀粉12g、食盐3g。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以金针菇发酵上清液或发酵混合液与鲜牛奶按不同比例混合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金针菇发酵上清液或15%发酵混合液到鲜牛奶中,再加入6%的蔗糖和0.2%黄原胶,采用普通酸奶的制作工艺可生产出具有菇味清香,酸甜适口、凝乳均匀、色泽淡黄的凝固型金针菇酸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固定化漆酶,结果表明,固定化pH值为4.5,海藻酸钠与CaCl2质量浓度均为2%,酶液与海藻酸钠体积比为1∶1时,漆酶的固定化效果最佳,酶活回收率为48.6%.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3.0,最适温度为40℃,米氏常数Km为21.5μmol/L,游离酶的最适pH值为3.0,最适温度为30℃,米氏常数Km为18.6μmol/L,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漆酶的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耐酸性略有增加,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的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针菇的营养价值及其保健作用做出了评价,阐明了金针菇在食品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多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金针菇多糖对8种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测试了金针菇多糖对细菌、真菌的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在31 g/L~500 g/L之间。同时金针菇多糖对食品防腐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对液体种子发酵培养基的组分进行了筛选及优化。 以pH值、还原糖、氨基酸态氮、酶活力、菌种生物量 和菌丝球数目为评价指标,选择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液体培养基配方。 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 的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黄豆粉5%、KH2PO4 0.05%、VB2 0.005 0%。 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 力最高,分别为1.28 U/mL、1.25 U/mL和1.84 U/mL,相应的菌丝干质量为0.71 g/100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