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并对建立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标准与规范提出一些建议。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主要为2~6环多环芳烃PAHs,包括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e]芘类,研究表明芘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并且对神经系统具有毒害作用。石油沥青烟气中臭味组分为含硫和含氮化合物,包括噻吩类和亚砜,同时还含有少量吲哚类含氮恶臭污染物。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烟气抑制技术中吸附型抑烟剂、氧化型抑烟剂和聚合物抑烟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做出评价,此外对石油沥青抑烟剂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综述和分析了近20年来塑料用抑烟剂及抑烟机理的发展概况,其中也包括了笔者的一些科研成果。主要论述了钼化合物、还原偶联抑烟剂、铁化合物、金属氧化物、镁锌复合物、锡酸锌及其他复合抑烟剂等对PVC、苯乙烯系塑料、不饱和聚酯及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抑烟机理和抑烟效果。当上述抑烟剂在PVC及苯乙烯系塑料中的用量为2%~4%时,材料的生烟量可下降30%~50%。另外还介绍了一些研发中的新型抑烟剂,如某些二元羧酸、酯类及硅胶等。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聚氯乙烯(PVC)抑烟的技术途径,概述了PVC用抑烟剂及其简要作用机理。用于PVC的主要抑烟剂有钼化合物、硼化合物、锡化合物和氧化锌一氧化镁配合物等,一般添加量为2-4phr可使PVC的生烟量降低30%以上,且能适度提高材料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4.
为梳理阻燃抑烟沥青混合料研究现状,阐述了沥青热解与烟气产生的相关过程。其次,对现有的阻燃抑烟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将沥青烟气释放量测试方法分为质量损失法与吸附法。对阻燃沥青、阻燃纤维、多孔型阻燃路面三种沥青路面阻燃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降低拌合温度与添加抑烟组分两种抑烟手段的特点。针对沥青路面阻燃抑烟研究热点,提出了沥青路面阻燃抑烟后续研究要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赵薇 《精细化工》2013,30(9):981-984
该文考察了4种抑烟剂的协同效应,对膨胀型防火涂料的抑烟效果。分别选用主族化合物及过渡金属化合物,包括Mg(OH)2、Sb2O3、二茂铁、Cu2O 4种抑烟剂。根据正交实验设计,选用四因素三水平,制备了9个样品。使用锥形量热仪测定其动态生烟性能。通过比较所得到的生烟速率及总生烟量,发现当Mg(OH)2、Sb2O3、二茂铁、Cu2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1%、2%、1.5%时,对于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生烟量最小,抑烟剂的效果最好。同未添加抑烟剂的样品相比,生烟量下降46%。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聚合物添加型抑烟剂的分类、抑烟机理和研究进展.不同种类的聚合物抑烟剂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适用于不同的聚合物基体.聚合物抑烟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烟雾释放,为火灾事故中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8.
邹业成  胡志勇 《河北化工》2013,(3):50-52,55
综述了国内外对于聚合物材料抑烟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抑烟剂的种类及其抑烟机理,提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PVC中金属氧化物的抑烟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探讨了PVC中金属氧化物抑烟剂的抑烟规律,并论述了抑烟机理。  相似文献   

10.
道路沥青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无组织排放不仅会影响周围空气质量,还会对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造成健康隐患。为减少沥青烟污染,研究并使用较多的方法有工艺减排以及低排放沥青两种。工艺减排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降低沥青体系的黏度,从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以减少沥青烟排放。本文对温拌沥青技术研究进行了部分阐述,详细综述了研究较多的低排放沥青,即添加抑烟剂(阻燃剂、吸附剂、聚合物及一些新型材料等)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沥青烟气中的小分子加以固定,从而减少排放量。但单独使用某一抑烟剂会导致部分路用性能的下降,采用复配的方法从而克服这一缺点。本文对环保型沥青的研究及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  相似文献   

11.
阻燃、消烟型PC/ABS合金的研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德禧 《塑料》2003,32(1):62-67
PC/ABS是目前应用最广、最具商业化价值的合金材料品种之一,其消烟问题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作者在优化了PC、ABS、双组份界面相容剂及阻燃剂相对含量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机硅粉、纳米粘土(n MMT)的消烟作用,结果表明,n MMT对PC/ABS合金的冲击韧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空气中沥青烟的浓度测定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豪 《化学世界》2000,41(1):47-50
通过催化氧化和红外分析,实现了空气中沥青烟浓度的定量测定,方法简易。对沥青烟的脱除效果研究表明,采用固体吸附剂能使其脱除率大于90% ,可用于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3.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广泛用于高层建筑的外保温,但由于它易燃且放出有毒气体而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研究了三聚氰胺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及消烟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软质聚氯乙烯中所添加的无机与有机两大类阻燃抑烟剂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金属离子对塑料燃烧发烟量的影响,发现s, ds区元素具有明显的消烟功能。  相似文献   

16.
SnO2和SiO2用于PVC的阻燃消烟及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氧化锡和二氧化硅对软PVC阻燃消烟性的影响。通过对极限氧指数、剩炭率、烟密度的测定和DTATG曲线的分析证明,添加8g二氧化锡/二氧化硅复合阻燃剂的PVC的氧指数和剩炭率比未添加的分别增高5.5个单位和4.1%,烟密度降低16.4%,降解活化能分别降低38kJ/mol和23.1kJ/mol,从而证明二氧化锡/二氧化硅复合阻燃剂对于PVC是一种很好的阻燃消烟剂,二氧化锡和二氧化硅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同时证明这种复合阻燃剂能代替三氧化二锑,使产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molybdenum trioxide (MoO3) on smoke suppression of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RPUF) filled with expandable graphite and ammonium polyphosphate was studied by smoke density test, limiting oxygen index, and horizontal vertical burning test. Meanwhile, the role of MoO3 in condensation phase was analyzed by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X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with a MoO3 loading of 4 parts per hundred polyol, the maximum smoke density of the RPUF was reduced by 22 %, the amount of residual char was increased from 8.0 % to 16.2 % at 835 ℃. The reason was that MoO3 can promote the cross linking of RPUF to form char and retain more phosphorus containing compounds in condensation phase.  相似文献   

18.
郑秀婷  吴大鸣  刘颖  朱复华 《塑料》2004,33(3):62-65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且试验证实了它的阻燃抑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只需少量添加就有明显的阻燃抑烟效果,并且克服了以往由于大量添加无机阻燃剂而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的缺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阻燃抑烟剂。  相似文献   

19.
八钼酸蜜胺的制备、表征及阻燃协同、抑烟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欧育湘  刘治国  吴俊浩 《精细化工》2004,21(11):856-860
报道了以蜜胺(MA)和七钼酸铵(AHM)制备八钼酸蜜胺的方法,即在搅拌下将1kgMA分批加入盛有1L水的反应器中,再加入1 5kg浓盐酸,加热使MA全部溶解。另外将2 2kgAHM溶于热水中,将所得水溶液再加入MA的盐酸溶液中,生成八钼酸蜜胺(MOM)白色粉末,得率大于95%。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光电子能谱(XPS)及元素分析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极限氧指数和UL94V阻燃性能测试表明,聚酰胺6(PA6)中加入质量分数25%的聚磷酸蜜胺(MPP),阻燃PA6的氧指数为29 6,通过UL94V-1阻燃级。如PA6中再加入质量分数2 0%的MOM,由于MOM的阻燃协同效应,阻燃PA6的氧指数可达35 3,通过UL94V-0阻燃级。实验还证明,在聚丙烯(PP)中加入质量分数1%的MOM,PP的阴燃最大烟密度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